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霍安·米罗的绘画创作
2017-06-22李跃滨
李跃滨
【摘要】霍安·米罗的创作思想更多是来自主观意象和追梦中的感悟,他在不拒绝自然情怀的前提下更主张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他的作品不仅用幼童般简洁、涂鸦和虚幻符号去诠释,也是在静谧理性中求得和谐。
【关键词】霍安·米罗;绘画;创作情感
有人说“你想做抽象艺术家吗?”即使他们已理解你的意图,但未必能明白你表达的内容,他们知道你已远离了复杂现实,接近简单自己,远离了视觉上的真实,接近了心灵的自己,我想说我尽力去对自然进行思考而非简单的模仿。每一个艺术家必须在作品中找到使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开拓性思想。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霍安·米罗就是该思想执行者。1893年4月20日霍安·米罗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一个金匠艺人之家,1983年12月25日卒于马略卡岛,享年90岁,米罗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可是父亲的愿望却是希望儿子成为商人,17岁时米罗从业成为了一名商业职员。基于对绘画的喜好,米罗在商务活动中萎靡不振,后来他便患有忧郁症。鉴于米罗现状父亲只好把米罗送进弗朗西斯科·加利美术学校学习绘画,此时他的天赋得到了完全施展并且得到了加利老师教诲,加利主张增强修养,博学多才,诗、文、音乐都是画家必备能量,倡导触摸物体,然后运用记忆作画,用主观意识去归纳客观形态。加利的教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米罗,在此之后米罗通过展览了解了后期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派,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做过一些尝试,但他并未沿着任何一个画派走下去,只想做自己的绘画。后来米罗去了法国,在巴黎他不仅受到古典绘画的熏陶而且也直面接触到了当时盛行的立体主义、原始主义等,他也曾被这些作品质朴和雅拙所倾倒,米罗并未就此跟风而是独立寻求自己绘画本源,他在创作中不断寻找把意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方法,树立独到的思想性,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农场》,由于此画不仅象征米罗个性绘画之门的开启,也预示米罗经济来源无忧,此后他又创作《耕地》此画被学术界视为“农场”的续篇。
米罗认为绘画是可以表达瞬间情感,而情感的冲动和呈现,足以造成紧张的精神状态,从而导致新的情感行为。不同的偶然事件能够引起上述的精神状态,它是以独有的方式在特定的时间段产生,它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和思维活动反复出现两次,是意识自发性活动规律,只有通过不为人知的潜意识,灵感的渠道才能畅通无阻。米罗认为思想产生的紧张状态能够通过偶然事件和惊奇有感而发;而偶然事件和惊奇感则发生在艺术家完全清醒的时候,或者发生在他长时间地考虑一些可能使他特别感兴趣的研究对象的时候。米罗对自己的创作意念产生颇具独到见解,他不但相信大自然的启迪,还强调绘画过程中的偶然效果,米罗曾坦言:“把自己锁定在激动或强制性状态下作画,当我开始画一幅油画时,我顺应身体的冲动,顺应行动的需要;它类似于肉体的解脱……我在一种灵感的影响下开始作画,他使我避开现实。引起灵感的原因多种,它可能是不经意的一件小物品,如:也许是露在画布外面的一条细小的线,或是一滴落下的水珠,也可能是我在光亮桌面上留下的指纹等,这些都是把我引入状态的起因。不管怎样,我需要一个起点,尽管它仅仅是一粒灰尘或者是一道闪光,有了这个源头,就会引出连锁东西,一件东西导致了另一件东西的产生。”米罗还构建了自己挖掘灵感和增强刺激的几种方法。