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实践创新实验教学案例的分析与研讨

2017-06-23王彦习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科学实验

王彦习

摘 要:一切自然科学都是来源于实验,并且都是从科学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实验,那么科学课也就不复存在。适当地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实验;科学;创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2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144

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心强、活泼、爱动,想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好科学,就得先让他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有探索这门学科的欲望。实验就是通过面对实物,亲手进行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了学者” 。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所以说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源泉,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和创造力的主要途径。

在科学课上,我们都会用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学习《保温和散热》这一课时,发现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分组实验操作。通常来说,直观形象的分组操作实验是让学生理解、掌握不同材料保温和散热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本课在研究“冷和热”这一单元主题时,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联系生活、调查活动等方式来达成教学目标的。因此本单元共安排了5课内容,其中涉及大小7个实验,说明实验在学生认识“冷和热”的现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本单元没有涉及分组实验操作的17课《保温和散热》加以改进,以第14课的实验为原型设计了创新实验。接下来从实验的创新特色和实效、设计方案、实验效果和自我评价四个方面来介绍。

一、《保温与散热》实验的创新特色与实效

1.从实验内容上,结合单元主题进行创新设计。《保温和散热》是学生在学习了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的综合课。本“材料保温与散热研究”的实验,让学生更进一步研究热传递的现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保温和散热的方法,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与本单元主题巧妙的结合。

2.从实验建构上看,本实验是对《传热比赛》第二课时的实验加以改进而设计的,能够较好的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原有实验原型是将小豆子粘在浸入热水中的三种不同材料的勺柄上来探究其传热的能力,重在研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而17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研究不同材料的散热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目标,我们将原实验中的不同材料的勺子改为不用材料的杯子,增加了温度计等实验器材,从而能够凸显“散热”探究。

3.从最终的成效上看,本次实验方案在不断改进中,师生均获得了提升。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及评价研讨中,结合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集体创新设计实验,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本设计实验,研究不同材料保温和散热能力,收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实验效果。

二、《保温和散热》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名称:材料保温、散热的研究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和散热能力

实验材料:形状、大小相同而不同材料的杯子(金属、塑料玻璃)、凡士林、小豆子、温度计、热水

实验过程:

1.研究不同材料的吸热、传热能力

(1)四人小组分组实验,小组内分工合作。

(2)把三个豆子放上同等量的凡士林,并依次黏在三个杯子的内壁上。(注:三个豆子粘的位置一样)

(3)向三个杯子中同时倒入同质量相同温度的热水。

(4)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金属杯子上的豆子最先掉下来,其次是玻璃上的豆子,最后是塑料杯子上的豆子。

实验结论:金属、塑料、玻璃三个杯子的吸热、传热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金属、玻璃、塑料。

2.研究不同材料的散热能力

(1)将三个杯子同时放入装有等量凉水的水槽中,把温度计同时放到三个杯子中。

(2)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

实验现象:金属杯子中的水下降速度最快,玻璃杯子居中,塑料杯子下降最慢。

实验结论:金属、塑料、玻璃三个杯子的散热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金属、玻璃、塑料。

3.本实验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过程,我们会得出金属的吸热、传热和散热能力最强,塑料的吸热、传热和散热能力最弱,玻璃居中。由此可知吸热、传热和散热能力强的不适合做保温材料,吸热、传热和散热能力弱的适合做保温材料。

三、实验效果

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知识性、能力性和创造性。

四、自我评价

《保温与散热实验》是根据五年级科学课本第17课《保温和散热》而设计的,是在实际教学反思中不断成型的。课本上没有通过实验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来印证,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吸热、传热和散热的理解有所削弱。这个分组实验通过不同材料的吸热、传热和散热能力的探究,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生活中的保温和散热现象,很有创新性,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该实验设计在科学性上,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正确,实验材料选择适当,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此外该实验设计也具有简便性,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简单,实验药品较便宜等。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获得知识,仅靠从书本上获得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去试验、去实践。作为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实践,适当地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同时也使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我想,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定会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参考文献:

[1] 唐莲君,李铸衡.用科学实踐的观点完善教学目标——《不一样的电路连接》课堂教学实践[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5(2):35-36.

[2] 郑威.让科学教育回归生活.教学仪器与实验,2017(1):26-28.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科学实验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最酷的太空实验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