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
2017-06-22彭彩琴
彭彩琴
摘 要: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育价值,《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让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依据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对抗性、智艺性、综合性等特点,在追求并实现课程的教育价值效益方面,篮球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拼搏精神,而且在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与文化素养方面有着其特有的功效。文章主要对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教育价值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篮球教学更好地进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篮球运动;特点;教育价值
一、集体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篮球比赛是两个队之间的攻防活动,是一种注重集体性作用的运动项目。在进行篮球比赛的时候,每队五人,其中有明确的分工:①中锋——球队的中心人物。无论进攻还是防守,其是球队的枢纽,是禁区内的“擎天柱”,抢篮板球、封堵阻攻、盖帽是其必备的能力。②控球后卫——团队进攻的组织者。其负责把球带到前场,适时地将球传给队友并配合助攻,给队友创造进攻的机会,其角色犹如一场精彩演出的导演。③小前锋——团队主要的得分者,要求速度快,反应敏捷,动作灵活,突破进攻能力强,投篮命中率高。④得分后卫——得分仅次于小前锋。进攻中,其主要任务是配合控球后卫,注意寻找机会投篮,要求远投命中率高。防守中,注意与中锋配合进行卡位与封堵。⑤大前锋——在防守中,主要与中锋配合进行卡位,同时负责抢篮板球。在进攻中,通常负责掩护和注重控制篮板球,为二次进攻创造机会[1]。这种分工仅是一种赛前规划,在实际比赛中,往往需要临场应变、及时调整。如控球后卫主要是负责组织进攻和助攻,但一有机会也可以突破投篮。篮球运动的集体性,就是指既分工,又合作;既要注重发挥团队效益,又要注意发挥个人的作用。
篮球运动是五个人的运动,其具有明显的集体性特点,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会化是现代事业的发展潮流,团队合作是其主要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既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更是关注学生的未來。
团队意识主要包括大局意识和角色意识。大局意识,就是以大局为重,只要是对大局有利,个人的得失是小事。在篮球比赛中,不打“英雄球”,为他人创造得分条件就是大局意识。大局意识的树立,能够帮助球队取得最后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的“塔山阻击战”就是大局意识的经典战例。东北野战军以8个师阻击国民党11个师的疯狂进攻,战斗持续六个昼夜,异常艰苦,虽然伤亡惨重,但为我军攻克锦州创造了条件,为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角色意识,指人们在团队中承担某种角色时,能意识到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责任,明确团队对自己的期望,同时能为此而努力。
在篮球运动中,进攻不越位,防守不错位,助攻能到位,这种角色意识自然能潜移默化地强化其团队意识,“明确角色并摆正位置”就是对角色意识的概括。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个成员都具有鲜明的角色意识,那么这个团队必定是优秀的团队。
二、对抗性: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篮球运动具有很强的对抗性,不论封堵卡位,还是拦截断球;不论动作骚扰,还是腾空抢球;不论突破上篮,还是封顶盖帽,其中不仅有着强烈的身体撞击,而且会出现失去平衡而摔倒乃至受伤的状况。一个优秀的篮球队员,在他的意识中只有责任,只有团队的利益,即使存在被撞伤或摔倒的危险,他都能义无反顾,因此,篮球运动的这种对抗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无畏勇气与敢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敢于拼搏是每个成功者必须具备的精神。在雅典奥运会前五个月,美国击剑运动员马瑞尔在选拔中落选,然而她不放弃,继续刻苦训练,后来她所在队的某队员因伤退出,她才得到了参赛资格并获得了女子击剑冠军。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敏洪,为做成国内一流的英语培训机构,他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十几年如一日,尽管再苦再累,从不放弃,这才有了今天名冠全国的“新东方”。三国末年“偷渡阴平”的历史事件,既是曹魏灭蜀的决定性行动,也是邓艾敢于拼搏并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剑阁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魏13万兵处于进不能前而退则无功的尴尬处境,邓艾率领几千军士则绕开剑阁七百里,在罕无人迹之山中凿山通道,造作桥阁,裹毡从山崖滚下而“偷渡阴平”,继而兵不血刃地拿下涪城与成都最后的防线绵竹,蜀国由此而亡。开路是一种体力与精神上的拼搏,而几千军士面对数十倍的敌军兵不血刃而制胜更是一种勇气与胆量的拼搏。篮球运动的对抗性,虽不要生死拼搏,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敢于拼搏的精神却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未来的人生中,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既不可能像马瑞尔那样为奥运拼搏,也不可能仿效俞敏洪那样为创业拼搏,更不可能如邓艾那样在战场上拿生命来拼搏,但课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它可能是一种对平凡的坚守而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也可能是一种为追求某种理想的不断自我突破,还可能是一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勇于进取。当然,敢于拼搏并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篮球运动是这样,人生命运更是这样。但离开了拼搏,在篮球场上只能是一个输者,在人生舞台上也只能扮演一个庸人。
