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017-06-26马元宝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马元宝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刘川镇华富光彩小学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使我们终身受益。不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一旦养成,就会伴随着人的一生,让人自然而然地按照养成的习惯去做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往往较差,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就会导致小学生养成较差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该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引导着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履行好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对策;培养

一、提升认识,达成共识

家长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对于日后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根据相关的研究也证明,一个人成才所受的影响之中,智力因素所占的比例仅为百分之二十五,而非智力因素则占到了百分之七十五。而在非智力因素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定能够让小学生终身受益。在培养良好的习惯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小学生明白,哪些才是良好的习惯,而哪些习惯又不能养成。比如,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问、积极思考、大胆实践、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珍惜时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读书写字的姿势端正等等。同时,还要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和优秀的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并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从而对自己的不良习惯进行矫正。

二、端正学习,重视教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成绩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一要培养他们认真预习和复习的习惯,预习能够使得小学更加明确本节课程的学习目标,知道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一开始,他们难免在预习和复习方面存在着困难,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二是培养小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制力较差,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教师除了设计良好的教案、把控好教学过程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以外,还要在学习中的点滴提醒作用,及时规范他们的行为。三是培养他们认真书写的习惯,尤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包括握笔姿势、坐姿等等,在书写过程中要端正、整洁、规范、正确,做到不随意涂改。同时,要保证书写笔画和笔顺的正确,间架结构的合理、大方和美观。

三、树立班风,加強管理

对于一个小学班级来说,集体意识的强弱、班级班风的好坏、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和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小学生的品德思想的形成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对良好班风的建设的重视。如果班集体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风貌和较高的思想境界,必定能够使得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继而形成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并使得他们受到无形的感染,继而培养出团结互助、严肃认真、品格高尚以及关心他人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将班风建设作为班级的重点工作来抓,并将其更好地落实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之中。

四、树立榜样,感召引导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学生天性模仿心理很强,而且喜欢从众,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其该种特性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习惯也是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形式。学生在和教师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会模仿、学习教师的行为。因此,在学校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以及个人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此外,每一位教师都会深有体会在学校教学中不会总有一些典型为学生树立榜样。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成为榜样。首先,教师应该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行为对他们的品格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自觉向教师的行为靠拢;其次,教师还应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各种家校互动形式和家长保持充分的沟通,从而使得家长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挥出榜样的力量,并时刻向小学生展示什么才是良好的习惯,什么样的行为才是最有魅力的;最后,教师还可以多在学生群体之中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多多表扬一些遵守纪律、认真听讲的学生,使其他的学生能够主动进行模仿,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五、加强训练,注重反复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光靠说教学生是难以接受的,收效也不大。教师应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学生实践,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全面贯穿养成教育、常规教育,突出养成行为教育。如学校成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少先队大队辅导员任组长,学校值周教师、少先队干部为成员,对全校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日日监督检查。班级则组成班级行为规范训练小组,班主任任组长,科任教师任成员,参加班级行为规范训练活动,共同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样,全校学生每天的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着教师和同学组成的管理机构的监督,使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这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最有效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充分利用,运用里面的要求引导小学生对自身行为规范的自觉性。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以及有意义的活动,并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并享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还要告诫小学生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具有耐性。总之,只有循环往复的坚持,才能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受益。

六、科学评价引导习惯养成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进步,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与收获。为了使学生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明确自身的不足和努力方向,学校应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增强他们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评价,每周一班队课各班进行上周情况回顾,并提出本周要求和整改意见;每月最后一周进行一次全方位深入的阶段性评价,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每学期末,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

1.学生自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作文或者交谈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做一些反思,并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在这样的学生自评过程中,我们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态度和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2.学生互评

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及时发现他人的优点,指出缺点,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同时,可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并乐意接受别人意见与建议。

3.教师评价

随着教师观念的转变,都深深地懂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有个性的人,一个有自主权的人。所以在评价时,教师都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结合评价,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总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定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作为小学教师,要深刻明白,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与反复的训练的,更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他们进行认真的引导和督导。笔者相信,经过他们的长期的坚持不懈,学生必定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大大提升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晓泉.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与实践——以潍坊市某小学为例[J].学周刊,2015(34):71.

[2]耿德明.三入手 三切入 促进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101-102.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积极的思想引导在形成良好班级氛围中的重要作用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