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花木社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017-06-27邱勤凤朱佩芳徐凯威
邱勤凤+朱佩芳+徐凯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15~24岁新增报告艾滋病人数约为1.5万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中学生、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均增长率达35%。青年学生已然成了艾滋病病毒侵入的重点对象。因此,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1]。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5年9—10月,开展了中学生艾滋病知识调查与健康教育干预。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花木社区辖区内6所中学的二年级学生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20个班级,共505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3部分。
1.2.2 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对研究对象实施艾滋病防治知识干预。讲座内容包含艾滋病相关知识以及相关态度的正确认知等。
1.2.3 效果评价 研究对象在听取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前自行完成问卷调查,3个月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再次向研究对象发放相同问卷,实施干预效果评估。各知识点干预前后比较采用知晓率,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总体情况干预前后比较采用总得分,总得分共有9个题目,答对1题得1分,满分为9分。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EpiData 3.2软件录入整理,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和分析性统计,干预前后率及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干预前后知识得分比较,经Agostino D检验为非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505人,年龄为12~18岁,平均年龄14.7岁,性别比为1.17∶1。初中生325人(64.36%),其中男生171人,女生154人;高中生180人(35.64%),其中男生101人,女生79人。
2.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干预前总得分为中位数为7分,P25为7分,P75为8分,干预后总得分为中位数为8分,P25为7分,P75为9分。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U=15654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图1。“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能治好”等核心知识点的正确率干预前分别为71.29%、80.00%、62.18%,干预后正确率为93.86%、87.72%、73.27%,见表1。
2.3 艾滋病的相关态度
问卷设置5个艾滋病相关态度答题,以同意、不同意、不知道3种答复代表学生认知态度。经卡方检验,条目“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发现朋友隐瞒艾滋病情后可继续交往”、“在中学生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干预前后认知态度构成比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2.4 学生防艾知识来源
问卷显示,多数学生从家人、同学、朋友、老师、报纸与书本、互联网、医生等多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与书本为主,分别是262人(51.88%)、244人(48.31%)、236人(46.73%)。选择医生途径了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学生有160人(31.68%)。
3 討论
干预前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人群对艾滋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全面。学生对“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的答对率较低;而愿意“与艾滋病病人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的学生分别为80.40%、68.51%。可见,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掌握不准确,不能真正认识到艾滋病传播的本质是感染者与健康人之间的体液交换。这与黄天德[2]文献表述类似。当前学校已涉及艾滋病防治教育[2],但属于临时突击任务居多,无法达到经常、系统、连续教育的程度。许多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实质不清楚,加剧了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和对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态度,不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3],也是造成“恐艾”现状的原因。
调查发现,学生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途径较多,以互联网、老师、报纸书籍等为主,但从专业医生处获得相对较少,仅为31.68%。可见,学生在艾滋病防治知识上出现不完整性,认知程度不一,甚至还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这表明学校正面的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4]。提示,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要以科学为指导才能提高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认为健康教育只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散发宣传材料、张贴宣传画、设定宣传栏等方式完成,必须针对目标人群的需求,内容和形式要适合目标人群的文化和生活环境[5]。
数据显示,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人员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相关态度有明显提高及改善,如“艾滋病的病毒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一起吃饭会感染艾滋病”、“感染了艾滋病能治好”等核心知识点的知晓率分别从干预前的71.29%、80%、62.18%提升至93.86%、87.72%、73.27%。“与艾滋病握手、拥抱”、“与艾滋病人一起吃饭”、“与艾滋病人继续做朋友”、“课程中增设艾滋病知识”等相关态度的同意率分别从干预前的80.40%、68.51%、80.40%、88.91%提升至91.09%、84.55%、89.90%、95.45%。学生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学习和掌握,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并可把了解的知识告诉他人,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6]。
在专业人员的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下,同意在中学生课程中开展艾滋病知识课程学生比例从88.91%上升至95.45%。学生对学校开设艾滋病健康教育课持肯定态度,说明了学生群体对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需求是存在的[7]。近十几年来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等国际组织合作,借鉴国外成功的青少年教育经验,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1]。我们探索学校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动机制,推广专业医务人员和学校老师相互交叉授课模式,从而形成“内容互补,形式多样,渠道规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艾滋病,不惧怕艾滋病,避免或改变不良(高危)行为,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方寄惠.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6):437-439.
[2]黄天德,谢琳娜,杜虹玲,等.某县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04-206.
[3]张学锋,吴汉奇,潘池梅,等.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5):2910-2911.
[4]程淑群,王悦琳.某高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41-4642.
[5]董艳.浅谈艾滋病防制的健康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34:288.
[6]王旭东.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防制知识宣传模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2):244-245.
[7]王加坤,韩燕玲,刘燕,等.莱芜市854名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J].职业与健康,2007,23(17):1543-1544.
(收稿日期:2016-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