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小流?成大作

2017-06-22谢秀莲

教师·中 2017年5期
关键词:能力训练素材积累

谢秀莲

摘 要:学生要写好议论文不仅仅是理清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更主要的是要有论证的素材和议论的能力,而论证的素材需要长期的积累,议论能力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做长期的规划和有效的训练。

关键词:能力训练;素材;积累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议论文写作还是目前讨论得非常热闹的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都离不开论证素材的积累和议论能力的培养。

1.每天成语识记,丰富语言积累

议论文写作训练一般是高一下学期就开始,我在高一上学期时就开始进行过渡性的训练,其中最有成效的要数成语的积累了。其实,无论是记叙文写作还是议论文写作,恰当地运用成语都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我要求值日生在晚自习前每天抄四个成语在黑板上,晚自习时让学生把成语默写在成语摘抄本中,并在交流中弄清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周抽查一次。如果有学生在习作中运用到相关的成语,用对一个我就在总分后面加一分,这样学生学成语的兴趣就被激发了,特别是能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适当的议论,还能适当地用上成语进行议论的,我不仅给他加分,還拿出来点评、表扬,这样学生就很喜欢学成语、用成语了。

2.每周片段摘抄,注重取长补短

每周的片段摘抄主要是指经典言论的摘抄。经典言论的摘抄主要指根据每周提供的不同话题,有针对性地摘抄名人名言、名家名著中的经典论述。每个话题名句不少于三句,名家名著的经典论述根据自身的情况可摘抄一句,也可摘抄一段,要求联系材料紧扣话题进行分析论证,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出较好的句段进行修改完善。各小组每周都要选出优秀的材料,由小组代表在每月的班级素材交流会上进行交流,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摘抄的热情,化被动为主动,化素材积累为能力提升。

3.随堂文本感悟,学会举一反三

都说选入课本的文本都是最典型的教材,就如人教版必修3中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这些课文无一不是典型的议论文,我就利用像这样的文本把议论文写作融入平时的教学中。

从议论文的构思上看,这三篇课文都有很规范的思路 :先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分析原因,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论证思路。而每篇又各自有值得借鉴的论证方法。比如,《寡人之于国也》中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法巧妙地分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而孟子在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时,能联系现实,形象地从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业,乃至教育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方案,论证的语言简洁明了,论证的角度全面,论证的思路层层递进。《寡人之于国也》中这些写作上可圈可点的方法不也是很好的范例吗?

4.课前新闻解读,不忘与时俱进

每天利用课前三分钟,由事先做好准备的学生就选定的最近的某则新闻进行评论,其他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内容,并就该学生的评论要点进行摘录,而且要求在本周交流的五则新闻材料中选一则,就某一角度进行评论。一方面借此积累最新素材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有意识地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片段训练,初步训练写任务驱动型议论文的能力。

当然,每月仍然要举行一次新闻解读交流会,每组选出最好的片段解读进行交流、点评,然后评选出好作品贴近阅读栏,拍照上传班级QQ群,作为班级的共有资源,并给予作者适当的物质奖励。这些资源平时写作课时常拿来作为写作材料,进行分析讲评,然后由片段训练,还同样上传班群,作为班级公共资源和永久的纪念,这样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就很高了。

5.定时传记评析,提升思维能力

按计划要求每个周末或节假日安排一个学生上网查找一篇人物传记或人物报导,并把该文章转发到班级群,然后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就人物的某一方面进行定向概述,选出角度好、概述好的内容,群策群力,商讨修改,再就选定的内容,联系实际,围绕话题进行评论,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出最好的成果进行交流收藏。每周一练,既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与时俱进,达到训练的目的,又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还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6.验收阶段成果,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及时分享阶段性的成果,促进学习的积极性,班级每半学期举行一次语文打擂活动。比如,高一下学期该活动的流程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

(1)成语大比拼。模仿电视成语大比拼的形式验收半学期以来成语积累的情况。

(2)名言抢答。提出一个观点,要求用一句名言来证明该观点是成立的,用以验证是否会用积累的名言来论证相应的观点。

(3)话题辩论。设置一个话题,要求进行正反方进行辩论,以此来验证辩证思维的能力。

(4)时文评说。就一则新闻,确定一个任务,看哪组论说得有理有据。

当然,这些方式方法也许更适用于像我们这样薄弱的学校。但我相信,尽管学生的基础很差,但如果能从高一开始就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领他们积累素材、训练议论的能力,那么,无论高考考的是传统的材料作文还是新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学生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力训练素材积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