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2017-06-27刘婷婷刘树民陈英华孙晓伟祝鹏宇
金 弘,刘婷婷,刘树民,陈英华,孙晓伟,祝鹏宇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金 弘1,刘婷婷2△,刘树民2,陈英华1,孙晓伟1,祝鹏宇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并与常规针刺组进行比较,优化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环跳穴和阳陵泉穴电刺激,并给予身痛逐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针刺治疗每天1次,中药口服早晚各1次,6天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测胫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VAS疼痛评分进行坐骨神经疼痛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和常规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均有效,在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优于常规针刺。
电针;身痛逐瘀汤;坐骨神经痛;神经传导速度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的坐骨神经原发性或者继发性损害,从而产生的沿着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出现以疼痛为主的综合征[1]。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坐骨神经痛在全球的患病率为1.6%~43%[2],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目前,西医治疗坐骨神经痛可供选择的方法主要包括消炎止痛药、营养神经治疗、牵引及卧床休息等常规治疗方法,严重者可选用激素、硬膜外注射及手术等方法治疗[3],但都具有临床疗效不确切、病情容易反复等缺点。针灸和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因其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越来越得到临床广泛认可。笔者自2014年至今采用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均来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2.15±10.24)岁;平均病程(65.14±9.25)天。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43.55±11.07)岁;平均病程(63.22±10.15)天。足太阳经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沿足太阳经放射疼痛,可累及腰部、臀部、大腿后侧、足外侧等;足少阳经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沿足少阳经放射疼痛,可累及臀部、髋关节部、大腿外侧、小腿及足外侧部。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关于坐骨神经痛的诊断:①患者多有明确的腰部外伤、腰部受寒及慢性劳损病史;②常于青壮年发病;③发病前多有腰痛病史,疼痛多表现为向臀部及下肢部放射,并且疼痛程度多随着腹压增加而加重;④可有脊柱侧弯,患者可伴随腰部生理弧度消失,表现明显的腰部活动受限;⑤下肢坐骨神经支配区可有明显的感觉过敏或感觉迟钝,少数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肌肉萎缩,患者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下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⑥X线检查可见:腰椎生理弧度消失,受累椎间盘可能缩窄变形,椎间盘相邻椎体边缘有骨质增生。CT检查能够确定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和突出程度。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20~60岁之间;③患者意识清醒,无精神障碍,能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④未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及血液系统疾病;⑤VAS评分在1~8分之间;⑥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CT检查显示为中央型、巨大型、嵌顿型及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椎管狭窄、马尾综合征及足下垂等需要绝对手术治疗者;②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包括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癔症等,不具备自主能力者;③患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全部疗程者;④最近1周服用过其它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其它止痛药物者;⑤晕针,对口服中药过敏者; ⑥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入组后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必须终止试验者;③患者依从性差,拒绝配合治疗者;④患者症状加重,并自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其它止痛药物者;⑤患者因自身原因主动退出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
电针治疗:取穴:环跳、阳陵泉、承扶、风市、委中、承山、悬钟、足临泣(患侧取穴)。操作方法:选用安迪牌0.35 mm×40 mm、0.35 mm×50 mm、0.35 mm×75 mm规格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针具和皮肤常规消毒后,环跳穴直刺60 mm,承扶、承山穴直刺40 mm,阳陵泉、风市、委中穴直刺30 mm,悬钟、足临泣直刺15 mm,快速进针,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环跳穴和阳陵泉穴接电针仪(英迪牌,KWD-801),环跳穴正极,阳陵泉负极,选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3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日,共治疗4个疗程。
身痛逐瘀汤[5]:川芎、当归、牛膝、桃仁、秦艽、红花、地龙各15 g,香附、五灵脂、羌活、没药、甘草各10 g。全方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分服,连续服用4周。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方法。
取穴:参照《针灸治疗学》中关于坐骨神经痛取穴原则取穴[6],足太阳经型取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足少阳经型取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均患侧取穴。操作方法:选用安迪牌0.35 mm×40 mm、0.35 mm×50 mm、0.35 mm×75 mm规格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贵州,安迪)。针具和皮肤常规消毒后,环跳穴直刺60 mm,承扶、承山穴直刺40 mm,阳陵泉、风市、委中穴直刺30 mm,悬钟、足临泣直刺15 mm,其余穴位均常规针刺。各穴位快速进针后,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后休息1日,共治疗4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和观察病变侧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
3.2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和目前临床认可度较高的尼莫地平计算公式[7]对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痊愈: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消失,行动自如,能恢复正常工作;显效:患者疼痛体征消失,活动不受限,仅感疼痛不适;有效:患者疼痛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活动轻度受限;无效:患者疼痛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3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
