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阅读心理与图书馆建设研究
2017-06-22陈乡城
陈乡城
摘 要:现在图书馆大力开展服务创新和阅读推广活动,国内外也提倡图书馆工作人员积极进行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普遍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应效果。笔者认为针对这些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还是读者的阅读心理、阅读倾向、阅读环境。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是基础,以此为基础,在大学生阅读心理与图书馆建设方面进行研究是图书馆工作人员一个持续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阅读心理 需求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5(b)-0219-02
1 大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所有报道称,中国的阅读量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人均阅读量达不到4.5本,这种阅读现状的产生无不与现在网络与大众媒体的飞速发展有关,单一的纸本阅读已经不是大学生唯一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途径。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已经为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1.1 碎片化阅读普遍喜欢
手机、电脑在线性浏览因方便快捷互动参与性等特点,已经越来越受大学生青睐,这种休闲为主的阅读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学生几乎无瑕也无意对进行阅读的具体内容进行考虑与吸收,追求的只是短暂性的浅层次的了解。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与信息不能为大学生的自我增长提供更多的帮助。“浅表化阅读”谈不上任何阅读质量,只能说是浏览,而且这种阅读习惯还让大学生消耗了时间,失去了对文字的兴趣,降低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1.2 纸质阅读依然是大学生最想首选的阅读方式
阅读从深远意义上来说,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发展,是思想意识领域和行为模式的重要体现。在过去,传统的纸质阅读造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创造了人类的珍贵历史。然而在现在,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碎片化阅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行为。但是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和社会变化的多样化,传统的纸质阅读也不能完全被网络碎片化阅读所替代。大学生阅读首选还是纸质阅读。比如高冉等的的调查研究显示,85.3%的同学依然将纸质阅读列为首选的两种终端方式之一。其次为手机、IPAD,占到37.6%,再次是电脑终端比例为35.6%。在李杉杉的调查研究中,纸质阅读仍然是高校学生最主要的阅读方式,选择比例占61%。这种现状说明图书馆研究大学生心理,从而有针对性的建设图书馆、提供读者服务方式的创新成为可能。
2 大学生阅读心理
2.1 应试型
大学生在学校最重试的就是考试,在非常明确目的情况下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只要是和考试有关的书籍,包括考试相关科目用书、模拟试题等都是他们需要借阅的倾向。考试方面书籍的阅读既是专业课的要求,也是以后招聘求职必需的。毕业临近的时期,大学生都非常重视自身素质与能力的提升,特别关注与就业相联系的资格认证考试。如计算机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职业技能测试等只要是和考试相关的书籍。学生在校的各科目的成绩及他们取得的各类资格证书,为今后的他们的就业和求职提供了基础。
2.2 盲目型
学生进入图书馆没有明确的阅读目的和计划,主要表现在对读书有什么目的和重大意义没有自我明确和感受认知。比如在新生刚入学的一段时间里面,他们对图书馆建设充满好奇心,对馆藏书籍也是很有兴趣,但他们走进图书馆,面对海量书籍往往没有了主意和目标,看到哪本书就随便翻阅一下,借阅的书籍不懂选择,五花八门,无计划性,无目的性,最后盲目效仿,只有三分钟热度,过了一段时间就完全对阅读和图书馆没兴趣了。
2.3 求知型
学生进入图书馆,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他们把读书求知,增强本领当做第一目标,对知识的掌握与自身素质的提高有非常明确的目的。尤其在适应大学生活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的第二课堂就是图书馆了,通过查找自已专业和所需知识相关的书籍,在知识的覆盖面和深层次两个方面提高自已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可能是他们带着学习上曾遇到的某些疑问及难题到图书馆图书馆查找专业工具书和参考书以寻求答案。
2.4 休闲型
学生也有的是抱着一种打发时间及要把心情放松的态度,阅读某些贴近他们的生活、兴趣、内容轻松的图书、报纸、期刊。让阅读能够减轻精神压力和他们的学习负担,让学生拥有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类学生多选择与自已兴趣和热点相关及别人推荐的书籍,随着自已的喜好而转移。
3 针对大学生阅读心理,开展图书馆建设服务
3.1 创造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激发学生的进馆兴趣
学生大多追求一个整洁、宽敞明亮、舒心舒适、放松愉悦、功能强大的阅读环境。因此不断完善图书馆内的设备与设施,增加图书馆的多种服务功能,简化使用程序,让进入图书馆的大学生觉得图书馆可以提供他们满意的服务。其次,软件方面,提高服务质量,让学生成为图书馆的主人,让他们参与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推广和建设当中,这种主人翁的态度会让他们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亲切感 。图书馆管理工作者从服务态度和学科专业方面达到提供服务的水平,这样才会让学生产生进入图书馆和依靠图书馆的欲望。
3.2 完善图书馆图书建设
首先,大學生阅读心理的不同类型、不同个性化的原因存在,所以尽可能增加馆藏图书,丰富图书的种类,要让每个到图书馆的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已想阅读的图书。其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的采购也要合理化,学生有兴趣、有需求的图书,馆内就可以多采购副本,而一些专业性过强的图书,则可以少采购一些副本。最后,在采购图书时,可以在学生和教师群中发放采购书单,让他们把自已想阅读的书籍填上,也可以让图书馆采购人员在网上搜索热门图书和畅销图书,这样采购来的图书就更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例如,该校图书的分布:畅销书区(负一楼中厅):汇集小说、外国文学、文艺、生活、人文社科等畅销书籍。
教材区(二楼北):汇集各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精品教材;搜集历年所用教材,设置教材档案专架。
铁道运输区(二楼北):囊括铁道出版社轨道铁道运输类专业书籍。
馆藏没有的书,可发送选书单信息(书名、作者)到图书馆指定邮箱,两周内通知到馆借阅。
3.3 提高馆员素质、领导加强管理
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每一个图书馆馆员。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管理制度,提高奖励机制,让图书馆馆员真心实意的愿为图书馆事业奋斗和学习。
其次加强馆员自身知识和修养,建立专业馆员。
3.4 研究读者心理,开展导读和针对性的服务
(1)馆员积极的通过与来到图书馆的学生进沟通与观察,了解他们的借阅需求,借阅兴趣和动机,掌握读者的一搬借阅情况。引导学生了解馆藏,利用馆藏和数字资源,从而获取知识和阅读。保证新书和好书及时展现在学生的面前。(2)高校图书馆有网站、有图书馆QQ群、微信进行在线学生需求的调查、信息行为的分析,广泛收集读者借阅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找出读者的阅读心理、需求等规律。针对盲目型的阅读学生群,馆员应做到积极主动给他们推荐图书,引导他们如何使用图书馆。针对求知型的学生群,馆员可以积极为他们推荐和介绍所需的文献资料及数字资源,鼓励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教师,馆员也可以为他们研究的课题提供文献资料,为教师开展定题服务和课题一系列的跟踪服务等。
4 结语
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和服务创新质量,馆员就应当做好大学生心理研究工作,根据大学生的需求加强图书馆各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春萍.研究阅读心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J].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
[2] 刘芳.研究读者心理,提高服务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249.
[3] 陈文亭.楚永全 大学生阅读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3(2):58-62.
[4] 李杉杉.大学生阅读倾向调查及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策略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