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
2017-06-24于冬梅王明宾
于冬梅 王明宾
摘要: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包含:确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引领数学教学设计与过程的改革,设计与组织多种学习实践,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多元智能的短板,加以指导并创造机会,消除短板效应,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善于发现与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
关键词: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策略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A-0064-05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中小学的教学改革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最初认为人类具有七种基本相互独立的智能——语言、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关系、自省,后来又提出了另外两种智能——自然探索、存在探究。根据他的理论,一些人可能在某种或某些智能方面水平较高,而在其它智能方面则一般或较弱。人在某方面智能水平较低,并不意味着其它智能水平也必然低。多元智能理论提示人们,尤其是教师,不能以某科目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也不能由此形成对学生个体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现实社会中,很多人具有某种或某些智能优势,而在其它智能方面水平也不差,往往能获得较大成就,没有突出智能优势或者存在较多智能短板,则会影响人的工作成效。因此,在中小学阶段,我们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不应使学生在人生之初就有明显的智能短板,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在很多国家,心理与教育专家与小学教师都已经开始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中小学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我国部分中小学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有人已尝试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适宜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模式,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1]但是,如何通過数学学科教学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为小学数学老师提供参考。
一、确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引领数学教学设计与过程改革
目标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就有相应的学习经历和经验,学生通过这些经历和经验形成一定的观念和能力。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编制是数学专家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规律制定的,考虑的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目标,而对语言、自省等其他方面的目标考虑较少。小学数学对学生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语言、空间、自省、人际等方面有很多空间与机会,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利用,就能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局限于学科目标,应当树立多元智能培养目标,不仅发展数理逻辑智能,而且使每一位学生的多种智能在小学阶段都能达到均衡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敏锐地识别教学中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活动,并有意识地组织安排相应的活动,来提高教学的多元价值与效果。例如,可以通过计算与描述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解题的思路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可以通过学生互批作业、自批作业来发展学生的自省智能。
确立多元智能发展目标,并不是要求每节数学课都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9种智能,而是希望教师能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构与顺序,在每个年级、每个教学单元中都有相应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与计划,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下,教师还应加深对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与顺序的理解,挖掘不同教学内容对数理逻辑智能之外的其它智能的发展价值,设计相应的环节和活动。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是值得提倡的,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沟通,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促进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二、设计与组织多种学习实践,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美国课程理论与教育评价专家泰勒教授很早就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是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行为变化、情感态度的转变,才能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2]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的“智力观”,这就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多种智能的组合。确定了小学数学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选择相应的学习经验,来激发他们的各种智能的组合,从而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每一种智能的发展,都需要有特定的学习活动和经验来促进。有的活动与经验只能促进一种能力的发展,而有的学习活动和经验则可以促进多个智能发展。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视下面这些活动的组织,会有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一)适当增加语言表达活动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在不断的语言表达实践过程中实现的。数学课应该鼓励学生利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在数学课堂中应增加语言表达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愿望,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准备发言、回答问题、小组交流、两两结对互相提问、汇报作业解题思路、专题作业展示交流、小组作业汇报交流等,并在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语言表达。
(二)适当增加学生评价实践活动
学生自省能力的发展,也是在不断的评价实践中实现的。在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增加学生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增强质疑能力,与自我比较,更好地认识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使学生掌握作业评价方法,从而学会评价自己的数学作业,逐渐养成自我检查的习惯,慢慢做到自批自改,发展自省能力。
(三)适当安排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包括项目讨论、组织与计划、交流与沟通、形成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等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发展。教师可通过分工合作环节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发展,可通过小组内独立制定项目计划来发展学生的规划能力,可通过小组内的交流与沟通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感受他人的心情。这种互动能够在学生间建立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价他人与自己,从而促进学生自省智能与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四)加强手工绘图、制表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图形、图表呈现可以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让学生手工绘图、制表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同时绘图、制表作为一种精细动作,需要通过观察、模仿、练习使之熟练、灵活,也可以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在一单元学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单元图表或类似树状的概念地图;在新课教授完后,教师可帮助学生利用颜色、图像、符号、连接线等完成艺术卡片,并运用它们来展示自己的数学知识,将视觉和机械记忆结合。
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是以一种滴水穿石的方式产生作用的。人的行为的一些重大变化,是由于经验的累积,而不是在一夜间发生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积累各种数学学习经验,使它们相互迁移与强化。
三、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数学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
