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集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7-06-23

关键词:经管类集群经济

李 林

(武昌首义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集群建设研究与实践

李 林

(武昌首义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立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视角采用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武昌首义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为表述对象,界定了专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经管类专业集群建设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最后,从深化改革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构建专业集群课程共享体系、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明确了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方向、展望了前景。

应用型本科;经济管理;专业集群;课程体系

一、专业集群国内研究现状及调研资料概述

1.专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1)专业集群的内涵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1]9-18专业集群的概念来源于产业集群并与产业集群对接,是以区域内的主要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由少数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相关专业共同组成,按照区域产业集群规模、结构与产业体系的要求,围绕某一支柱产业形成的专业链,专业集群往往会跨越若干专业大类。

(2)专业集群的特征

①区域性

专业集群通常是根据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际确定的专业集群,因此,要围绕区域内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等构建“产业相关”的专业集群。[2]90-92

②关联性

专业集群由少数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相关专业共同组成,这些专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般而言,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数理人文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两大部分是相互打通的,形成“通识、专业基础大平台”,集群内的所有专业具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相近专业具有相同的主干专业课程。

③共建共享性

专业集群首先是一个整体,集群内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不能各自为阵,需要通盘考虑,集群建设目标应体现“整体谋划、统筹发展、共建共享”。

④动态性

专业集群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的,对接区域内的主要产业集群的,因此,专业集群建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专业集群建设和发展是封闭的。专业集群应该契合地方经济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实现动态发展,根据地方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所需,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

2.有关专业集群的研究文献

从研究文献看,“专业集群”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的概念,在2004年以后逐渐被学界重视。

(1)刘汉民(1994)、赵合喜(1999)、柳和玲(2004)、 毕丛娣(2006)在国内较早地针对物流管理、财会、计算机信息管理、农科类专业开展了以“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块课程的研究,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的组织实施及评价等诸多方面。

(2)仅有少数文献研究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集群建设问题,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如:赵昕,张峰(2013)认为专业集群是相关专业与专业群在空间上的集聚。[3]36-40马正兵(2015)界定了专业集群的内涵和特征,认为专业集群具有区域性、集约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提出了应从转型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以专业集群推动转型发展。[4]85-89

3.有关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的调研资料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工作,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调研的方法,走访了一些省内外地方本科高校,借鉴了省内外地方高校在经管类专业集群或商科类专业集群建设方面的经验,如表1所示。

表1 部分省内外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集群建设工作经验

从实地调研的信息来看:上述高校在经管类专业集群建设方面有一定的认识或初步的探索。部分高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群建设已经起步,部分高校的专业集群建设在建设思路、建设目标和建设措施方面有了一定的尝试。

二、武昌首义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分析

1.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概况

经管类专业集群是学校根据湖北省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的实现情况确定的专业集群,从专业集群的层次看,该集群属于院系基于共同学科基础和产业需求导向而设立的专业集群。

(1)专业集群所含专业

本校经管类专业集群涵盖经济学、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设有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5个本科专业。

表2 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体系构成表

(2)专业集群建设的举措及成绩

①院系组织架构改革

2015年按照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设立金融与国贸系、会计与财管系、市场营销系,其中金融与国贸系下辖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本科专业;会计与财管系下辖会计学、财务管理2个本科专业;市场营销系下辖市场营销1个本科专业。系作为一级行政建制在学院领导下负责所辖各专业的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工作。

②紧密围绕地方产业集群

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对应的产业或行业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第一产业;中小微型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中小微型交通运输行业、邮电通讯行业、物资供销和仓储行业等流通部门;中小微型金融业、商业饮食业、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技术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修理业务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突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中小微企业。湖北省及武汉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为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每年需要大量经济管理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使专业集群的改革发展向市场人才需求看齐。

③依托质量工程项目,加强专业内涵式发展

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特别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2010年6月,市场营销专业通过湖北省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2年5月,5个本科专业全部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3、2014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分别获批校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会计学专业分别获批湖北省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6年1月《市场营销学》获批2015年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12月与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公司共建的实习基地获批“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

④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专业互补、专业互促

经过多年的建设,围绕14门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精品课程综合改革,建成了精心课程教学网站、出版了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实现了师资队伍建设从单门课程的“封闭式建设”向课程群“开放式建设”的转变。专业集群初步建成了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线上线下、共建共享”为特色的经管类课程精品课程群。

⑤“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师资队伍坚持“一培养、二引进、三兼职”的策略,已经形成了一支“专职为主、兼职为辅、专兼结合”、数量和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经过学校认定,集群内“双师型”教师数量达到35名,其中校内专职教师 23人,企业兼职教师 12 人。校内专职教师中,高级会计师2人,注册会计师1人,中级会计师6人,经济师4人,工程师 2 人 ,人力资源师 1人,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4人,其他类3人,“双师型”教师中专职教师数量占学院现有专职教师比为37%。专业集群先后聘请了12位来自湖北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东湖高新集团、绝味食品湖北分公司的企业兼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税法》《审计学》《财税管理实训》《专业毕业实习》等课程的讲授及指导工作。

