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6-23王才芹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初乳缝隙剖宫产

王才芹

(达川区亭子中心卫生院,四川 达州 635731)

剖宫产是一种能有效解决产妇、胎儿危险情况的理想手术,属于高风险手术。剖宫产中孕妇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不适,还会担负心理上的压力,对剖宫产产妇有助于早日康复。我院就剖宫产手术中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2017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206例产妇,参照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n=103)。对照组:产妇年龄23~38岁,年龄均值为(26.51±5.72)岁,其中39例产妇为择期手术,其余64例为急诊手术。观察组:产妇年龄22~39岁,年龄均值为(25.94±5.91)岁,其中41例产妇为择期手术,其余62例为急诊手术。两组产妇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将既往有心理、智能障碍以及产前妊高症、子颠等妊娠并发症排除在外,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产妇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该组产妇予以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该组产妇予以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措施:①术前护理。针对绝大部分产妇都会对剖宫产产生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且有很多的顾忌,对此就择期手术产妇,护理人员与术前1d进行巡视,向产妇介绍手术、麻醉方法等,满足患者的心理,并借助合理的语言疏导患者的心理。就急诊手术产妇,在接到通知时应做好手术器械、物品准备工作,备齐物品、药品,调节好手术室温度,巡回护士在接到患者时了解情况,确保在短时间内为产妇讲解手术相关情况,缓解产妇心理压力。②术中护理。台上护士接待患者并做自我介绍,巡回护士向产妇逐一介绍手术流程并予以心理监护,详细核查麻醉前手术安全核查表相关内容,提升产妇安全度。护理人员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应使用护肩、上下肢护垫等做好保暖,外出车上铺电热毯进行保温。麻醉时,护理人员需协助产妇安置体委,在麻醉成功后迅速协助产妇调节手术左倾斜15°。手术中,为患者播放轻音乐,并告知麻醉可能会出现的不适,在手术成功后向产妇祝贺。③术后护理。病房温度控制在26℃到28℃间,保障产妇身体舒适;安全检查后,为产妇臀下铺垫一次性吸水夹垫,床上铺设双层大单,在巡回护士协助医生将产妇送回病房时,暂时不更换贴身包裹的大单,护理人员遵医嘱为产妇使用镇痛泵。术后3d巡回护士回访产妇,为产妇介绍相应的注意事项,征求产妇的意见、建议,做好细节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产妇的满意度、产后初乳时间以及心理状况。满意度:术后3d回访时,为产妇发放手术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了解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情况,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心理状况:术前及术后分别采用SAI(状态焦虑)、TAI(特质焦虑)情况,采用SD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产妇术前、术后的抑郁状态[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进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2 结 果

术后,观察组产妇的满意度96.12%(满意83例,基本满意16例,不满意4例)相比对照组产妇满意度89.32%(满意53例,基本满意39例,不满意11例)更高,组间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18,P<0.05);对照组产妇产后初乳时间为(21.51±3.92)h,观察组产妇产后初乳时间为(19.64±4.53)h,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4,P<0.05);术前,产妇的SAI、TAI、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产妇SAI、TAI、SDS评分均较术前得到了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心里状况各指标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组间产妇心理变化情况对比

3 讨 论

无缝隙护理是由美国弗罗里达州治疗中心最早提出的,可以说是对现代护理管理的新突破,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在护理的过程中查找不足,确保消除护理服务的缝隙,保障护理服务的完整性、连续性,保障临床护理效果,确保达到适合个人的最佳服务目的。剖宫产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系数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予以相应的护理手段能起到一定保障手术安全的作用[3]。通常情况下一般护理模式都会产生相应的风险与不足,尤其是产妇极易出现仰卧位综合征,对产妇、婴儿生命安全均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研究中,两组参与研究的产妇术前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观察组通过对产妇的访视,针对产妇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需求为产妇制定有个性的心理护理计划,并将心理护理干预渗透到整个过程中,进而有效提升了产妇的承受能力。研究结构显示,两组产妇的SAI、TAI、SDS情况均比同组术前访视时得到了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对剖宫产手术产妇予以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使服务意识主动化,通过术前访视予以有效沟通,准确评估了产妇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予以了干预,加上手术过程中全方面的无缝式优质护理,根据产妇需求为导向,紧扣护理环节,使产妇在整个手术中的心理、精神保持最佳状态,有效改善了产妇焦虑与抑郁的心理。由于产妇焦虑、紧张情况极易导致植物神经的不平衡,从而会使得催乳素的释放减少,从而延长泌乳时间。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在干预下,心理、生理都得到了安全与支持,降低了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了泌乳素的释放,因此该组产妇术后的初乳时间会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剖宫产手术产妇予以无缝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将护理不足降低到了最小,充分体现了新的护理内涵,不仅为产妇营造了一个安全的手术环境,还使得产妇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缩短了产妇产后的初乳时间,促进了产妇术后康复,有效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费利萍.浅析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无缝隙护理[J].特别健康:下,2014(7):142.

[2] 戴 芳.无缝隙护理模式在产科应用的效果评价[J].哈尔滨医药,2015,35(5):385-387.

[3] 杨大萍.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317-318.

猜你喜欢

初乳缝隙剖宫产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雨的缝隙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