浅谈如何进行高中语文朗读教学
2017-06-27程思羽
程思羽
摘 要 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流畅的朗读,并且能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是现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的要求。朗读作为一种负载着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起着言志、传神的重要作用。朗读教学理应作为语文教法中的主体提起高中师生的高度重视,只有通过有效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文本。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 进行 高中 语文 朗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89-01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受到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高考考试大纲注重的部分教师就精细的讲解,对于那些高考不涉及的知识点就忽略掉了。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分数的提高而忽略了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目的。目前来看高中师生对朗读的重视度是严重不足的,无论是学生的课前预习,还是课上师生的互动,都是围绕知识点进行,而忽略了文本的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文本充分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又可以助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我们素质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文讲解阶段,要在语文教学当中加强学生的朗读教学,并且要通过多种创新型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更深刻的理解文本,又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方位的提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任务和要求去朗读
教师不能仅仅把朗读课文当做课堂开始阶段的一种简单导入,而应该充分关注到学生的朗读情况,并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设计几个简单的思考题,诸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对哪点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写了几件事情?详略如何……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读,就会读思结合,而不是仅仅机械的把课文读下来。同时,对于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美读,比如语音要读的正确,要读出节奏感,注意语调,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争取读得声情并茂。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和作者的感情共鸣,体验出文章蕴含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教师要避免急于求成,让学生在反复训练揣摩中提高阅读能力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能一开始就以高标准去严格要求学生,高屋建瓴的方式只能让学生产生畏难和退缩心理。开始阶段,教师可以提一些学生能够轻松达到的基本要求,诸如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字音;这个要求达到之后,教师可以再提更高点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准确流利的进行课文朗读;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朗读经验,有了很丰富的基础训练,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传神的朗读,即要求学生读出感情。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話朗读―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停顿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速度适中,完美和谐―领会主旨。因为学生的理解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补充、整合而构建的过程,需要反复观察、比较和练习。一开始,学生不一定都能对朗读产生很强烈的欲望,其朗读技巧也不一定很熟练。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有感情地朗读、诵读等形式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的形式是纷繁多样的,不同类型的文章可以选择不同的朗读方法,不同形式的朗读又可以在语文学习当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对朗读训练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争取让朗读训练的每个环节都科学合理。美读,也就是表情朗读,是一种适合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的朗读方法。教师可以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进行比照感悟,在听中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而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则适合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对于古诗文教学,教师可以采取诵读的朗读方法。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