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运行研究与对策
2017-06-25张瑞伟
张瑞伟
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经济社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基层财政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组成部分,在保证农村基层政权正常运转、推动基层经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发展资源要素禀赋、发展定位、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监管压力、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等因素影响,乡镇原有税源不断萎缩,缺乏新的税源增长点,导致收入增长乏力。同时,人员工资、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等刚性支出不断扩围提标,收支矛盾日益凸显。笔者以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峡山区)为例,进行了充分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策。
关键词:乡镇财政 财政运行
一、全区街道基本财政情况
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辖区总面积483平方公里,总人口22.47万人,下辖王家庄、太保庄、岞山、郑公4个街道,277个行政村。近年来,全区跨越传统的发展模式,初步构建起了以有机农业、健康休闲养生和文化旅游业、绿色工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24.8756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43:34: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28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19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028元。目前主要工业类型为制造业、纺织、食品等,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但从建区8年来的统计数据和调研情况来看,街道财政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财源培植乏力,税源单一,增收乏力
根据调研统计,全区2014年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3019万元,较建区2008年2615万元增加了398%,年均增长30.7%。其中街道级收入由2008年2514万元增加到2014年3988万元,年均增长8%,较全区增幅少22.7个百分点。
峡山区所属街道均为原县市区边远困难乡镇,财源基础薄弱,建区后基于水源地保护和生态发展定位等因素,原纳税骨干企业华昊焦化、鑫盈金属等,或关停并转或市场经营原因,存量财源财政贡献减少较大。从现有税源企业总量来看,一是区内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少,二是经济总量偏小,三是稅收贡献降低。科技含量低,多为纺织、铸造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或者为相框出口型加工产业,对地方税收贡献低,或者为农业免税型企业。在总体经济不景气,税源短缺背景下,街道财政收入增收乏力。
(二)刚性支出大幅上涨,收支矛盾尤其突出
近年来,上级增资政策频繁出台且幅度非常大,民生保障不断扩围,如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退役士兵生活补助、老年教师(乡村医生、电影放映员)生活补助,高龄老人津贴、低保高龄津贴、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农村离任主职干部生活补贴等。原有民生政策提标扩面,如居民医疗、居民养老、低保、农村五保、优抚优待、计生抚恤,支出规模不断翻番。刚支缺口逐年加大。根据街道上报的收支统计,4个街道刚性配套支出年需4172万元,考虑区财政体制结算因素,年收入最少完成4000万元方可保障基本刚性支出,但从调研来看,4个街道上报年收入2800万元,减收1188万元,刚性支出缺口达到1910万元。
(三)街道相对债务负担沉重,偿债资金无稳定来源,履约风险加大
由于原乡镇财政困难及历史遗留原因,以及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民生保障方面欠账太多,街道债务相对负担较重。各街道在保障现有工资、民生和运转困难情况下,还债缺乏稳定资金来源,加大了履约风险。
二、原因分析
一是财源培植、增收积极性不高,街道依赖性较强。街道反映,缺少考核压力,街道对于短期增收和长期培植税源压力较小,动力不足,平时专注于区财政多拨调度款,或区级包办抱有幻想。
二是刚性支出大幅度增长,是基层财政运行困难的政策性原因。上级出台的调整工资、低保五保、优抚优待和村级组织运转等增支政策,造成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资金配套困难。从决算数据看,人员工资、民生保障占据了全部街道支出,甚至部分刚性支出由于财力不足,游离于决算之外。
三是体制设计弊端。基于水源地保护和生态发展定位,峡山区实行高标准的市场准入门槛,关停现有污染企业,开展环湖整治,保水护水。街道也有反映,水费收入与事权不匹配,导致全区财政运行困难。
四是税收征管力量亟待加强。街道反映,税务部门一线征管人员不足,税收征管职能不能完全落实到位。
三、对策研究
对于街道收支矛盾突出的问题,峡山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不断完善相应体制机制,调动街道增收节支积极性,加大对街道转移支付。以上改革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街道支出压力,调动了街道增收节支的积极性,2014年成效较为明显。但近两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下行明显,街道不合理税源结构受影响首当其冲,收入明显下滑,2015年街道级收入仅完成2269万元,同比增长-33.1%,与全区收入增幅达到26.4%相比,呈现大幅减收。
一是用发展办法来解决问题。发展是解决矛盾的最佳途径。只有全区上下齐心,多方揽财,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强化财源建设,是走出困境的治本之策。要充分认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下功夫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引进总部经济和推进大项目建设,培育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条,促进就业,增加税收。
二是多方争取资源。要加大从外部争取发展要素,形成争取资源合力,整合统筹,保障发展。而不是单纯考虑内部利益调整。
三是加大科学发展考核。目前相对缺乏考核约束。可考虑将刚性支出保障上升为“一票否决”项目,形成街道“一把手”约谈机制,以保障机构运转和社会稳定。
四是完善税收征管。税务部门应充实一线征管力量,同时街道应建立起税收协管机制,确定每街道1-2名专管员,与税务部门形成联动,收入应收尽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