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诗歌高效阅读方法初探

2017-06-23黄军锋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技巧分析诗歌教学新课改

黄军锋

摘 要:诗歌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考试中占据较大分值。诗歌问题的正确解答建立在诗歌高效阅读基础之上。而诗歌高效阅读依靠正确的阅读方法,因此阅读方法的探讨不能忽视。

关键词:新课改;诗歌教学;诗歌阅读;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84

随着诗歌鉴赏与新课标结合越来越紧密,诗歌教学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效继承传统诗歌教学精华,更要融合新课改精神,力求探索出一个实用、高效、合理的新路子。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就必须从思维、方法等角度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做好新课改背景下诗歌高效阅读方法技巧的探讨。以下是我的一点体验与经验:

一、放手学生,自主预习,夯实学生主体地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歌阅读、鉴赏兴趣的培养,能促使学生角色转变,夯实学生主体地位,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巧设情境无疑是很好的方法。如巧借图画及流行歌曲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师可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通过“听”的形式,在悠扬旋律的伴奏下,诱导学生不再拒绝古典诗词,沉浸于诗词,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强化思维、升华方法,奠定学生主体地位

(一)抓诵读

古典诗歌的教学必须以熟练及有感情的朗读为教学目标之一,诗歌朗读的过程也是学生诗歌意境感悟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调动其课堂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学生自主性与教学指导的平衡,给予学生朗读的自由并适当地阅读指导。在课堂上融合多种朗读形式,可以是自由读诗,也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配乐诗朗诵,不拘于某一种,凸显教学的灵活性。在诵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诗歌的整体认识与感悟。

(二)抓题目

对于古典诗歌来说,题目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部分,在很多古典诗歌中我们借助题目就能获得阅读理解诗歌的线索,这有助于学生诗词类型的判断也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例如《出塞》《从军行》,题目就一目了然地揭示了诗歌类型为边塞。再例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从一个送字也可以判断出其属于送别类诗歌。题目在一定情况下是我们判断诗歌并深入了解诗歌的一个切入点。

(三)抓作者、背景

詩歌作为文学创作,是作者情感的倾注与表达,在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喜怒哀乐,了解作者的情感寄托。而作者的情感是与作者的身世及经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对诗词作者的背景必须有前期的了解,这也使得其后期的诗歌学习更容易,更能领会诗人在诗歌中寄寓的情感,抒发的不满。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熟悉不同的诗歌流派及其代表,让学生学习不同诗人的生平故事和创作风格,做好日常知识的积累,文化素养的积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笔记,特别是一些习题测试中涉及的诗人故事等都可以作为日常的学习积累,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积累中归纳总结,也积极探索思考诗歌阅读的方法技巧,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抓意象

诗歌都有着既定的意象,一定程度上是作者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体现。因此我们在学习阅读诗歌时,决不能忽略了诗歌意象的把握,只有正确深刻地认识诗歌中的意象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意境。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就用相似的意象营造了特殊的意境,起到情感传递的积极作用。例如其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用“枯藤” “老树” “乌鸦”三个意象传达萧瑟、衰老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漂泊天涯的游子思乡念家之情的真实流露。全诗的情感抒发也更加饱满到位。

(五)抓注释

诗词后面的注释,往往是对作者、写作背景、难点字词、典故等的解读,如果忽视了注释的解读,往往会给我们诗歌阅读造成不必要的阻碍;相反,如果抓住了注释,对加深诗歌内容、主旨、写作技巧等的解读大有裨益。

(六)抓表现手法

1.表现了什么。对于“表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其设题的着眼点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分析把握。意境一般是文学作品中也就是诗歌中借助图像图景表达思想感情,两者相融合形成特殊的艺术境界。从字面上理解很简单就是“意”和“境”。一般衍生出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借助这些形象去分析作者的情感思想。具体的解答思路是:形象概括+特点介绍+情感分析。

2.怎样表现的。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是从诗歌表现手法角度考察的。表现手法的定义是很宽泛的,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常见的有修辞手法,主要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还包括描写方法和抒情方法,前者主要是白描、想象和联想。后者主要是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等。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表达技巧,例如对比衬托及象征渲染等。要想解答这种类型的问题,应关注“表现”二字。而“表现”的关注是建立在对各种表现手法熟知的前提之上,具体的答题思路是:手法分析+情感解读。

3.有什么效果。其落脚点应该是情感表达,其出题的意向更侧重表情达意的角度。回答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技巧+表现内容+表达效果”。

(七)抓时空

时代的差异 ,使得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 ,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在形象思维的指导下,在联想性思维的启发下,学生能够化身诗歌作者,诗歌主人公,能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思考分析,这样就能克服时代不同造成的认知思维差异,也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把握,从而在诗歌学习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总之,诗歌鉴赏“少教多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改精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诗歌,树立对诗歌的热爱关注意识,激发其诗歌及语文学习的兴趣,积累文化知识,积淀文化素养,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与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参考文献:

[1] 江晓晖.教给学生最有价值的知识——中学诗歌鉴赏方法初探[J].知识窗,2010(12):72-73.

[2] 张琴.中学诗歌鉴赏细读方法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技巧分析诗歌教学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电影海报的视觉要素与色彩构图技巧分析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家具门店软装摆场的技巧分析
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