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探新
2017-06-27曾文燕
曾文燕
摘 要 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须立足单元课题,综合梳理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从而理清核心素养图谱,明确教学目标定位和导向;进而以核心素养为旨归,深度开发儿童生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参与,深度演绎儿童立场,并创设多元自主体验,尝试有效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创新教学策略。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6-00-03
2016年秋季,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与此同时,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这一系列变化都可视为教育对时代发展的积极回应。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知识核心时代”将真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而是给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核心能力。[1]作为德育主渠道的品德课堂应该如何回应?在此,笔者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为例,作一探讨。
一、厘清单元核心素养图谱,明确教学定位和导向
核心素养时代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当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目标定位和导向。我们要将教材内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内容和学生核心素养三者有机融合,才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粤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包括:《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强调法治而非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围。法治则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道德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法律去规范,法律管不了的地方,需要道德去弥补。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好公民。[2]
据此,我们立足单元主题,对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关要求和学生核心素养内容进行了梳理(见下表)。
二、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探索与创新教学策略
单元核心素养图谱为品德课堂提供了明确的教学定位和导向。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旨归,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品德课堂之于学生的意义和价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明确核心素养定位,深度开发儿童生活
小学品德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指向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自不例外。教师须明确教学的核心素养定位,分析教材和学情,深度开发儿童生活的价值,以涵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第一单元第一课《可爱的同学》第一个话题“我的同学真棒”为例,教材提供的主题图是孩子们举着灯笼在快乐地交流,灯笼上写着各自想要展示的不同才艺;三个特写图分别是学生分享与家人一起学做汤圆,学唱新歌,学拍照。这启示我们,本节课可以“分享”为形式,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生活现场。
回顾前述表格,《可爱的同学》一课围绕集体生活展开,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适应集体生活,喜欢和同学交往,乐于学习和分享;通过交流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向同学学习,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由此,我们认为这一主题对应的核心素养是“自主发展”,指向“健康生活,乐学善学”两大素养。
再分析本班学情,开学初,学生迟到现象较多,据家长反映,许多孩子在家里非常懒散,且不爱运动。于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未在“你有什么才艺”的问题上浪费太多时间,而是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寒假里自己值得骄傲的事”,让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有趣的寒假生活。课前,教师提前与家长沟通,请其帮助孩子准备学习材料。课上,学生展示了“与爸爸妈妈爬山”“早上起床诵读英语”“给花草浇水,跟妈妈学拖地”等照片和视频。通过如此特别的“才艺”展示与分享,让学生认识到:除了唱歌,绘画,弹钢琴,会运动,爱做家务,早睡早起等健康生活习惯也是优秀可爱、值得欣赏和学习的“才艺”,健康生活、乐学善学,才能走向自主发展。
2.关注“每一个”主体参与,深入演绎儿童立场
新课程改革以来,“从儿童出发”逐渐成为品德课教师所坚守的教学立场。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课教学必须将每一个儿童都视为课堂主体,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的好朋友”是第三单元《绿色生活真好》第八课,从探访身边的小动物入手,让学生了解动物是我们的伙伴,进而引导学生树立人与动物平等的观念,要保护小动物,为动物朋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材第一板块“你好,动物朋友”,先让孩子们“找动物”——认识身边的小动物;之后讨论话题:说说你和小动物的故事。教师往往通过让孩子们表演不同动物的叫声,或者让学生表演人与动物的故事,实现教学目标。故事对儿童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种教学设计并无不可。但是,这种形式容易导致多数孩子成为“看客”,他们“看看,笑笑,过后什么也不知道”。
对此,我们在“故事表演”环节,设计了如下活动:活动一“猜猜它是谁”。学生分小组自选不同的方式,如表演动物叫声,说谜语,表演动作等,介绍一种小动物,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活动二“说说小动物的秘密”。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动物的奇特本领和生活习性,或自己与小动物之间的小故事等。如此,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故事的讲述和表演,既关注了全体学生,又较好地落实了“培养学生人文情怀”之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借此,让学生初步树立关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真正重视并体现“培养完整的人”的核心理念。[3]
3.创设多元自主体验,尝试有效解决问题
指向核心素养的品德课教学必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让学生通过深度体验和探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为一种常见的品德课教学活动方式,游戏本质上是儿童发现与探究世界的一种体验性活动,亦是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我们可以借助游戏,为儿童提供真切生动的体验情境,激发其探究世界的愿望,并尝试解决问题,從中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环保小创意”(第三单元第九课)一课为例,教材提供了一个话题——垃圾分类。教师在教学中,先领着学生认识垃圾的种类,并用PPT课件展示实物垃圾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垃圾桶的作用。之后,开展垃圾分类游戏。教师请孩子们根据刚才的学习,在卡片上写上垃圾名称,回收后随机发放给每一个孩子;在教室四个角落贴上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象征四类垃圾桶;然后,请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投放垃圾;投放结束后,请学生分组检查“垃圾桶”,发现错误则指出,并陈述理由,重新投放。如此游戏,指向“如何实现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深刻体验垃圾分类的知识和价值,践行“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这必将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当教育指向核心素养[N].人民日报,2016-11-24(17).
[2]杜文艳.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J].中小学德育,2017(1):5.
[3]雷劲.四个避免——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建议[J].福建教育,2016(9):51.
(作者单位:东莞市长安镇中心小学 广东东莞 523847)
责任编辑 毛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