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小学语文教学重构
2017-06-27张翠松
张翠松
摘 要 系统论为小学语文教学重构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文章从系统论视角来考察小学语文教学,从系统论的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特征入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进行重新架构。
关键词 系统论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理念 重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40-02
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系统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其原意是“有次序地放在一起”。按牛津大辞典的解释,所谓系统,就是“由互相联结或互相依存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秩序地组合而成的复杂统一体”。整体性、有序性和动态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系统论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分析方法是系统论的基本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对象置于系统之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对象,以期达到最佳化处理问题的方法。系统论不仅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且也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方面的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系统观念,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创造条件。
一、系统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而小学语文教学系统本身又是由若干个要素构成的独立系统,组成小学语文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是有结构的,有内部联系的。研究系统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如何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系统的本质属性使整个系统实现最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系统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但要重新认识小学语文课程的属性,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系统内外因素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属性和联系去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系统,使这一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更合乎语文教学的本质要求。也就是说,我们重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调整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协调好语文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教与学、阅读与写作、课内与课外等关系,使小学语文教学系统达到最优化的目标,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树立小学语文教学的大语文教育观,突出整体性
系统的整体性是指系统由相互联系的要素组成的,是具有完整结构和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不是事物的简单堆砌,而强调的是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由于系统具有整体性,所以我们必须用整体的观点取代简单分解和简单相加的观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观点应当避免的。
小学语文教学要突出系统整体性,就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大语文教育观是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学语文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训练有機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培养和训练。语文学习实际上存在于一切活动之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语文课堂扩大延伸,将课堂、图书阅览室、语文学科活动连成一个整体。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要让学生带着社会生活的体验走进语文课堂,更要让学生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走向社会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之后,首先要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开始,把握语文教学的整体要求和教学内容;其次做好整体和部分的教学设计,在一个系统的结构中,各部分既分别是一个子系统,又是下一层次的整体,也就是说,任何部分都是相对的整体。根据这个原理,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一部分、每一环节都需要作整体设计,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功能;最后要把握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因为人的认知活动是由知、情、意组成的系统整体,学生对语文学习材料的认识,也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整体性认识过程。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学生语感,尊重心理规律,使学生的智慧与情感得到良好协调发展。
三、把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突出有序性
系统论告诉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系统,组成它的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有内部联系的。据此,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注意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规律,从而有效的实施各种教学策略,重构教与学、阅读与写作、课内与课外等教学关系,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1.教与学的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传授给学生相应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更要授人以渔。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让教与学之间能够有机融合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然而,如果课堂中全部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主体性就得不到显现,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是系统论视角下更好的教学模式。
2.读与写的关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两个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培养的部分。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不是一日之功的,都需要学生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积累语文知识和汲取文化素养。然而,阅读与写作间却存在着某种重要关联,阅读中获取的知识与养分是学生写作中的重要素材,写作水平的提升又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有更为透彻的理解,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正是因为如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
3.内与外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对于课外读物以及课外知识的涉猎,课外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辅助手段。在开展课外学习时教师应当提醒学生注意学习方法,并且把握好学习内容的尺度。在内容选择上不能太难,太难会给学生带来相应的心理负担。同时,课外读物的内容也应当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外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应当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才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良好推进。
系统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需要对教与学、阅读和写作、课内与课外等关系进行再认识,在这个基础上不仅能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做好各方面的协调与平衡,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四、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突出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是动态开放的,小学语文教学系统也不例外。系统由于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所以系统一般都具有动态的特点,系统只有在内外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必须树立开放教育观念。使小学语文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系统,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在重视学生语言训练的同时,也应该对思想教育、文学教育、审美教育、开发智力教育等问题的重视;应当重视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学习语文,把文学、艺术、科技、文化等最新信息引进课内,以扩大信息的交换。第二,营造语文教学环境,要在语文课之外开辟第二课堂,与家庭教育、社会活动相配合,使语文教育和多种学习渠道相融合,突破了只在课本和教室里学习语文的封闭型教学,从而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写作、指导学生出报刊、开展演讲、讨论、辩论、举行各种语文竞赛等等。第三,教师自己也应当塑造成为一个开放子系统。教师只有走出去,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不断接受外部教学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要求。
总之,系统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是指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整体、协调和创新为价值取向,在充分理解和吸收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精华的基础上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扬弃与再造。
参考文献:
[1]冯国瑞.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2]钱学森.系统思想、系统科学和系统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
[3]蔡红干.建构主义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构[J].小学时代,2013,(09).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