3.4.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疗效更佳(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3.4.3 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相比较,*P<0.05
4 讨论
祖国医学将坐骨神经痛归属于“痹症”和“腰腿痛”的范畴[8],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论述,而运用针灸疗法治疗该病自《黄帝内经》时期已沿用至今,《素问·刺腰痛》和《针灸大成·刺腰痛论》中,都有运用“刺法”治疗腰腿痛的描述。祖国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累及足太阳和足少阳两经,因此临床治疗多遵循循经取穴的原则,以足太阳和足少阳两经经穴为主。有研究通过文献挖掘的方式,筛选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结果表明,上述两经的经穴均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首选穴位[9]。现代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坐骨神经自分出后其走行分布和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经脉循行路线在很大程度上相似,而上述两经的多个穴位即位于坐骨神经干或者分支的体表投影之上[10]。因此,本研究选择上述两经的环跳和阳陵泉为主穴,并给予电刺激治疗。现代研究表明,电刺激具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中,低频率的电刺激能够引起脑垂体释放β内啡肽和脑啡肽增多,两者可以分别作用于μ和δ受体而起到镇痛作用,但作用较为缓慢持久;而高频率的电刺激能够引起脊髓释放强啡肽增多,从而作用于κ受体,产生即时的镇痛作用[11],因此本研究选择疏密波治疗,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既往研究也发现[12],电针疏密波能够显著上调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踝关节滑膜内HSP70蛋白表达,达到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的作用,疗效优于疏波和密波。
身痛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所载的用于治疗血瘀疼痛的代表方剂之一,常用于治疗痹症、腰腿痛等。现代研究表明,身痛逐瘀汤能够显著下调冰醋酸和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小鼠血清中MDA、NO以及PGE2的水平,上调SOD的水平,从而发挥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13]。本研究所用中药组方中,川芎、桃仁、当归和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地龙、牛膝、秦艽、羌活和五灵脂具有活血化瘀并能强筋止痛的作用;香附具有调经活血、理气疏肝之效;没药能够消肿生肌并活血止痛;甘草调和诸药,并能清热解毒、祛痰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14]。
神经传导速度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用于评定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检测技术,能够早于临床症状前就发现周围神经的变化,该检测技术具有准确、快捷、操作方便以及可重复性好等优点,能够客观的反应周围神经损害程度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干预前后神经恢复情况[15]。现代研究表明,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主要可表现为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16]。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显著降低,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经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加快,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电针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邱玲,胡小丽,赵学宇,等.针刺坐骨神经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6,41(5):447-473
[2] Weber H,Holme J,Amlie E.The natural course of acute sciatica with nerve root symptoms in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piroxicam[J].Spine,1993,18(11):1433-1438
[3] 邱玲,张冲,张吉,等.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法与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6):818-820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215
[5] 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8
[6]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2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91-99
[8] 吴曦,晋松,陈敏,等.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43-47
[9] 赵磊,郭义,阎丽娟,等.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3):526-529
[10] 邱文兴,段淑香,侯林萍,等.环跳穴与坐骨神经的解剖学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1999,15(4):57-58
[11] Han JS,Chen XH,Sun SL,et al.Effect of low- and high-frequency TENS on Met-enkephalin-Arg-Phe and dynorphin A immunoreactivity in human lumbar CSF[J].Pain,1991,47(3):295-298
[12] 金弘,刘婷婷,陈英华,等.电针的不同波形对实验性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HSP70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7):64-66
[13] 阮洪生,刘树民.身痛逐瘀胶囊对醋酸致痛小鼠血清中NO、SOD、MDA、PGE2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5):6-8
[14] 金杰.推拿法结合身痛祛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腰痛效果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1):105-106
[15] 杨友高,马芙蓉,李田田,等.加味消髓化核汤联合西医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6,19(11):2083-2085
[16] 李具宝,熊启良,亓峰,等.近10年文献中特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6):27-29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H2015034;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项目,编号:LBH-Z12264;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基金项目,编号:035143。
金弘(1978-),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刺对各种疼痛性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通讯作者:刘婷婷(1979-),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R246.6
A
1005-0779(2017)06-0004-03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