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段名师培养策略

2017-06-23覃坚勇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素质要求工作重点

覃坚勇

【摘要】本文论述了义务教育段名师应具有的素质要求及名师队伍建设的工作重点。义务教育段名师要具备过硬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与心理素质。名师队伍建设要特别注意处理好造就名师与建设学校以及造就名师与建设教师队伍这两对关系,要注重制定奋斗目标,调动教师“内动力”,营造名师成长的校园环境,培育独特的教学风格,提升他们的知名度。

【关键词】义务教育段 名师培养 素质要求 工作重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015-02

所谓名师,就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熟谙教育规律,教书育人成效显著,得到教育中人普遍认可,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名师对学校具有引领作用,他们是学校的品牌,是学校教育教学实力的象征;名师对学生具有凝聚作用,他们是学生信任崇拜的偶像和学习模仿的楷模,因为有名师,学生蜂拥而至,这是学生“向师性”的必然结果;名师对普通教师具有示范作用,他们是教师职业的心理期待,是教师成长的参照目标和引路导航;名师对社会具有辐射作用,他们的教育观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容易被人信服,引领着整个社会教育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一所学校的强盛,还是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打造名师队伍都是意义深远的。

一、明确名师的素质要求

要建设中小学名师队伍,就必须明确名师的素质要求。只有明确名师的素质要求,培训工作才能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策略高效。

(一)思想素质。名师必须具有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怀有对教育事业的梦想及对远大追求的虔诚和执着。教师有了这样的思想素质,一切烦恼、困难、劳累等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化为高度的自觉行动,满腔热情地扑在教育教学上。名师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他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他的学生观要从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相信所有学生都是能教好的;他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从为学生学习和升学作规划转变成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他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名师还要具有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他不应是跟在别人后面依葫芦画瓢,而应当是探索教书育人新路子、教学新方法的能手。

(二)专业素质。名师必须具有专业特长与深厚的业务功底,不但要有渊博的学科知识,还要善于批判与建设自己的学科,能在較高层次上驾驭教材和教法,走在本学科的前沿。名师要不断扩大学科领域,能关注国内外社会发展的动态,把自己的教育环境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名师要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从发现问题、确立课题、调研、收集、整理、总结、实践到写出经验论文,均能够独立完成全部过程。名师还须具有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三)能力素质。名师要具有学习能力,即自我诊断、自我反思、自我选择、自我调整、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这一周而复始的运作过程就是名师自我发展的过程,因此,学习能力是名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名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不仅能清晰地表达思路,而且要善于激起学生的兴奋点。名师要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特别需要一种合乎原则却又高于现实的个性思维能力,它是使名师得以形成个性教学特色所必备的能力。名师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确保能在工作中与领导、同事、家长、学生和谐合作。此外,名师要有较好的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这是高效率地工作的前提。

(四)心理素质。名师要有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与顽强的意志,善于运用合理释放和升华等方法来调适自己的苦闷和焦虑情绪,做到心胸豁达,淡泊名利,立足奉献。

二、建设名师队伍的工作重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建设中小学名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正确处理好两对关系

其一是造就名师和建设学校的关系。是先有名师后有名校,还是先有名校后有名师?事实上,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伴而生,相互促进。我们不否认逆境也可以成才,但有所不同的是,名师的“名”是社会赋予的,试想,一所声誉极差、质量低劣的学校产生了名师,容易被人接受吗?学校是名师赖以产生和成长的沃土,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名师获得社会认可的关键因素。因此,致力于学校建设是造就名师的首要(宏观)策略。其二是处理好造就名师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造就名师只是一个点,教师队伍建设才是一个面,既要以点带面,也要点面结合。在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中,具有优秀潜质的教师会脱颖而出,这就是未来名师的“雏形”。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又会促使名师去攀登更高的目标,达到更高的境界。所以,着力于教师队伍建设是造就名师的必经之路。就其最终目的而言,打造名师队伍是为了引领全体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从而推动所有学校向名校发展。教育主管部门、校长明确了这两对关系,才会舍得花钱、花心思致力于名师队伍建设。

(二)制定奋斗目标

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制定名师工程的总体规划,确立名师编制、培养对象、培训方案、阶段目标、考核评价、保障机制。按规划选定一批具有崇高“师魂”、潜质优秀的年轻教师作为名师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和潜能优势,针对名师必备的各种素质要求,分项分阶段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有科学的规划,才有前进的指南;有崇高的目标,才有强大的进取动力。校长必须是名师工程的实施者、推进者、监督者和责任人,快速高效地把规划落到实处。

(三)调动名师的“内动力”

