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2017-06-26李明
李明
摘 要:在新时期的小学教学中,数学显然是比较有难度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是今天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出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育;教学有效性
我们的社会正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向着更广覆盖、更多普及的方向在努力。经过了几十年的建设,我们的教育已然经历了全面的升级。在今天,我们的教育更加强调有效性,注重学生在接受教育后的效果。因此,今天,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趋于固化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趋向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能够形成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式。可是教育就是这样,它面对的是一个个现实的个体,因此变数是很大的。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沿用一种教学方式的话,是很难让每一个学生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整体状态也会大大不同,这时如果教师还是固守自己的一贯教学方式,就可能与时代脱轨,无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
小学生处于一个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学习数学时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形象思维来理解数学知识,然后进行记忆。而数学是一门非常需要抽象思维来学习的科目,如果学生仅凭形象思维进行表面理解,就很难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原理,很难学懂数学。在学习难以显现成果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的目标在以往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我们的小学教育不再凡事以考试为最终标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讲授知识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然而,课堂教学会受到时间和空间因素的限制,导致一些教学内容无法真实直观地呈现在课堂教学中。这时,教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教学工具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构建来理解知识运用的场景。
比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生2:摆整齐。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樣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分组教学,加强课堂互动性
在教学中,没有互动性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今天我们说课堂互动性,不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课堂互动,有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对知识的见解,进行观点上的交流。在这种互动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大大提升。
比如,在讲授“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先将学生分组,然后让每个学生在课下找一些圆柱形的物体,拿来课堂上讨论,每一组最后派一个代表出来说明自己在生活中会怎样去测量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教师再对每一组的方法做点评,最后教师再将正确的方法讲解出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参与学习中的乐趣,也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今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任务,明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正确的教学方法。在现下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方法正确了,课堂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加课堂中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伟.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数学园地,2016.
[2]王文哲.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J].课堂教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