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留守儿童“补补钙”
2017-06-27李惜珍
李惜珍
在岳阳县,留守儿童占比已达22%。特别是张谷英镇渭洞完全小学56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有200人之多。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这些被寄养的儿童“亲情饥渴”,造成了事实上的“后天性缺钙”。
一、“缺钙”症状
1.只能管“吃”的温饱型。这部分儿童生活在那些条件差、监护能力低的家庭。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祖父母边劳动边监护、只能给孩子管“吃”,缺少家庭的温暖。
2.单方面“顺”的溺爱型。这些儿童家庭条件较好。爷爷奶奶单方面“顺”,一个劲地“宠”,导致孩子任性,且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非……
3.无办法“管”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因无直系亲属监护,被寄养在其他亲戚或朋友家中。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不便管”“不服管”“无法管”,造成了孩子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补钙”处方
1.家长:教子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必须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应经常与孩子保持亲子联系,让情感不因距离而遥远。要主动与监护人、老师、班主任多联系,共商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不要让家庭、学校、社会在监护与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2.学校:管理有方。要把留守儿童的校内外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一些特定问题,要及早发现、耐心说服、稳妥处理。要定期家访,适时举行监护人座谈会,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与教训。应给留守儿童以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帮助,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应把爱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在心理上细心沟通;在学习上多予指导;在交往上鼓励融入。
3.社会:倾情关爱。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强硬件建设,尽量为留守儿童提供便利的住宿、营养的饮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导并建立起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使之成为农村教育的重要保障机制。关心下一代协会、志愿者组织和社区、村组都应关心留守儿童,共同编织起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网络,为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承担起更多的教育、关心和保护责任。
三、“营养补钙”
1.“知心屋”是一种有效尝试。岳阳县张谷英镇渭洞完全小学在县妇联、县教育局、镇政府等部门的支持下,给留守儿童在校内建立了“知心屋”。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功能治疗室、沙盘推演室、放松训练房等,开展了每月一次留守儿童专辅课,每季度一次的远程连线亲子活动,让学校、家长、孩子“三方会谈”亲情洋溢。这是一种很受欢迎、有效的“补钙”形式。
2.“营养钙”需要你、我、他。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居住在村组邻里。邻里教育对留守儿童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亲和力。作为孩子的主要社会活动场所,村组、邻里应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公益性活动,净化社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代偿亲情,弥补课外时间的教育空白。工青妇、民政等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指导站,发动志愿者担当“代理家长”、义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爱心助学行动。
3.让留守儿童幸福成长。教育、民政、公安等部门要联合重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中无人监护、家庭无力监护、辍学儿童以及未登记户口儿童面临的监护缺失、辍学失学和无户口的现实问题,切实兜住农村留守儿童人身安全底线。
学校建立“知心屋”、村组设立“亲情堂”、社会营造“安全岛”,通过政府主导的制度性设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人伸出愛的援手,给留守儿童多“补钙”,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健康、幸福地成长。
(作者单位:岳阳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