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爱与信任中成长

2017-06-27卢杰东

中小学德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雅偏差信任

卢杰东

【案例描述】

学生小新父母离异,随父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患有小儿多动症,是出了名的调皮大王,因此同学们都不愿与他交往。而他对此不以为然,对老师的教育也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屡教不改。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的爷爷、奶奶十分宠爱这个孙子,事事满足他;孩子的父亲则要么不管,要么拳打脚踢一通了事,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不少坏习惯。

有一天,小新不小心摔了一跤,左手腕骨折了。这对这个多动症孩子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没法再“多动”了,且平时把同学都得罪光了,碰到要动手做的事谁愿意帮助他呢?为了观察他,我特意没有另作安排。下课后,他走到饮水机前,试图用一只手打开瓶盖,却没成功,只好垂头丧气地准备走回座位。小雅见状,说:“小新,是不是想喝水?我帮你吧!”小新一听,有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待小雅把满满一瓶水装回来后,小新很是惭愧地低声说了句谢谢。

看到这一幕,我暗自高兴,感觉教育的时机到了。于是,放学后,我悄悄把小新叫到身旁,问:“手受伤了,感觉怎样?”“手痛,不能动,做事不方便。想喝口水都不行。”“那你喝水了吗?”他高兴地说:“喝啦!是小雅帮我装的。小娟还帮我打早餐呢!”我故作惊讶地说:“不会吧?两个星期前你才把小雅的书包摔烂了。她还会帮你吗?”小新的脸刷地红了,低下头喃喃说:“真是她帮我的。”我摸摸他的头,说:“同学们是把你当成朋友看待,原谅你的过失,宽容你,在你有困难时给你帮助。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我想说声谢谢。”“知道平时大家为什么都不愿理你吗?”他又低下了头,说:“没想过。”“老师帮你想了想,你愿意听听吗?”我用商量的口吻对他说。他小声说:“愿意。”“因为平常你总爱捉弄同学,对待同学太不友善了,不是打就是骂,太不讲文明了,所以大家都不愿与你交朋友。看,没有朋友多孤独呀!”

此时,小新似乎领悟到了些什么,不好意思地说:“那我该怎么办呢?”“改呀!对待同学多谦让些,多宽容些,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就行了吗?只要你肯改,老师和同学们都愿意给你机会,到时大家都会喜欢你,愿意跟你交朋友的。”他使劲地点了点头,似乎在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最后我鼓励说:“老师相信你能管好自己。”这件事后,小新果然变了,纪律进步,学习自觉,书写整洁,成绩大有提高。

【案例反思】

小新的转变引发了我对行为偏差生的思考。诚然,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对于行为偏差的学生,仅仅给予爱是不够的。爱与信任,是引导他们转化的心理基础,而在此基础上的对自我的管束与教育,才是他们最终实现转变的根本力量。

一、情感上接纳,引导行为

学生出现行为偏差,往往都是由于缺失某种心理需求所致,因此更渴望从老师那里获得关爱。对于小新,我就是以“爱心”为媒介,在情感上接纳他,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由于孩子缺少母爱,我便给予他更多的关心、爱护。当同学排斥他时,我努力维护他,事后再对他进行个别教育,这样在保护了他的自尊的同时,也让他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渐渐地从抗拒、漠视老师的教育,到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平时我还多留心观察他的行为,以便找到教育的突破口。例如发现小新劳动积极,不怕脏累,我就及时表扬他,还让他当劳动组长,可把他高兴坏了。渐渐地,小新从改变自己行为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老师、同学的肯定与鼓励,体验到进步所带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又促使他主动修正自身行为,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帮助小新发生巨大转变。此后,对于他有意、无意“复发”的毛病或暴露出的缺点,我也仅是以建议或提醒的方式指出来,让他能更为愉快地接受并改正。

可见,在情感上接纳行为偏差生,给他们以基本的师爱,是帮助他们转变的基础。

二、行为上肯定,因材施教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然不一样。这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家庭情况等,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因材施教。案例中,我了解到小新的家庭背景是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从小缺少母爱,极度渴望关爱、理解与尊重的孩子。他之所以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或违反纪律,都是源于其希望引起老师和同学注意的心理需求。因此,对于他在课堂上故意违反纪律的行为,我就用眼神或明确指令提醒他;对于不影响同学上课的小问题,就忽略它。这样让他在心里明白,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同时,我常常创造机会让他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让他读读词语、句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等,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渐渐明白,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才是获取关注的正确途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老师能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学生时,就会激起其潜藏的勇气和能量,鼓舞其大歩向前。

案例中小新手腕骨折后仍得到同学帮助这件事,让我对小新的转变充满了信心,因此我才能肯定地对小新说:“老师相信你能管好自己。”而小新也没辜负我的期望,开始变得热情友好,关心集体。这是老师的信任给予学生的力量。可见,只有深刻认识教育的本质,认可甚至欣赏学生的“不一样”,我们才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并给予其宝贵的心理认同。这种信任其实也是一种爱,相信学生其实就是去爱学生。因此,我尊重小新的个性特点,充分相信他具有自我修正的能力,只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就不断地给他鼓劲,而发现了问题也及时地指出。正如罗杰斯所言,一旦教师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建立起来,“学生就能离开僵化走向灵活,离开依赖走向自主,离开戒备走向自我接受,离开被束缚走向创造性”。小新正是从我身上感受到关爱、信任,感受到肯定、褒奖,因而才慢慢地获得了成长。

三、时机上把握,抓住契机

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日常行为,及时发现日常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适时引导,并依据即时即景调整教育策略,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发挥教育效能。

案例中我正是把握住了施教的時机,巧借“东风”拨动了小新的心弦,让他发生了转变。我抓住他手腕骨折做事不便,却得到同学不计前嫌的帮助这个教育契机,进行适时的引导,实现了教育的目的。这告诉我们,教育要获得成功,必须借助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进行科学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捕捉事件瞬间的变化,让突发事件成为学生转变的有效时点,从而实现教育的有效性。

应该说,行为偏差学生的转化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很难一劳永逸,它是一个长期、艰巨、反复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正确看待学生个性的多样化,捕捉他们行为的闪光点,在赏识信任、和风细雨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署前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8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小雅偏差信任
50种认知性偏差
加固轰炸机
表示信任
真相
小雅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小雅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