如:他把自己置身于各种贮藏起来的物品中,而每一件物品都有着令人兴奋意义,在他的画室中你可以看到罐子、石头、树根、金属构件、兽骨架和农用工具等,这些物品在寻常人看来很寻常,但在米罗的眼中可能是构成艺术品的构成部件或创作灵感起点,还有就是他在他的工作室的墙上贴满了他从报纸杂志剪取下来的图片,它们也是米罗作品构思的源头。米罗认为这些通俗物品及图片虽然有它的平庸性,但它们同时兼有引人注目的性质,一张庸俗贫乏、浮夸不实的商业复制品也会引发出他莫名其妙的兴趣点。他把复制品加以改造,在画面上添加一些梦境般的符号,打破原有刻板模式,他还可能把别人空虚呆板风景画覆盖上平涂色彩或增加黑色线条,使其有古怪不协调之感。米罗还曾创作了《向柯罗致敬》这幅作品,他的创作起因是柯罗作品《夏爾迪埃里景色》所引发,米罗对这幅经典作品中出现的人戴一顶红帽颇感兴趣,因为这点红是处在大面积沉稳的绿和褐赭色之中的,虽然跳跃,但却栩栩如生。米罗为了表达对此画的感受,在自己这幅作品中有这样的布局,用远处树围住一所房子,它占据了画面的中心位置,天空是灰暗的,把原画前景部分的阴影全部画成黑色,在这些颜色中他布置一块简洁的红色,而这块红色的确显得格外醒目。其实如果人们观看此画时,并非能联想到柯罗的那幅名作,只是画的名字如此罢了。米罗还在作品中运用消除真实意象,把它们转化成为诗意的符号。他在作品中解释了意象的平庸性和伤感性,意象本身的矛盾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息息相关,它们与梦境中的各种幻想形成强烈对比。米罗还有这样的创作习惯,他在同一段时间内同时启动创作一大批作品,而对于某件作品来说可能在不同的程度会停顿下来,米罗在此作品停留下来时在寻找时机,他在耐心等待,在等待的同时捕捉灵感,米罗曾这样说:“我工作时就像一个园丁,或者像一个种植葡萄的工人,我在期望之中慢慢地等待着果实的成熟,对于我的作品也是一样,我要通过时间的历练方能找到我的语言状态,而这语言状态它们会自己排列组合,几乎与我无任何关系。它们遵循着果实自然生存的法则进行出生、成长和发育。”它们成为果实之前需要雨水的滋润,作品与果实别无两样,它们也要经历同样的过程,需要我的思维来滋润,在我的主观意念中成熟。
米罗更加喜欢在自己作品中选择“夜晚”来表达思想,这意味着他在经过夜晚的梦境中找到了丰富的灵感源泉,可以肯定地说米罗已把“夜晚”作为了自己的象征。米罗认为,人如果进入黑暗之中就是开启了自由思维翅膀,尤其是当人进入了睡眠状态时,出现了潜意识或下意识活动,而潜意识发生和发展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它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不仅能唤起你无穷的遐想,还能使人们从烦躁不安的日常工作以及事物中解脱出来,它似乎给予人们独享的高境界的精神慰藉,也可以使人们仿佛进入地狱后受到恶魔般的恐吓。米罗的作品则是书写着夜晚的浪漫,如:《数字与星星爱上了一个女人》《我们的希望在星星消散时回来》《被星星环绕的女人与风筝》《鸟儿的翅膀飞过月亮碰到了星星》《头发蓬乱的女人迎接弯弯的月亮》等。米罗还喜欢表达的主题就是梯子,米罗第一次描绘它是在《农场》这幅作品中,当时他还是采用具象手法描绘,但在后来的作品中米罗把梯子作为特殊符号拓展了更宽泛的意义,米罗所描绘的梯子可以解释为逾越自然界的束缚媒介,或是脱离物质世界的象征,因为自然界和物质世界在米罗看来都是有缺陷,人们若想与它们分开就必须“超越”。如《小丑的狂欢节》中的梯子把人们带进梦幻中的仙境,在《吠月之犬》中的梯子被描写成通向宇宙必经之路,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例如梯子可以用来攀登的,是运动及速度的见证者,但米罗的作品中它却表达逾越到理想的空间,摆脱现实中的物质世界束缚,预示着自由通达的方向。
米罗曾说:崇高的东西并不能使人们进入超凡的境界,现实的物质世界才是我们逃避尘世的起点,逃避在本质上是一次创造性的、真实的体验,因为它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都是生命的主要特征。米罗所倡导艺术必然来自反艺术观,而这鲜明个性创作理念是他超越自身的法宝,也是他艺术创作依托,他用智慧和才华续写了加泰隆尼亚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