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为小学数学带来的挑战
2017-06-22邓小连
邓小连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规律.根据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活动,注重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希望此次研究能够为教学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挑战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逻辑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贯彻落实新课改要求,教师需要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能力作为教学出发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类比归纳能力等等,通过猜想、求证,以此探索数学知识.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阅历比较少,他们的观察没有明确目标,也没有顺序,只是对教材中的颜色、插畫、人物等内容感兴趣,但是却无法理解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教材中感兴趣的内容,之后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再切入教学正题.比如,在讲解“数一数”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美丽生动的校园图片,图片上丰富的色彩、各种人物形象,立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此时,教师不需要着急提出问题,而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也可以交流自己在图片上看到哪些内容.在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图片上包含了很多数学知识,图片上都有什么?有几个?”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再次进行观察,同时教师适当进行指导,有意识地使学生按照顺序观察,学生很快找到了不同数量的物体,从数量“1”到数量“10”.比如,“1面红旗”“1个足球”“3名学生”“5棵树”“10朵花”等等.此种教学方式,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就是进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亲自去发现或者创造;而教师的教学内容则是引导学生完成此种再创造工作,并不是直接向学生传输知识.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可知,学生如果不进行“再创造”,便无法深刻准确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不用说灵活运用.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下面问题:“将圆沿着半径切割,拼成近似长方形,已知圆的周长比长方形周长小6 cm,求圆的面积.”初次观看,学生无从下手,通过详细分析,可以了解到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而已知圆的半径的3 cm,从而得出圆的面积.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尽可能减少一些铺垫内容,少给学生提示,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去探索,利用自身的能力在体验中获取知识,以此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事物发展迅速,同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不应该停滞不前,避免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枯燥和压抑.在信息化的时代,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起电脑以及其他电子设备,还要将课下的游戏带入课堂,总结起来即为“电子教学”以及“游戏教学”.首先,针对“电子教学”,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视觉冲击,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同时还会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通过这种情境的设定,会使学生产生自主思考的欲望.每个孩子都是好奇的,他们对思考问题的不主动往往是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举例来说,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程度不够,周围的同学觉得他不够优秀等各种原因.因此,为了使学生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问题,还要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在“游戏教学”方面,教师要利用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游戏充满兴趣的特点,所以,可以将游戏巧妙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把数学问题游戏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每一名学生积极融入游戏中,进而融入数学知识的教学中,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十分有效.
四、总结
总而言之,为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认识到实践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正确开展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升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焦玉宝.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教育方向[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10):59.
[2]李改玲.浅谈小学数学新课改[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