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激趣法”在农村高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7-06-27古木辉
古木辉
摘 要 农村的小学由于办学条件差,加上大多为留守儿童,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他們大多要一边上学,一边要为家里承担家务或照顾弟妹,导致学生的学习时间不是很充裕,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所以如何抓住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激趣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72-01
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充分说明了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农村受办学条件所限,语文课堂大多还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上学生大多是留守学生,他们需一边上学一边为家里分担家务,这就导致学生上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农村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课堂上多采用“激趣法”,通过“激趣法”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进行激趣
《九年义务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要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如此的教学氛围中兴趣盎然。
例如,在讲授《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改变传统直奔主题讲解课文的方法,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我引用《西游记》里的主人公——孙悟空进行激趣:“大家都知道西游记里孙悟空有一双火眼金睛,他的眼睛厉不厉害?”有学生马上回答:“厉害,他可以识别哪些是妖魔鬼怪。”我马上有问:“如果你有火眼金睛你会干些什么?”学生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很快有学生就站起来回答:“我要用来发现世间的坏人,然后报告警察”,也有学生说:“我想用来帮助我记忆,学好文化知识报效国家”……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充分激发出来了。然后我又进行引导:“那么刚才大家在借用孙悟空火眼金睛来帮自己实现梦想,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其目的吗?看哪个同学既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又有他的机灵头脑?”学生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有学生回答:“都是帮助人。”我又继续引导:“用两个字呢?”,学生思考了一下,又有同学说:“是奉献”。我总结说:“对,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跟眼睛有关的动人故事,看看为什么他的眼睛会永生,是否又是一个孙悟空?”学生就在这样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走进了课文。
二、在赞扬欣赏的鼓励中进行激趣
赞扬是世界上最廉价但却最有效的激励礼品。课堂上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肯定的话、哪怕只是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内心的喜悦。课堂上我总是不吝惜自己对学生的鼓励之词。记得在上《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叫班里一个学习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来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他把弶(ji€鄋g)读成了“京”,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很尴尬地站着,我走过去抚摸着他的头说:“人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刚才你不小心读错了,但我相信你明天肯定会读的非常棒,加油!”然后我又对班里的其他学生说:“一个懂得包容别人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顿时教室里异常安静,因为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进行激趣
在农村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课堂上老师掌握着绝对的“话语霸权”,学生只是一部麻木的机器,受着老师的操控,所以他们即使到了高年级,碰到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但在课堂上也不敢表露,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在倾听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史铁生先生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找出文章中最喜欢的句子,我把全班分成几个探究小组让他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讲得最好。这样一来我更多的是在聆听,而学生则由于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变得异常的活跃和兴奋。有一学生说:“我喜欢‘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写出了秋天本身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失去的季节。生活的信念来源有很多,但是自己必须有勇气地、坚强地面对生活。看,只要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是多么活跃,他们的理解何等的到位,课堂达到这种程度,我愿意一直聆听,因为这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责任编辑 刘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