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提问的艺术
2017-06-27江苏李铁锁
⦿江苏/李铁锁
浅谈小学数学提问的艺术
⦿江苏/李铁锁
教师向小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为了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数学问题来吸收知识、提高思维水平。那么教师要如何提问才能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呢?本次研究浅谈了小学数学提问的艺术。
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问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事物的时候,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有时找不到观察事物的特征或要点,如果学生一直找不到事物的特征或要点,教师就无法顺利的开始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放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提出数学问题。
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认识时间为例。在这一次的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问学生时针、分针、秒针是怎么计算的,也许很多小学生回答不出来,从而不愿意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以前给学生猜一个谜语:“三个兄弟在赛跑,他们个子矮又高,没有腿来没有嘴,上紧发条自动跑。”谜语为学生常见的一件生活事物。有些学生猜到了,这是时钟。当学生结合谜语,对生活的事物产生兴趣以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兄弟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呢?他们跑动的速度是一样的吗?”学生立即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回答教师的问题。此时学生会认为,秒针是最瘦的兄弟,脚又长,他跑得最快。分针个子适中,不胖不瘦,秒针跑60步,他就跑一步。时针最胖、最懒,分针跑完60步他才跑一步。结合教师的比喻,学生开始思考时针、分针、秒针的换算问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具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把数学事物形象化。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物中是不是包含抽象的数学规律,教师应用这样的方法提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使学生愿意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为了避免数学问题刻板化、枯燥化,可以把数学问题的特征放大,使数学问题变得生动化、形象化。教师可以应用形象、生活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乐于探究具象事物背后存在的抽象规律。
二、结合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问
小学生缺少高度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一个综合性强、抽象性强的问题,小学生会由于回答不出来的缘故,拒绝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如果要引导学生思考抽象性极强的问题,就要分解问题,逐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数学教师如果要让学生理解非常抽象的问题,就要把抽象的问题分解,让抽象的问题变成很多具象的问题,使学生每回答一个具象的问题,就能学到一点数学知识。当学生学会了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后,就会发现,他们已经完成了一个从具象到抽象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后,学生可以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去理解学过的数学事物。
三、结合学生的思维盲点提问
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会存在思维盲点。这种思维盲点是很多小学生都存在,并且可能没有意识倒的。数学教师可以直接呈现学生存在思维盲点的案例,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盲点。
以一名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数学习题为例:(1)39×99+39(2)39×99+99。很多学生一看这两个思维习题,就觉得这两个数学问题是一个数学问题,都是在探讨(99+1)个39的问题,于是立即解出答案,表示答案就是3900。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数学题前面都是39×99,后面跟的加数不同,怎么会是一个答案呢?此时学生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弄错了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错在哪儿了?为什么会犯这个错?学生经过思考,算出了这两道题:39×99+39=39×1+39×99=39×(99+1)=39×100=3900。39×99+99=99(39+1)=99×40=(100-1)×40=4000-40=3960。在这一次的学习中,学生意识到了在遇到数学问题以后,不能没有仔细地思考数学问题,提笔就做题,这容易犯下错误。学生必须仔细的分析数学问题,根据当下的数学问题找出数学问题的特征,提出最佳的计算策略,才能正确的计算数学问题。
教师要在教学中直观的呈现典型的数学案例,针对学生的学习盲点提出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在回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暴露思维盲点,然后教师可以应用引导学生反思,找到克服思维盲点的方法,这种提问方法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思维水平。
四、总结
数学教师要在提问中放大数学问题的特征,让学生乐于思考数学问题;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应用提问引导学生逐步吸收数学知识;直观呈现典型的数学问题,应用提问暴露学生的思维盲点,帮助学生找到思维的盲点。只要教师应用这样的提问艺术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引导学生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
江苏省东台市时堰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