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财富管理现状及其对地方性商业银行重要性
2017-06-26薛菲
薛菲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可支配收入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而我国居民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没有很强的资产规划的意识,通常奉行“量入为出”的消费理念,对于财富的存储意识较强,“有钱就存在银行”是目前大多数人的选择,人们较为淡薄的财富管理意识,导致了其资产不能被充分地用来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而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于居民存入的资金也由于其业务品种的限制未能实现融资效用的最大化。由此,如何利用居民的财富积累及财富管理方式来拓展自身业务,对于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既是良好的拓展契机,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挑战。
财富管理商业银行理财
据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于自己的财富存储大多数都依赖商业银行的定期储蓄存款或人民币理财产品,对于其他的投资方式,其资产配比并不是很大。例如居民对于房地产的资金投入多数为刚性需求,而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近年来并不能吸引太多的居民资金,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之后并没有呈现出良好的投资态势,二是我国的居民投资意向长期以来一直倾向于期待“政策利好”,而央行的几次降息使得居民对于相当于以国家信用担保的国债及银行储蓄的态度也有所保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們生产生活的发展,资产不断积累是毋庸置疑的,人们在保证正常的生活消费及满足刚性需求外,其余可支配收入的去向,则是决定财富能否有效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受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财富观念普遍趋于保守,对于一些金融产品的运用并不是很熟悉,资金的投入往往是一时兴起,或是跟随潮流,并不期待这些金融工具或者金融产品能为自己的财富大厦添砖加瓦。居民投资的另一个特点是忌讳风险,当投资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马上撤资,投资效果很不理想。
此外,我国东西部地区居民的财富观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和地域的发展不均衡有关,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人们的财富持有量较西部地区居民要高,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环境也使得东部地区居民的财富管理理念较为超前,对于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利用也相对较为熟悉,其可支配收入的投资比例也相对较高。
而相比于东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加之居民的传统保守观念使得其资产分散率也相对较低,人们的财富基本是以储蓄的方式保存,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鸡蛋总是放在一个篮子里”。有调查显示,人们对于投资理财的热情并不低,只是苦于没有简便易寻的投资咨询渠道以及合理安全的投资方向。
但这些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恰恰是一个开发财富管理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良好时机。目前的金融市场上,各大商业银行竞争激烈,国有四大银行凭借其长期以来的信用影响力占有相当比例的市场份额,其他后续发展起来的全国性银行也凭借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客户群体针对性较强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着力于客户的财富管理更有利于增强其竞争力,扩大其市场占有率。
地方性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四大行及其他全国性银行来说,比较明显的一个优势就是营业网点分布点多面广,在极大的方便了城乡居民财富存放的同时,也为自身的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平台。但是要想让居民的财富管理与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产品及制度相衔接,还需要商业银行做出很多努力,这其中,就包括对于自身业务发展的完善,例如从产品的设计、推广、营销模式、以及内部制度建设、员工思想的转变、人才的引入到相应系统的开发等等方面着手,建立一套完整的客户财富管理机制。
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各地的农村信用社基本都是面向中小客户和农村经济体,其长期以来的发展多为依靠向农户贷款及一些通常意义上的银行业务,对于财富管理方面的业务鲜有延伸,虽然代理缴费等中间业务也可以获得一定的中间业务收入,但是想要寻求长远的发展,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拓展业务范围是其不可避免的发展途径。农村信用社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面向中小经济体开展财富管理业务,根据自有客户的财富持有状况,做大数据分析,开展一些容易为人们接受的业务类型,依据不同财富群体的资产持有量、风险承受能力,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如,为居民客户提供子女教育储蓄方案及产品、保险方案及产品、养老金的储蓄方案及产品、未来房产购买计划及相关产品等,使人们在长期内逐渐的对自己以后的生产生活进行投资规划,同时也可以使商业银行获得稳定的资金源。
另外,普通居民的思想观念也需要转变,人们普遍认为,理财、投资等字眼是专为有钱人准备的,自己的收入和支出并不值得专门来规划和管理,传统的财富观念也使得人们在面对自己资产的时候并不想冒丝毫的风险以使财富保值增值,且往往认为,除生产经营收入外,资产的增长源只有存款利息。
虽然,人们的观念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前进,对于财富管理的意识也可能会随之改变,但目前存在的矛盾是,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将如何与落后的财富观念相匹配,而矛盾的解决、意识的良好的衔接,恰恰是对于居民和商业银行来说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向宾.浅谈新环境下的家庭理财[J].北方经济,2007(22).
[2]颜玉玲.谈家庭理财的几点看法[J].大众科技,2006(04).
[3]杨烨.当前我国家庭理财规划的存在问题及导解思路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4]陈雪.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策略研究[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
[5]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J].重庆大学,2006.
[6]张展.中国城镇中产阶层家庭理财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