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2017-06-27曾金英
曾金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2-0015-02
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标在课程总体目标的“解决问题”方面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策略教学的加强既是课标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本身的需要。
一、精心选择素材
“解决问题的策略”宜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选择素材,创设出一个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去亲临和应对,去体验和领悟。
1.情境创设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正式学习画图、列举、倒推、转化等策略之前,已经多次用到过这些策略,只是没有明确指出,学生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完整的数学模型。因此,在情境创设时,要能够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巧妙地帮助学生提取已有的经验。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苏教版,下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时,我们大都会创设“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来引入转化的策略,然而如果仅仅指出“曹冲称象”的故事中用到了转化的策略显然还是不够的。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是这样做的:让学生重温《曹冲称象》的故事后,提出了四个问题:(1)曹冲将称“大象”转化成了称“什么”?(2)为什么转化成石头?(3)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道线做个记号?(4)一定得转化成石头吗?
显然,这位老师在故事之后追问的四个问题,提取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指“转化”的实质:“转化的对象要明确”、“转化的目的是为了化难为易”“转化在变化的形式中有着不变的本质”“转化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这样的处理营造了轻松的教学氛围。
2.问题呈现策略
在教学解决问题时,问题的呈现要有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依据教材提供的题材进行适当的加工与整合。
例如,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整理信息》,教材中的情境图只呈现了小明和小华的信息(小明:我买3本,用去18元;小华:我买5本。),由于学生已有熟练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知识经验,对于解决“小华用去多少元”这个问题很难使学生产生整理信息的心理需求,因此教学时,我把小军的信息也一同呈现(小军:我用去42元),从而使学生感到条件较多、信息比较复杂,认识到整理信息的重要性,产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欲望和需要。
再如,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材中例题主要教学倍数关系的替换,“试一试”教学相差关系的替换。教学时,我以“素材服务于策略”为出发点,将例题做了处理,即教学倍数关系替换后(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通过改变替换依据,自然过渡到相差关系替换(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替换策略的数学内涵。
二、策略意识培养
如何形成策略?从学生长远的策略意识的养成来看,应该让其在探索中形成、在矛盾中形成、在辨析中形成。策略的形成,唯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建构。教学中,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并不断反思策略的运用过程。
还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为例,例题的教学我是这样进行的:
图文呈现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大杯和小杯容量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怎样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生互相说)
师: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进行替换,画出示意图,画完图再列式算一算。
(生画图、列式计算,然后同桌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你是怎样替换的?
(学生代表在投影仪上展示和介绍)
师: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检验?
师: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运用了什么策略?刚才解决问题时,大杯和小杯为什么要替换?替换之前和替换之后数量关系有何不同?我们是依据哪个条件进行替换的?
师:如果把题中的条件改成“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现在还能替换吗?同桌商量一下。(生小组讨论)
师:请大家在练习纸上画图试一试并列式计算,注意在替換时,果汁的总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在画图尝试、列式计算、检验后交流)
师:比较两题的替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以上教学,通过自主探索—回顾反思—变式训练—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画图、叙述、推想、验证、比较、概括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
三、数学思维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通过策略的学习,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解题策略价值,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中,我依据“提出实际问题一解决实际问题一回顾再认解题活动”的教学线索,采用了回顾与分析、变式与对比、感悟与体验等渠道,逐步使学生对“转化”策略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水平,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的目的。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所遇到问题的类型在不断变换,而解决这些不同类型问题的策略却始终如一,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运用越来越熟,对策略的理解也越来越深,从而形成“化归”“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
综上所述,我们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要精心选择素材,让学生培养策略意识,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提升数学思维水平,发展数学思想,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