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发展听障学生数感有效性的策略

2017-06-23冯琳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数感课堂教学

冯琳

摘 要:在聋校,听障学生由于听觉障碍、语境缺失,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较差,数感的形成与发展也相对迟缓,直接影响了听障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因此,数学教师要从课堂教学着手,培养听障学生的数感。

关键词:课堂教学;听障学生;数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1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78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这是《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可见,理解数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課标十分重视的问题。因此,帮助听障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数感概念的界定

数感通俗地说是人对于数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种理解和感受使人将数与现实情境联系起来,有助于人们将较为复杂的问题通过灵活的方法加以解决并领悟出一些有用的策略来。针对听障学生而言,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是指能够让此类学生具有将具体的数据以及数量关系用数字表达出来的能力;针对不同的算术运算有正确的判断和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具有根据数据进行推论并且能够检验数据及推论的可靠性和精确性的能力。

三、发展听障学生数感的策略

听障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听障学生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使其接触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关的一些实例与情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去切身体会,通过这样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把握数的概念并且建立起数感。我认为发展听障学生的数感可以从几方面着手。

(一)在生活经历中体验数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联系联系起来。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让他们感受到实际问题抽象成问题模型同时再将其解释和应用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培养听障学生的数感,就要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教学的内容从生活中抽象出来。

例如,在认识0—10的数时,可以让听障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用到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如:自己的生日、门牌号码、火警电话号码、急救中心电话号码、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等数字都来自于生活实际,很容易被理解、接受,如此不仅能使听障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而且可以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与世界相接,让这些听障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理解数的含义,从而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创设情境体验数感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题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发展。这种教学方法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游红山动物园”,让听障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数一数各种动物的数量,1头狮子、2只老虎、3只孔雀、4只猴子、5只熊猫……从而引出1—5这五个数。在学生对1—5有所认识之后再鼓励学生找找生活中还有什么事物能够用这几个数字表示。这样通过唤醒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听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听障学生对于数的概念的理解,让他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产生一定的亲切感与情绪,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三)在活动中发展数感

听障学生对数学一般有枯燥无味之感,为此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的环境由课堂转换为真实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地认识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都与数学息息相关,引导学生在面对许多生活问题时学会使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与解决,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他们对数感的体会,使他们的数感真正得到发展。

如在学习单位米之后,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听障学生利用一根10米的绳子同时运用估算对学校的某一处的长度进行测量与估算,这样能够更好地加深他们对于该单位的认识。活动过程中,听障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听障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感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当服务于生活,课堂的数学教学不应当是枯燥无味的,而应当从现实或者是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联系的素材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的引导,进而引发讨论,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认识、理解新知识,并形成自身的新技能来应用于原先的问题解决当中,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如在教听障学生加减运算时,当听障学生理解了加减运算的含义及计算准则后,让学生事先分组并准备好一个装有标示好价格的食品图片的袋子,然后假设学校要组织春游,让学生用10元钱去买自己喜爱的食品,让学生们根据要求去设计购物方案。首先春游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个情景会让学生们思维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应用自己原有的基础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于原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深刻认识到知识本身的意义,将学生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感得到提升。

总之,数感的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身为教师应当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目的,将培养听障学生的数感作为一项教学的基本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多从实际生活以及听障学生的已有经历和知识出发,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数感,提升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葛明丽.培养听障学生数感优化聋数课堂[J].现代特殊教育,2009(05):24-25.

[2] 陈青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听障学生的数感[J].现代特殊教育,2010(01):22-24.

[3] 游金声.浅谈对数感的理解与培养[J].小学数学参考,2008(35):19-20.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数感课堂教学
浅谈构建数学模型,建立千以内数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数感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提高听障学生注意力的研究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