小学是个人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数学更是决定学生今后学习和职业选择的基础。小学生数学学得不好,对数学缺乏信心,会直接导致中学阶段数学学习落后。而中学阶段数学成绩将会影响升学。许多中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不能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学校、专业或职业,留下终身遗憾。事实表明:进入985、211高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成绩都比较高且均衡。而某一学科特别是数学成绩偏差,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升学、职业选择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小学阶段数学在学生生活与学习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一个都不能差”的教育质量观,改革课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达到较理想水平,特别要为后进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数学学习达到平均水平甚至较高水平,以免成为今后数学学习、其他学科学习与今后人生发展的障碍。根据布盧姆的观点,“掌握水平”意味着在一项反映课程标准的测验中获得80%-85%的分数。[3]
有学者指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方式不同。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最有用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一个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可以愉快而能干。[4]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孩子的特质和兴趣,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加强个别化指导,尽最大可能去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多种活动与经验,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能够自由自在地探索新鲜事物和陌生环境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到学习中来,多动手,多思考,多发言,体验共同积极参与和交流的乐趣。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形式导入新课,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便充满了乐趣。[5]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音像、计算机等多元教学媒体来展现具体形象的内容,使学生尽快进入知识情景状态,构建合作、探究的多元智能环境。[6]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除此之外,教师应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来促进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还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能特征来设计个性化作业,同时注重对作业的批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四、关注每个学生多元智能中的短板,加以指导并创造机会,消除短板效应
在当今社会,虽然有少数人因为某种特殊才能成为了明星或特殊人才,但是也有很多人却因为自己的某种智能短板或学科短板,影响了升学,不能选择自己真心喜欢的学校、专业或职业,留下终身遗憾。事实上,很多人的智能短板和学科短板在小学阶段就有具体的表现——偏科。根据对南京市某小学三到六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统计,我们发现,学生语文、数学、英语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Z分数(一种相对位置量数)差距在2.0以上的占11.1%,差距在1.5以上的占18.8%。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阶段,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就已开始出现偏科现象,一些学生某学科成绩很好,但在其他学科上则表现平平,甚至很差。如不重视,这些学生将会为偏科所害。
作为数学教师,也应充分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智能短板和其它较落后学科学情,给予学生指导,并创造机会借助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其智能短板。例如:某位学生的语文成绩较差,那么数学教师结合数学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从而提高该生的语言表达智能,慢慢地使其语文学科水平提高。在语文学科上的进步会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促进其在其他学科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
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数学教师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让学生从自身水平出发去选择自己能够圆满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7]同时,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将平时的作业、练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发现并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8]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精细批改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最新进展,提供及时的指导,以个性化的方式利用学生的智能优势发展其智能短板。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际有趣的专题实践活动来消除学生的智能短板。在专题实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往往跨越了学科界限,这意味着资源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专题的不同方面,这就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自由,也有了充分的机会探索各个学习领域。[9]在专题学习活动中,从确定专题到展示交流再到回答师生问题,学生有机会将各种智能组合起来,从而使多种智能得到发展。教师也可以通过专题学习了解学生的智能特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适宜智能短板发展的条件。
五、采用赏识教育原则,善于发现与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与闪光点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对学生点滴进步与闪光点的及时的肯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数学教师不仅对数学学科表现进行肯定与表扬,对其他学科的进步也给予积极的评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的兴趣,利用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智能优势,积累经验来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学习评价中去,可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和全面。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在表扬与鼓励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10]教师应从个体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了多少,以及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多角度、多层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既要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方面去评价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水平,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以及多元智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赏识教育在具体实施时有六大原则: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要做到这六点,就要关注十二个学会:学会倾听、学会请教、学会反思、学会等待、学会崇拜、学会自豪、学会感激、学会陪伴、学会发掘、学会分享、学会批评、学会分担。作为教师,我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亚于家长,我们对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声“你真棒”就可能创造出奇迹。
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没有人能精通所有的知识,也没有人在所有智能上都达到最优。但作为数学教师应当清醒认识到,小学生在某些智能上的短板会影响到其它智能价值的充分实现。教育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具有发展学生多种智能的空间与机会。数学教师若能跨越单纯的数学学科目标观,树立“一个都不能差”“一科都不能差”“一个方面都不能差”的多元智能发展目标观,关注学生的智能短板,善于发现有助于各种智能发展的机会,善于设计与组织各种智能发展所需的学习实践,进行赏识教育,创新新时代的因材施教方法与措施,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才会超越传统数学教育的范畴,上升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高学虎.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 2012(29).
[2]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9.
[3][美]布卢姆.教育评价[M].邱渊,王钢,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87:91.
[4]徐宝龙.小学数学多元智能教学策略初探[J].吉林教育,2012(5).
[5]邵华忠.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0(8).
[6]周爱萍.新课程呼唤全新的数学课堂[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4).
[7]闫立伟.试论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0(4).
[8]徐斌.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6).
[9][10]万永珍.“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2(87).
责任编辑: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