三、智艺性: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
篮球比赛如两军决战,战略、策略、战术三者是取胜的关键。赤壁之战,周瑜能以几万的兵力击败曹操数十万的兵力就是战略、策略、战术正确并成功实施的结果。赤壁之战,其战略是“孙刘联盟”,虽然刘备的军队没有直接参与江面水战,但离开了诸葛亮诸如“对战争因素分析”“借东风”等军事智慧,单凭周瑜个人的谋略,能否顺利取胜则难说。其策略是“火攻”,火是一种无形的杀人武器,兵力越多越容易造成战场的混乱,或互相践踏,或拥挤掉入江中,乃至惨败。其战术就是“蒋干盗书”“庞统献连环计”“黄盖诈降”等一系列计谋,为实施火攻策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就战略、策略、战术的实质内涵而言,战略是思想,策略是方法,战术是手段,战略指导策略,策略衍生手段。对于篮球比赛,如果进攻战略是“以体格高大而制胜”,那么其策略就是“内线突破”,其相应的战术就是“传切配合”。对于防守方而言,其战略就应该为“以灵活而应对高度”,那么所采用的策略就是“区域联防”,其相应的战术就是“内线卡位”。
在实际比赛中,战略、策略、战术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团队战略、策略、战术的正确性,而且还取决于每个队员对战术的有效落实,如“传切配合”以达到“空中接力”而“灌篮”的战术,然而传球不到位或接球者出现失误,那么再好的战术也仅是“空中楼阁”,这就是篮球运动融思维智慧与竞技艺术为一体的智艺性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动思维。
灵动,指灵活与机动。篮球运动中不同的团队,其体质特征、技艺水平、运动风格等都有所不同,针对不同的团队需制定不同的战略和策略,这就是形成思想与方法的灵动思维,而在突出技艺方面的战术手段,通常需要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配合。另外,对某一种技艺性的战术,对方已经有了有效的抑制手段,这就需要临时改变战术而出其不意,这就是战术实施与变动方面的灵动思维。事实表明,篮球运动员在沟通人际关系方面方式灵活,在处理与解决具体问题方面方法得当,这就是灵动思维所产生的效应。
四、综合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指人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行为气质、精神风貌、思想情感等诸多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水准。在内涵方面,它既体现为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又具有一定的层次或高度。人们通常说这个人俗氣、愚昧、粗暴、小气等,均是指文化素养层次低。俗气,指思想与道德水准层次低;愚昧,指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低;粗暴,指行为品质差;小气,指待人与处事的胸襟或思想观念层次低。知识越多,不一定意味着文化素养高;没读书也不一定意味着没文化。文化素养的形成源自于有意识的学习或教育,而更多的是源自于感染或熏陶的文化环境与潜移默化的实践活动经历。
综合性是篮球运动的又一个特点。从运动的动作角度来说,篮球运动是集跑、弹跳、跨步、身体移动、运球、传球、投篮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体能活动。这种综合性的体能活动,既能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又能修养学生的运动气质,还能培养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从运动的科学内容体系结构而言,篮球运动也呈现为综合性特点,其中涉及社会学、人文学、军事学、生物学、物理学、管理学、体育学、竞技学、教育学等内容[2]。这种科学内容体系结构的综合性,既能促进学生从学科知识多元化的角度来提升对篮球运动的认识水准,又能促进学生领悟篮球运动的特殊魅力,进而形成对篮球运动的积极情感。上面所述的动作技能、运动气质、精神风貌、多元化的认识水准、积极情感等,它们均属于文化素养的内涵,因此,篮球运动的这种综合性特点,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诚然,要促进学生从学科知识多元化的角度来认识篮球运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加以引导。如对于“快速运球中遇到对方的正面阻挡,运球者先做出向左越过对方的假动作,然后突然变为向右突破,待对方反应后将要补防时,运球者却突然中止运球而起跳投篮命中。”这一系列的动作技能,如果教师提出“它涉及或蕴含着哪些学科知识与原理”的问题,那么学生就可能领悟其中的“声东击西”的军事学知识、“攻防对抗”的竞技学原理、投篮球出手时“如何使身体保持平衡”的生物学原理、“球在空中作抛物线运动”的物理学原理等,这就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教育过程。
本文仅论述了篮球运动的部分特点及其教育价值,其实篮球运动还具有其他的特点与教育价值,如“观赏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商业性”以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等,这些都是本文的论述范畴。由于篇幅有限,故其他的特点与教育价值,只能由读者自己去悉心领悟。
参考文献:
[1]王家宏.球类运动——篮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 钧. 篮球理论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福建省沙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