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育融入课堂的探索

2017-06-27朱涛

求知导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

朱涛

摘 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领域。开展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在课堂,通过课堂教育,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文章结合J2EE框架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对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实施;J2EE框架技术

1.创新型教师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它不仅要求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因此,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此,高等学校要积极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创新教育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理论上把握创新教育的实质与内涵,在技术上能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学校还应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教师创新。笔者所在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创新理论学习,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报告和提供专人指导,创造机会将学校的一些项目交由教师团队来完成,全方位培养创新型教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重构

教学内容首先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如针对高职学生,其内容不能理论性太强,也不能缺乏理论;教学内容要紧跟潮流,最好来源于企业现有的实际项目,不能凭空臆想,脱离实际。教学内容要有引导性、启发性,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更好地融入创新教育。显然,这样的教材很难找到。笔者所在学校要求专业基础课、核心课、拓展课必须配备合适的教材。如何做到“合适”?课程组教师基本都按需编写教材。“J2EE框架技术”选取了合作企业项目——CRM中的人事管理系统作为课程项目贯穿整个课程,课程中增加框架技术的前沿知识和研究成果的介绍,增加拓展模块和课外自学模块,另外要求参与编写教材教师必须完成一项自主创意项目。

3.采取灵活多样的课堂模式,全面实施创新教育

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养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校要以课堂为“主战场”,把创新教育融入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

(1)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由以讲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师主导地位,转换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指导者,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学生从被动的从属地位转换为学习的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握好学生参与的时机、时间、形式和过程。

(2)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设置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激活思维;同时,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的习惯,并且善于发现问题,使学生想问、敢问和善问。

(3)“任务驱动”与“学生项目小组”相结合。教师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向学生下达不同的学习任务来驱动教学;了解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学习成绩等情况,依据软件开发团队的组织结构构建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接受教师下达的开发任务。

(4)开展创新性实训。传统实训都是按照具体实训指导书开展验证性实验,很难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热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应减少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的实践环节,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增加使职业技能熟练化的实践环节,如模拟性、操作性的实验。注重与第二课堂、学科竞赛等活动相结合,采取“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形式,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

(5)创新考核方式。要创新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考试的形式、内容、类型要创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行为要予以鼓励,注重过程评价,也可引入行业证书等评价机制。

4.结语

将创新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全愈.素質教育在美国:留美博士眼里的中美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实验班工程图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
关于创新教育与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试析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