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提高美术学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改革

2017-06-22邹建敏李琴

美术界 2017年5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美术学应用型人才

邹建敏+李琴

【摘要】近年来,综合性高校纷纷开设美术学专业,但随之而来是就业日益困难。如何抓住美术学教育的核心方针,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构建适应于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学专业就业竞争力核心力,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前我国综合性高校美术学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美术学;就业竞争力;应用型人才

沈荣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表示,人才必须从以学历为本位变为以能力为本位,把人才置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去考察,以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大小去衡量。美术学专业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优质的美术教育者、艺术家、艺术管理者等方面人才的重任。但近年来就业却一直处于严重的劣势地位,据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 2010—2014年美术学专业就业报告显示都呈现出红牌或黄牌警告现象。面对美术学专业如此的就业现状,如何提美术学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化解当前就业困境,合理建设美术学专业教学体系成为教育中首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找准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在高校美术扩招的影响下,众多高校已投身开设美术学专业学科。但因没有明确的美术学专业教学方针政策,没有优良的师资以及美术学科就业岗位的日益缺乏等因素,众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就业陷入难以脱身的困境。据《全国艺术科学“十一五”研究状况》强调艺术科学研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核心任务。当前美术学专业方向大致有三类:一类是美术学院的美术学专业,美术学院是专门从事美术类教学及研究的高校,培育的人才应更注重于美术专业学科领域的深化研究。二类是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它更注重于美术在教育方面的研究。三类是综合性大学所设的美术学专业,则更注重美术与各学科的交叉优势及美术应用型人才的研究。

二、关注当下,革新课程内核建设

(一)课程制定策略

“课程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与反映,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组织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它影响着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美术学专业在课程内容的制定就应与时俱进、兼顾培养特色、主动汲取反馈信息,突出学校培养特色,制定合理的专业课程,培养社会急需人才。

1.把握时代特征

时代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即每一个时代有着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人才培养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学校培养计划的设定,课程的制定注重引导教师学习研究教育部颁布的新美术课程标准,转变美术教育观念,关注美术学专业人才市场趋势,重视美术领域新兴专业课程,紧跟时代的脚步,如了解近年新兴的多媒体艺术、艺术管理(艺术展览策划、艺术品推广代理)、艺术评论等专业。此外,多与商业画廊和艺术机构联系,进行相关的艺术推广和实践性课程的合作教学等。作为综合性高校的美术学专业更应抓住机遇,合理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提高专业竞争优势。

2.兼顾办学特色

目前众多院校在设置美术学专业课程时,开设的课程多,而课程结构又缺乏优化与整合,课时量分配平均,重点不突出。美术学专业是一个概括性、包容性很强的专业。其主要课程有:油画、中国画、雕塑、水彩、艺术管理、艺术品鉴定、美术与摄影基础等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如果面面俱到,不分轻重,则难以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因此,作为综合性高校的美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除了兼顾院校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院校多学科特色,强化美术专业与各学科的交叉优势外,还要突破性地实现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合理选择开设具个性特征的课程,以突出“一专多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特色,侧重综合性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赢得应用型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力优势。

3.关注就业反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业情况即是检验校内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针政策的合适与否的标准。根据往年毕业生去向的统计以及就业市场调查,可以明确了解美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从而对当前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国际一流学府都非常注重“反馈”机制的建设,如墨尔本大学在这方面就做了很好的例子。

(二)革新教学模式

目前美术学供求关系处于严重失衡状况,究其主要原因,是众多美术学专业院校教育思维陈旧、手段单一,不适合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发展,以致学生毕业后竞争力实力较弱,从而陷入就业困境。为改变这一现象,早在20世纪初,美国高等教育就提出了“威斯康星思想”。它是威斯康星州立大学把教学、科研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的教育理念。如著名企业ilttalide公司与阿尔托大学构建的产品研发中心,通过引进企业的设计主管、主笔设计师作为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力量,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到产品研发当中,教学内容鲜活、实用、紧密联系实践,此外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紧扣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趋势,将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这一理念的实施也使学校的就业率达到100%。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如需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

1.以项目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相长。以科研、学术性展览与竞赛、艺术市场等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完全参与教学中,成为教学与学习的一份子。参与式强调,只有让相关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援助项目中来,才能使援助项目取得成功。之后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并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教学中让所有相关的人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项目教学中,使学习者能够置身于教学与学习之内,主动地思考与解决项目内容,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2.以工作室制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素质文化

通过工作室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增添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实效性。通过工作室的学习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心,增强了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使他们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3.以校企联合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实战能力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高校应与社会企业共同建设实践平台,高校师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现代教育的趋势已不再是学校单枪匹马的教学,而是与社会与时代需要接轨。综合性高校的美术学专业,应充分利用院校与社会间的优势,实行校企联合教学,使学生从做中“学”,真正从实训中体验學与用的过程。

在美术学专业严峻的就业困境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找到真正的方向与策略。因此,在面对美术专业就业困境时,我们不仅要立足美术学专业的内核建设,找出最根源的问题所在,进行改进与尝试,从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突显综合性院校的教学优势,而且要多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与时代需要相联系,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完善教育教学的质量保障考核机制和反馈渠道。我们也唯有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级艺术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学生有能力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才能为高校美术学专业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最终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注释:

*本文为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教研教改项目“基于提升美术学专业就业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61541423)。

参与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俞嘉,吴英山.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08(1).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美术学应用型人才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