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017-06-26李秀英
李秀英
摘 要:数学起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我们的数学理论知识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是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之中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知识;实践活动;兴趣
“数学即生活”。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可见,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而一堂课的导入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我们周围的事物导入新课,这样学生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马上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注意力集中于数学课堂,乐于学习,随着教师地引导,乐于思考。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的身体里藏着很多秘密呢?”学生被我这样一问,顿时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兴趣,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也就高了起来。我继续说:“我们的身高与我们两手臂伸直的长度成1比1的关系,围绕拳头一周的长度和我们的脚长成1比1的关系。”正当我要继续往下讲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提问了他,他说:“我学过素描,老师说,成年人的高度,站着是七个半头长,坐在凳子上是五个头长,盘坐地上是3个半头长,肩宽是2个头,手臂到肩是3个头。我认为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对于这位同学的回答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及时的表扬。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的调动,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去调动。
二、用生活中学生实践过的例子进行教学
数学的产生是以实际问题为起点的,即为了适应人类了解客观存在的内部性质,并用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最初,人们在打猎、捕鱼的时候,用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录每天的收获,因此,我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数学的工具性,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比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应用题例子。妈妈去商店买了一条裤袜,用去了30元,又给小明买了一条围巾,用去了15元,妈妈带了80元。问:妈妈的钱包里还剩多少元?第一种方法,把80元减去妈妈买裤袜的30元,等于50元(80-30=50);再把50元减去给我买围巾用去的15元,等于35元(50-15=35)。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第一种连减的解题方法。提问:还有没有同学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很快就有了第二种方法,是把妈妈买裤袜用去的30元和我买围巾用去的15元相加起来,一共用去了45元(30+15=45),妈妈的账户里有80元,减去买东西用去的45元,还剩下35元(80-45=35)。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先求一共用去的钱,(两部分相加30+15),再把总钱减去两数之和,最后就是剩下的钱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联系,学生很容易明白了解题思路。
三、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开展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去解决问题,把日常生活的经验活动和学生的“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例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平移的事物特点,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文具、课本等物体,先在桌面上进行移动,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来回移动,也可以从桌角移动到另一个桌角,在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观察,并且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物体的位置发生的变化,课时物体的大小没有变化;有的说,物体移动后,形状没有变化;有的说,物体面向我们的角度变化了……最后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地教学了。
四、在学生动手实践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面积计算的应用》时,在多媒体上出示习题:“一张长方形的纸,长32厘米,宽15厘米,将它剪成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纸,最多能剪多少个?”
我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是先求出长方形纸的面积,再求出正方形纸的面积,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只有极个别同学在纸上画着图形思考,我不动声色。过了几分钟,完成好了的同学很得意地将小手举了起来,没有多久,举手的越来越多,于是我让同学们停下来,提问了一个优等生汇报他的计算方法。他说:“先求出这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再求出正方形的面积,然后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剪成的正方形的个数,我求出的是120个。”我问:“和这位同学做的一样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都将小手举了起来。“这样做到底对不对,”我又继续问,小学生们一脸茫然。“老师先不下结论,留着你们自己来下,在下结论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好吗?”同学们一致赞成。先在纸上画出长32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然后将这个长方形分成若干个边长为2厘米的小正方形,最后将这些图形剪下来。学生动手实践,然后交流实践后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环节,学生1說:“我发现横排分了16个小正方形,但竖排分了7个后,剩下的不够一个了,我只剪了112个。”学生2说:“我的也是这样的”……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不休。“为什么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和你们刚刚计算的结果不一样呢?”我提出问题。学生1说:“因为每竖排的只能剪7个,剩下的1厘米不够剪一个了。”学生2说:“因为宽15除以2除不尽有余数。”学生3说:“我发现如果长和宽除以2有余数,就不能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我们刚才做的不对。”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数学理论知识来源于我们的实践操作,实践活动是贯穿于我们整个教学之中的。数学起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将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在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吕菊芬(主编),沈龙明(总编).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2]严永金.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02月第1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