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2017-06-24江琼华
江琼华
(湖北省京山县卫生学校,湖北 荆门 431800)
分析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江琼华
(湖北省京山县卫生学校,湖北 荆门 431800)
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的采用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探究该护理方式对其身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8例。按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A、从而是患者心理B两组,并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针对性护理进行围手术期干预。结果 B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A组,且术后疼痛程度也较A组轻,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不仅能促进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还能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应予以推广。
针对性护理;子宫肌瘤;围手术期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属良性肿瘤,好发于30~40岁的女性群体中。临床常采用手术疗法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该疗法可将病灶彻底清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手术风险极大,若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得不到护理人员的配合,或在术前、术后不能对患者的心理、疼痛感觉等进行合理干预,将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1]。本文就针对性护理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先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68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将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到院就医的34例患者视为A组,将2016年3月~2016年8月期间到院就诊的34例患者视为B组。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并采取手术治疗,针对此次研究也已签署知情同意书。A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5~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84±1.62)岁;学历:大专及以上20例、中学12例、小学2例;病灶直径范围在4~10 cm,平均直径为(6.37±1.29)cm。B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4~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1±1.08)岁;学历:大专及以上19例、中学14例、小学1例;病灶直径范围在4.5~10 cm,平均直径为(6.87±1.59)cm。分别对两组之间的年龄、学历和病灶直径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组间差异较小,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A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如术前向其讲解治疗方法、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格监测、术后观察其病情的变化情况,以防止并发生的发生。B组患者则采用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术前
对患者实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B超等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做手术;针对患者担心、不安等心理,护理人员可将手术的相关信息向其进行说明,并普及子宫肌瘤的相关知识,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治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醒患者在手术前10小时内不能进食、5小时内不能饮水、1小时前予以导尿将膀胱排空;指导患者术中应采取何种适合体位,并备好肝素钠、安定等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用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告知患者自己会一直陪伴在侧,从而使患者心理获得安定;手术操作前核对患者的信息。
1.2.2 术中
确定患者信息后,对医生的手术操作给予配合,为了防止感染情况的发生,在各项操作配合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予以无菌操作。同时,对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一旦出现异常则立即告知医生。
1.2.3 术后
术后第1天,需要对患者的保暖情况给予关注;针对皮肤及皮下组织采用不同的力度进行按压,以使患者机体肌肉得以松弛,进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为患者积极展开相应的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定时更换体位,从而在避免压疮形成的同时促进血液流出;询问患者身体是否感觉到疼痛,提醒其若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即反馈,并做好镇痛准备,以防止患者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感时不能及时进行镇痛;术后患者可能会存在恶心、阴道出血、腹胀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出了手术室后第一时间将其告知,以免患者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出现过度恐慌的心理。子宫肌瘤手术后会造成月经暂时性的紊乱,此时应注意术后护理,如术后清洁、疼痛护理、预防感染等,叮嘱注意术后保健,勤换卫生巾与贴身衣物。同时,告知患者月经通常在子宫肌瘤手术后一个月即可恢复,以免其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此外,出院前,将出院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其及家长进行说明,加强患者的病后营养支持干预,从而有效推动其康复进程。同时定期回访,询问患者的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观察:详细记录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3]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VAS量表的评分标准:若患者术后平卧时无疼痛感存在,可正常睡眠,虽然翻身或者咳嗽时有轻微疼痛感,但是可以忍受,则可判断疼痛程度为Ⅰ级(0~3分);若患者平卧时感觉到疼痛,且影响到正常睡眠,翻身或者咳嗽时有疼痛感存在,主动要求服用镇痛药,则可判断疼痛程度为Ⅱ级(4~6分);若患者平卧时疼痛感剧烈,难以忍受,睡眠质量受到严重干扰,需要吃镇痛药才可缓解,则可判断疼痛程度为Ⅲ级(7~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对两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并比较,结果发现B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A组(详情见表1),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VAS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疼痛感较A组轻,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组别肠功能恢复时间(h)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时间(d)A组(34例)78.62±5.6840.26±3.889.67±1.46 B组(34例)28.94±4.2732.85±2.496.20±1.81 t 14.713.233.88 P<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 [n(%)]
3 讨 论
临床常根据子宫肌瘤患者的年龄、病灶大小和数目及其对生育功能的要求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法[4]。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临床常对患者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本研究中,分别对A、B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结果显示,在术后恢复情况和疼痛感控制方面,B组均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及规范性的新型护理模式,主要从心理、生理、环境等方面对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干预。该护理模式不仅能舒缓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还有助于促进其术后恢复,令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从而减少住院费用[5]。同时,由于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性,术后患者的伤口难免存在疼痛感,针对这一情况,针对性护理也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使患者在病情恢复的过程中减少疼痛感的发生,从而保障治疗效果。
综上,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值的临床大力推广。
[1] 陶朝晖.针对性护理对提高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5,5(22):90-92,99.
[2] 陈 霞.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226-227.
[3] 陈 婷.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6,3(18):175-176.
[4] 孙成洪,杜云霞,孟小平.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2014,8(18):176-177.
[5] 叶尹娣,邹莲英,胡文格.针对性疏导在青年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08):1100-1101.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71
B
ISSN.2095-8803.2017.05.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