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学历史概念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学习的影响
2017-06-26王莉莉
王莉莉
831100 新疆昌吉州回民中学
【摘 要】本文从中学历史概念的特点出发,具体研究了概念特征对历史学习的影响,为中学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学历史;概念;学习
学生能否准确地掌握历史概念的含义直接关系到阅读、思考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和学科知识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中学历史概念学习中,普遍概念是对多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的,学生在学习这类概念是存在较大的难度,本文讨论的重点也建立在普遍概念学习的基础上。
一、历史概念的表达形式具有多元性
在概念编导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下定义,但是在中学历史教材中运用下定义方式进行历史概念表达的却是少之又少。很多历史概念都是课文标题和具体的细目名称展现出来的,接下来在教材中对历史概念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列示和评价。中学历史教材通常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历史事实陈述,在文字叙述之外还增加了表格、地图、照片、漫画和示意图等形式进行配合陈述,在适当的时候还通过《读图学史》、《知识链接》等形式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理解。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运用多种表达形式进行概念陈述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知识迁移能力、多种途径阅读能力和证据观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笔者在这里多说的多种表达形式是相对多个概念而言的,受到教科书本身篇幅的限制,每一个具体概念的表达方式一般只有一两种,任何一种概念表达方式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也拘泥于教材中对历史概念的那一两种表达方式,将不利于学生精确地把握历史概念。一些历史概念教材并没有明确地对其进行定义,比如说“理性”,学生受到自身知识层次的限制,往往用背诵概念名称的方式来替代对历史概念内涵的把握,一些文字只是囫囵吞枣地记忆下来,但是却对内涵不求甚解,使得历史知识的学习一直停留在浅层次的记忆层面,举例来说,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世袭制的概念就非常模糊;一些历史概念是在具体的历史事件陈述中出现的,具体的历史情境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领悟,使其难以上升到概念内涵的属性抽象概括阶段,而概念学习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将历史概念运用到本学科各式各样的事例之中去,如果不能进入到抽象概括层次,那么历史概念的学习就是去了意义,比如说当提到君主立宪制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难以跳脱出英国革命这一具体的历史情境,对议会制度的地位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但是却忽视了君主的职能,难以将概念转移到新的情境之中去。
二、历史概念的结构具有逻辑性
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历史概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虽然在表面上分散于各个章节,但是实际上这些章节都被置于一个具有包含、递进、并列的复杂关系网络之中,以《十二铜表法》为例,它一方面可以提现中外法律发展的历史网络之中,另一方面则可以运用在文明发展的文明进化网络之中。
教师在教学中挖掘中学历史概念的逻辑性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概念,感受历史发展全貌,挖掘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学生在搭建不同历史概念的逻辑关系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示意图是一种揭示概念和概念之间、概念内部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重要工具,但是教师在实际过程中也要注意适度性,过分地运用示意图可能会造成如下后果:第一,学生会在无形中形成历史本身就是邏辑演绎的过程,进而忽略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使得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相对薄弱;第二,学生会认为历史学习就像学习数学题一样,长此以往文字功底将会持续下降;第三,容易将历史学习简化为概念名称的学习,形成以论代史的恶性循环。
不同教材的概念逻辑编排是不同编者的历史史观的具体展现,在历史研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情形下,学者和编者对历史概念的编排和解释也会发生变化和更新,概念网络中的要素和逻辑关系也会跟着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历史概念逻辑关系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保持开放和多元的态度。意识到目前所学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知识只是对历史解读方式的一种,如果今后遇到其他解读方式,应当以理性、辩证的态度对待。
三、历史概念的属性具有主观相对性
在复杂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学者往往是通过对一系列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概括之后形成历史概念的属性特征,然后再赋予其概念名称或者在原来概念名称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当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和史料发现时,历史概念的属性和特征可能就会随之变化。此外,学者在概括历史概念属性的时候,很难将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考虑其中,因而历史概念一般只能反映一般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特征。也就是说历史概念的属性和适用范围具有主观相对性,中学历史教材考虑到篇幅的限制和学生本身认知发展的状态,很少在课本中陈述历史概念的形成过程,大多是直接将研究成果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陷入历史概念绝对化误区之中,并且对考察历史概念特征的题目束手无策、无从下手。比如说,如果教师问学生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什么含义,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在和外来商品竞争的过程中日渐萎缩,最终走向破产”这样的答案,但是在2013年某地区高考模拟的一道题中却给学生列示了一组相反的数据,当题目问学生这一组数据体现了概念形成中的什么问题时,很多学生茫然无措,对这道题目交了空白卷。这是学生没有意识到概念的形成提取于具体的个案,当完成抽象概括之后,概念就只保留了个案之间的共性,抹去了个案之间的特殊性。
中学历史教师让学生意识到历史概念的主观相对性并不意味着历史学科的科学性受到削弱。相反,它恰恰向学生展示了追求真理和历史真相需要秉承的态度,容易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批判精神和深入的探究精神,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迷信权威但是又能对大师抱有尊重的态度,理解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和历史学之间的区别。
总而言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剖析历史概念的特点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学生历史学习的难度,但是从长远来看是学生形成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了解历史概念的特点对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军志.论初中历史中的概念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及应对措施[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4(34).
[2]吴芳.试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插图的作用[J].高考·综合版,2015(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