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个性
2017-06-27曾惠兰
曾惠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28-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非常具体、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学习,发展个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呢?我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一、讀中激情
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感情,充分挖掘和运用课文的情感因素,以读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读成为沟通学生与文中人物心灵的桥梁。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的课文《想飞的乌龟》一课时,我先让孩子找出课文中哪些段落告诉我们乌龟想飞,然后让孩子扮演分别扮演那只想飞的乌龟和快乐的小鸟来朗读课文,使孩子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来品味童话故事里的语言,来体会故事里那些鸟儿将要远行的急切和快乐的心情。以及乌龟想上天的迫切愿望。后来,在品读乌龟上天后所看到的美景的句子时,我又是通过让孩子去观看一段动画,去领略乌龟上天后所看到的美景,孩子的惊喜、快乐一下子就溢于言表,然后让他们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这些句子就马上进入了情境之中了。通过这样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来理解课文,来品味语言,来训练语感,来领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真挚的感情去扣击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读中体验,在体验中读,能激发学生的美好的情感,塑造美好心灵。
二、演中感悟
语文能力的培养应在生动活泼的空间中得到实践,对低年级语文中有一些故事性强的课文,指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的伙伴进行表演,教师指导点拨,示范,提示语言。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到想象与创造的乐趣,还学会了合作,发展了个性特长。在教学《可爱的小椿树》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孩子各个跃跃欲试,都非常积极,但是只能在那里“照本宣科”,依照课本里所写的来念,于是,我引导孩子要如何把这个故事演的更好?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要做怎样的调整,才更有表现力?孩子们在我的提示下,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了好多意见和建议,俨然就是一个个小导演。上台表演的同学也豁然开朗,不论是那棵可爱的小椿树,还是那些喜欢小椿树却不经意间在破坏小椿树的动物们都在孩子们的表演中“活灵活现”了。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融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这样通过读——演——编——演,使学生在欢乐的时光中健康成长,极大的拓展和提高孩子的视眼和语文综合能力。
三、说中求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个文本,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阐释,不同的读者与同一作品对话时,也有不同的收获,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作为读者去尽情抒发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个性得到发展。在教诗歌《小池塘》时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朗读,老师相信,每一个小朋友的心中都已经有自己的小池塘,你能跟大家说说,你心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小池塘?学生们的兴趣一下被唤醒了,有的说这是一个静静的池塘,象个沉睡的孩子;有的说这是一个明亮的池塘,象一面大镜子,能映出蓝天,白云,太阳;有的说这是一个快乐的池塘,象一个美丽的小姑娘在不停地唱歌、跳舞……学生在品味着美的语言,也在品味着美的世界,更在品味着美的成功,美的精神生活。
四、写中创造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既可以采用说的形式来表达,也可以采用写的方式来抒发。“写”是“说”的深层创造,写为说提供了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乌鸦喝水》一文后,我让学生思考:“如果此时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它会想什么办法喝到这办瓶水?请你再以《乌鸦喝水》为题改编这篇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有的写到:“乌鸦累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才找到这半瓶水,可是怎么喝也喝不着,突然,它眼睛一亮,看见旁边有一根塑料管,赶忙叼起放到瓶子里,用嘴一吸,嗬,喝着水了!还有的想出了把瓶子敲破让乌鸦喝水的办法……孩子们的想法多有创意呀!虽然文笔还很稚嫩,但每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们鲜明的个性。要使阅读个性化,就不能只有一个答案,一条思路。答案可以是丰富多采的。思维应当是流动的跳跃的。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这样的教学才呈现出开放的思想境界。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