⑥集中性实践教学改革

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先后建成了经济管理模拟实训室、经济管理综合实训室、经济管理ERP沙盘实训室、财会模拟实训室、市场营销情景模拟实训室、跨境电商模拟实验室(与新航线共建)、国家金税工程财税一体化实验室(与湖北航天信息有限公司共建)、财税专业技能等级考试(ATT)考试站等专业实验室,面向5个本科专业开设相关的模拟及实训内容,专业集群内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门数达到41门,每个专业达到7-9门,课内上机和独立开设的实践课程占总课程数量超过30%。

⑦校企合作初显成效

截止到2016年10月,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先后建立了省内外实习基地近29家,其中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的企业有:湖北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湖北楚天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周黑鸭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绝味食品湖北分公司等知名企业。专业集群十分重视校企合作建设基地,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校企互访、交流,增进友谊,完善实践实训环节,提高实践实训质量。

2.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1)专业对接产业不够紧密、专业之间融合深度不强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专业集群如何办专业必须遵循现代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紧密对接地方产业,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在这方面做了如下改革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一是逐年停招了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等就业率不高或服务地方产业效果不好的专业。二是通过整合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等措施改造了传统专业。但必须注意到,集群内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以传统型的、普适性的经济管理类课程为主,而服务地方支柱性产业的特色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数量极少,专业办学特色仍然不够鲜明,专业集群内专业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

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以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通过“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了专业建设方案、重构了课程体系、打造了教学团队并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在集群内各专业的共建共享,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专业之间融合深度不强的问题也亟需解决。专业集群的组建和建设需要打破传统的各专业封闭式办学的现状,需要专业带头人和全体教师积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共促集群发展,形成集聚效应。从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的运行现状来看,专业带头人在“专业互补实现专业互促”方面认识不深入、对专业集群建设尚未形成共识,各专业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专业集群建设所需经费存在一定的缺口

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在特色型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开发、校企合作维护、师资队伍培养、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需要较大的投入,建设成本较高。例如,建设面向本集群和部分工科专业的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所需经费预算近500万,但到目前为止上述资金存在一定的缺口,如何足额争取到学校的资金支持和企业赞助是个现实问题。

(3)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中纯理论课程比重偏多,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首先,本校经管类专业集群内5个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应修总学分均为184,其中纯理论课程学习占到了72%左右,纯理论课程所占比重偏大,教师们疲于备课上课,主要精力集中于理论性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这不利于培养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教学组织和实施中,情景式教学、在线课程、微课等新型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不多。最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双主体”地位不明确。表现为: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偏重课堂讲授的教学形式仍然占据主体,学生主体地位欠缺、自主性学习不足,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等课外实践偏少。

(4)“双师型”师资队伍规模和结构有待进一步扩大及优化

一方面,由于本校开设的经管类本科专业数量已达5个,在校本科生数达到3600余人,占全校在校本科生数量的35%,虽然经管类“双师型”教师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总体而言仍然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存在一定的缺口。另一方面,经管类“双师型”教师以27-45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中青年教师基本上没有在实务部门的工作经验,因此在实训教学、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指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不能达到具有扎实的理论教学能力和熟练的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展望

1.专业集群建设研究成果反哺本科人才培养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计划实施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体现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人才培养适应并对接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在专业集群建设方案指导下,形成并推行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方案、校企合作方案等教学规范资料,使之在课程设置、教学法运用、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有较大创新,成为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有益补充,指导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内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工作,以专业互补实现专业互促。

2.瞄准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动向,面向地方支柱性、新兴性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湖北省、武汉市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呈现出新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生物、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成为地方支柱性、新兴性产业。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必须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凝练专业核心能力,努力实现课程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

3.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合作有广度和深度

经济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过程中,应继续做好与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并主动开发新的校外合作企业,通过探索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引进企业兼职教师、专职教师赴企业实践进修等多元化形态,密切与深化校企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专业集群建设的优势效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

4.继续加强以“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专业集群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既不同于一般高职院校也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高校,而应该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新型模式,即虽不专注于理论知识发展,但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虽不是培养一线的技术工人,但必须具有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要坚持推进青年教师承担各实践教学环节教学任务的规定,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到生产、开发、服务一线顶岗实践培训的措施。继续开展“双来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 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加快“双师型”教师成长,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与熟练专业技能双重素养的教师 。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 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左振华. 新常态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管理类专业集群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3).

[3]赵昕,张峰.基于产业集群的职业教育专业集群基本内涵与特征[J]. 职业技术教育,2013(4).

[4]马正兵.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集群建设模式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1).

Class No.:G642.0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Professional Cluster Construction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Li 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4,China)

With the single case study, we studied the professional cluster construction for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 in Wuchang Shouyi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We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cluster, and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professional cluster construction. We also hope that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sharing course system, courses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would achieve a better performanc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luster; course system

李林,硕士生导师,副教授,武昌首义学院。研究方向:营销管理。

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5450);2016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458)。

1672-6758(2017)06-0029-5

G642.0

A

猜你喜欢

经管类集群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