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06-23陆小平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尊重心理健康初中英语

陆小平

摘 要:新世纪的教育观提倡素质教育,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竞争、善于合作的精神,这些品质无不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规范有关。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坚强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失意和挫折,是当今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英语;角色释放;尊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8-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8.022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也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是: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抓住细微处,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低潮期,获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呢?下面浅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在教学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心理的不健康,如过度焦虑、忧虑、烦恼、抑郁、愤怒等会引起情感、意志、性格乃至人际关系等失衡,在师生共处的过程中,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理智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罗曼·罗兰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先要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态度和健康心理是前提。健康的教师人格是乐观、愉快、平和而自信的,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宽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内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学起来,敢于求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二、要在教学设计中加入心理教育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确立心理教育目标。实践证明,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整体全面地进行培养,才能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因此,每节课老师都应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如在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一课的教学中,应在确定常规教学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同时,确定心理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家规和校规,学会理解关心他人,热爱生活,乐观向上。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细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有许多的交互活动,教师应细心地观察和把握每一个细节,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当学生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培养学生的求疑习惯;当学生不能完成任务或答非所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或启示,使学生感受到一份理解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

三、关注学生的情绪,理解他们的感受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状态能使人的机体活动和智力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愉快、轻松的心境能使人头脑清醒,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能力。相反,压抑的心情会使人大脑思维混乱,学习效率低下。如果想让他们善思好学,就需要学生在情绪上做好听和学的准备。如何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绪?就需要教师用语气或语言接纳他们的情绪,认同他们的感受。我们与学生是完全不同的个体,有时我们常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学生的感受,想当然地认为他们错了,我们是对的,并急切地想通过说教、批评、忠告等方式改变学生的负面感受。这样做的结果往往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他存在的问题和应承担的责任。其实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应该是被接纳的。所以,我们可以改变一下方式,如:“哦,你好像有些不喜欢”“也许这个操作对你来说难了一点”。当学生的负面情绪得到认同时,他会更容易去调整他的行为,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也许就能自己思考出解决的办法,走出心理低潮期,获得健康的充满希望的心理暗示。

四、代替惩罚,培养学生自律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惩罚学生,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会使学生产生敌意和报复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容易使学生感到焦虑、沮丧或者失去对老师的信任。埃文·海曼博士说:“体罚教给孩子的是: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惩罚并不能帮助孩子们形成社会所需要的自我约束力。”阿尔伯特·班杜拉博士说:“惩罚能控制不良行为,但是不能教给孩子正确行为,甚至不能减少他们做坏事的念头。”所以,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将“做坏事的念头”变为“做好事的念头”,避免惩罚带来的可怕隐患,鼓励学生自理和自律。

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代替惩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①提出帮助性的办法;②告诉学生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③师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④如果学生仍不改正,可让学生体验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我相信,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带来的后果,一定会使他们在错误中得到成长,为今后的健康人生打下基础。

五、让学生从角色中释放,做真实的自己

我们常常听到家长或老师这样描述一位学生:“这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中等以上……中等以下……优秀……迟钝……”“这个学生很调皮,上课老是讲话”“这个学生是个非常害羞的孩子,容易紧张,从不开口,可他很乖”“这个学生的作文写得非常好,但画画不行”……这些说法学生听到了一定很难受,因为他们被貼上了角色标签,他们真的就不可改变了吗?难道乖的学生就只能做老师眼里的“乖学生”吗?他能不能有“不乖”的行为?

老师或家长用成人的评价标准过早地为孩子贴上了标签,忽略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充满热情的鲜活的生命,他们有希望、梦想和各种发展可能,我们不应过早地为他们锁定角色。老师应找机会让每个孩子展示他新的一面,让作文写得好的学生画一幅自己喜爱的画,鼓励认真倾听但害羞的孩子在课堂上发言,让他们去体验运动、歌唱、跳舞、艺术的快乐。我们要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挥洒个性的种子,收获多姿多彩的人生——做真实的自己。

总而言之,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自于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需要老师的关爱与呵护,需要老师运用智慧和技巧,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相互尊重的沟通方式,调动学生内心深处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自信、他们的独立、他们的乐观、他们的幽默,从而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快乐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吴逊.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0(12):10-12.

[2] 孟冬梅.英语课堂动机激励教学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尊重心理健康初中英语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