教师能否真正成长为名师,关键在于能否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是否具有积极进取的成长需要和成才主动性,这就是所谓的“内动力”。“内动力”从何而来?它来自教师自身对事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来自对困难和厄运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强烈的成名欲望。我们开展新时代人生观、价值观的讨论,还组织“塑造教师良好形象”“做人民满意教师”“爱生工程”等系列活动,铸造教师崇高的师魂。在政治上,党组织的大门始终向未来的名师敞开,通过组织生活熏陶他们。同时,给他们“压担子”,把学校的重担如实验班、毕业班教学,班主任、科组长、年级组长、科技辅导员、团队领导、行政领导岗位交给他们,大胆重用,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和鼓励。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他们成长的“内动力”。一位名师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时说:“我觉得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件事就是尽早给我压担子,给任务,在关键时刻又拉一把。”

(四)营造名师成长的校园环境

名师的成长离不开环境,外因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学校必须致力于创设一个得天独厚的校本环境,在环境管理上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

1.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这不仅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更是影响教师思想态度、行为的重要力量。我们通过开展练功活动、师徒带教活动、赛课活动、教学论文评比、教坛新秀评比等进行柔性管理,造就积极进取的校本气氛。事实说明,学校的要求越高,教师对自己的心理期待也就越高,成长就越快。名师的成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觉得他们是被学生、同事、学校推向前进的。

2.创设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在和谐、宽松、民主的学术氛围中,教师们不保留,不掩饰,各抒己见,百家争鸣。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们会暴露各自的缺陷,同时也会彰显各自的优势。名师的智慧是从哪里来的?来自对他人优势的广泛吸收以及不断完善自我。学校鼓励创新,鼓励冒尖,不强行推广一种发展模式,使教师的个性与专长得以形成和发展,各自形成特有的风格。

3.创设互助和竞争环境。名师在成长之路上总会遇到困难,学校支持,同事互助,拉一把,帮助他们排除困难,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学校要制定一系列向名师倾斜的政策,以确保设施设备、观摩学习、培训深造、科研立项、实验研究、职务晋升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他们每取得一点成绩,都及时表彰鼓励,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没有竞争就没有挑战性,就没有紧迫感,就不会脱颖而出,名师就是在不断竞争又不断取胜中首先被本校师生认可的。所以,我们通过开展培养对象与骨干教师、各校培养对象、专家之间的同课异构擂台赛等活动,让培养对象不断接受挑战,不断自我提升。

(五)教学风格的培育

没有教学风格的教师算不上名师,名师的教学风格在其教学、研究、读书、写作、讲座等方面都显示出独特、丰富、稳定和发展的美丽。教学风格因个性而独特,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注意力、思维、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如何培养教学风格呢?

1.以各流派的名师作为范例,帮助培养对象深入研究范例的教学、研究、读书、写作、讲座等元素的特色,在实践中移植兼容,进入模仿性教学阶段,即“入格”阶段。

2.学思结合,专家引领,抓住范例教学风格的精髓,学以致用,用自己的思维、语言、方法、表达方式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进入独立性教学阶段,即“立格”阶段。走出范例的“影子”,建立自我形象。

3.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以自己的某种个性优势为突破口,定向发展,重点突破,形成自己的優势特色,进入创造性教学阶段,即“破格”阶段。源于范例又优于范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实践、反思、再实践,去粗取精,去劣存优,走上教学风格完善阶段,即“无格之格”阶段。不拘一格,教无定法,表现出多样性与稳定性、灵活性与独创性的有机统一。

这些阶段各有其特点,顺序不能颠倒,并且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教学的模仿性因素越来越少,而独创性因素越来越多。当独创性因素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引起质变,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知名度的形成和提升

名师不是上级部门任命的,它来自社会的认可。一些教师佼佼者常常有其“实”却不得其“名”,因而成不了名师。如何使其成名与扬名?

1.成名于校。学校委以重任,广泛架设平台,给予教师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学校各种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成名于校。

2.延伸社会。举办学生评议、家长评议、各级评议等活动;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参与校际和各级组织的教学竞赛、优质课、观摩课、研究课;设立名师工作室和工作网站,使其知名度走出校门,扬名于更广阔的区域。

3.走向高层。动员名师培养对象不断地将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在高级刊物上,或写成著作出版发行,引起专家、领导的关注。不失时机地推荐他们参加或主持各级学术交流会,举办个人学术讲座,多抛头露面,以其真才实学博得专家、领导的赞赏。学校帮助他们彰显事迹,通过电视、网络、报刊进行专题报道,在社会树立一个成功教育者的形象。

造就名师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程,而名师知名度的提升又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都需要其本人、学校在物质和精神方面不断投入。然而,名师成长之路就是学校展示风采之路,“花开墙内满园春”,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素质要求工作重点
铁路工程施工图预算审核的工作重点分析
突出重点 加强管理 规范指导 提高效率
对机关办公用房物业管理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探讨
浅谈现代企业转型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的作用和素质要求论述
新时期图书管理员的继续教育研究
论高校行政秘书的工作性质与素质要求
浅谈生物—心理—社会健康模式下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及应对
国企深化改革中企业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