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消除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心理障碍
2017-06-27山西
⦿山西/许 威
怎样消除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心理障碍
⦿山西/许 威*作者简介:许威(1981-),男,汉族,山西晋中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荣村小学,中小学二级教师。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学生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学生仍用已掌握的算术解法,而对列方程解法很不适应,不能发挥便于思考,易于列出关系式。少数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不敢下手。对于这类的现象的原因分析,我进行了以下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心理障碍;数量关系;教学;引导学生;等量关系;解决问题;解题思路;克服思维的无序性;思维定势
列方程是我们小学学习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它的解题思路明确,只要掌握好它,在以后的解题中,就会游刃有余。但许多学生对列方程还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一、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的惰性
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列方程有一种畏惧心理。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来,只有等待老师的讲解。这种思想上的畏惧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解决分析的能力。
产生这种惰性思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生学习实践经验的不足,对知识的了解不够全面造成的,同时也与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系。有些教师习惯于“添鸭子”式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再则,一些后进生长时间受低分的影响,总认为自己平庸无为,产生了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不可能解决这类复杂的问题,造成了懒于思考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中,惰性是最不可取的,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要克服这类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变的,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帮助孩子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这样学生将形成一种习惯。一方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加强思维能力地培养,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都有其连续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因果联想能力。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某些联系永远是记忆活动的基础,生活中许多概括的认识都是经过这一过程一点点积累、归纳、推理而得出的。也就是说,每当我们需要了解和解决某件事时,都去认真分析其因果关系,一次又一次,你会发现,你的解决问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孩子有问题时要鼓励引导。这样孩子学习起来更有劲头。还要加入物质奖励,更能促进孩子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解题思维的无序性
小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常常会思路混乱,胡乱解答。这就是思维的无序性。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的“解”作为实际问题的答案。而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在整个解题过程不能把题中的一些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弄清楚,盲目地动手得到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要犯错误。列方程需要几个步骤:要经过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列式计算、写出答案四个步骤。学生以前用算术的方法解题,出现了新的知识结构,这就与原来已有的思维结构产生了矛盾,因而导致了列方程中思维的无序性。
想要克服思维的无序性,首先在教学中,选择正确地方法切入方程,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并用一定的思维顺序去训练学生,让学生掌握解题中的一般规律。例如: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或者把数量关系用图形来表示,也是一种方法,利用图形直观地给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列式。
例:五年级学生植树250棵,比四年级的2倍多10棵,四年级学生植树多少棵?
三、思维的定势性
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习惯直接把问题设为未知数,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有些题并不是直接把问题设为χ能够解决问题。岂不知有些题目直接设未知数,往往会使列方程的过程曲折,增加解题的难度。
例:学校买回540本练习本分给五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五(2)班分到的练习本比五(1)班的1.5倍少10本,五(2)班分到多少本练习本?
在此题中要打破未知数的思维定势。首先,应按列方程的思维顺序训练学生,让学生拿到题后不要急于设未知数,而是要先分析题中已知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寻求等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列出议程;其次,应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各个角度去观察问题。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学习阶段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在解过程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的障碍,有心理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也有些是知识结构欠缺造成的。因此必须从多个方面去克服。学生、教师要多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任务。
晋中市榆次区郭家堡乡荣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