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江苏省9所高校为例
2017-06-22王莉莉
王莉莉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淮安 江苏 223300)
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江苏省9所高校为例
王莉莉
(淮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淮安 江苏 223300)
课程实施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血脉,健美操是高等学校院系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研究其课程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推进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9所高校普通院系健美操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展开调查,发现:在健美操课程设置与实施过程中,课程培养目标脱离课程的实际支撑能力,忽视技能学习规律与教学时数的最佳匹配,倚重运动技能而忽视其它能力培养,以及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欠缺对专业核心能力的把握等问题比较普遍。提出各院系要务实梳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不断探索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最佳匹配,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手段和核心能力考核方法等策略,以此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竞争力。
体育院系 ;健美操 ;课程 ;人才培养
健美操运动是现代社会人们追求健康、时尚的运动方式之一,深受普通百姓、白领阶层和学生群体所喜爱,体育院校适时开设健美操课程,将其作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重要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健美操是时尚运动,课程教学注重经典,社会时尚流层的健美操运动越来越多,越来越新的时尚元素的涌入以及越来越多的技术流派的出现给体育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师准确把握健美操课程实施提出很大难题与困扰。为此,本研究对江苏省13所开设体育专业的高校中,抽取9所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以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2013版)为本,对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开设的现状、课程学时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设置与实施提供一些参考,以推进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体育学院等9所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情况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CNKI网站,以“题名”为检索项,以“健美操”“体育教育专业”等为基本检索词,对2010~2016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搜索(表1),对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6版)中各类核心期刊发表的135篇论文、3篇博硕论文进行重点研判分析。
表1 2010—2016年国内有关健美操研究文献统计
本研究还搜集大量的相关教材、论著,如《健美操》(黄宽柔,2012)、《健美操创编理论与实践》(马鸿韬,2004)、《高校健美操训练理论与方法研究》(赵亚娜等,2014)、《体育教学论》(毛振明,2011)等,以及搜集9所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2013版)等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作好充分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对9所院系健美操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和大纲制订教师、健美操课程研究领域相关学者等33人就有关健美操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质量、体育教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现状、影响因素和改革等内容进行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设计“体育院系健身课程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就健美操课程学习、教学质量等问题对9所高校院系参与健美操专业课程学习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2013、2014级)进行问卷调查。经专家效度评定和折半信效度检验(r=0.83),问卷一致性较好。问卷分别于2016年5月和2016年11月发放,共计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有效率为93.5%。
1.2.4 数理统计法 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采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2 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培养目标:脱离课程对实际能力的支撑就专业人才培养来说,任何课程的教学应紧紧围绕着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实施。《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和训练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育能力,胜任学校体育工作”。因此,健美操课程的开设与实施,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有关健美操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教学方法、熟练基本技能,以及组织课外锻炼、训练和竞赛等能力。此外,健美操运动本身对于培养专业大学生情感、审美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功能[1]。
图1 健美操普修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分析9所院系的健美操普修课教学大纲可以看出:健美操课程教学培养目标包括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运动素质、教学技能、竞赛组织与裁判5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方面又包括掌握健美操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健身与竞技健美操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适当兼顾学习舞蹈、音乐、团体操等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运动技能方面包括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和成套动作的技术、技能;运动素质方面包括发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以及教学技能和竞赛组织与裁判,从而培养专业学生达到“会讲、会做、会教、会训、会编、会研”[2]。此外,部分院系还对培养专业人才的顽强拼搏、团结合作等体育精神和思想道德提出培养要求。
总体来看,9所院系在健美操课程培养目标上普遍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具有全面的、综合的、专业的能力,这是符合当前专业人才培养的趋势。但就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全面综合能力的培养很难通过一两门专业培养课程学习就能够实现目标,这是需要各类专业课程系统地连续施教。显然,各院系在健身操课程学习中设置“大而全”的课程培养目标很难得到来自课程实际的支撑,例如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技能”就很难只通过一学期健美操课程学习就使学生具备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
此外,各院系因为课程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较为相似,所以对于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健美操人才与学校要培养何种特色人才从课程目标中尚没有明确的表述,或者说是缺乏相应思考,同时也反映出各院系普遍对健美操课程剖析不够深入,没有抓住健美操运动项目本身特色的价值与功能,例如健美操对专业人才的情感与鉴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即无内容安排也无目标要求,尤其是针对健美操运动时尚流行的特点,培养学生创新和创编能力的目标要求有所缺失。
2.2 课程开设时间:缺乏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统筹课程设置反映的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构思和逻辑,所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开设时间一方面要遵循专业技能,形成规律,一方面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支撑与衔接。如表2所示,9所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从开设学期跨度来看,普修课的开设时间集中在第2学期和第3学期,健美操专修课的开课时间集中在第5学期开始,体现出课程开设从培养学生兴趣与基本协调能力入手,并以此为后期专业课程学习提供知识、技能、运动素质储备基本思路和逻辑。从学期学习时间来看,各院系健身操普修课开设1个学期,专修课开设基本在2个学期及以上,其中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等开设的专修课学习时间最长,为3~4个学期,由此说明健美操运动技能需要较长期的学习周期,尤其从专业师资培养来看,技能的形成更需要系统、全面和长期的练习。
表2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开设时间统计
对9所院系课程开设学期情况的教师访谈中了解到,各高校健美操课程开设学期的主要因素是基于学校或院系对学时数的宏观安排与控制,次要因素是师资、场地等,而在课程实施中,对于运动项目本身学习和技能掌握规律等因素缺乏相应的考虑(图2)。
图2 健美操课程设置主要影响因素
此外,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对相关教师访谈中还发现,各院系课程开设学期安排较为随意,安排缺乏对整体课程体系布局的思考,专业课程之间的支撑与衔接也缺乏相应研究与探索,例如若能将体操课程作为健美操课程的衔接课程,有助于学生动作节奏、身体姿态等方面的培养,而将体育舞蹈课与健美操等相关课程开设在同一学期,对于学生乐感、协调等能力会有相互增益的效果。基于以上分析,也折射出当前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实施普遍存在的矛盾现象,就是在整体压缩教学时数的同时,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与研究相对滞后,教学效果和质量必然要受到重创。
2.3 课程开设学时:忽视技能学习规律与教学时数的
最佳匹配教学时数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江苏省9所高校体育院系教学总周数,除江苏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教学周为17周、中国矿业大学教学周为18周外,其余6所高校教学周均为16周。各院系健美操普修课以2学时/周为主,约占77.8%,学期总平均课时为40学时,而专修课以6学时/周的院系占66.7%,总课时量平均为216学时。但是,从各院系来看,健美操课程课时分配相差比较大,例如南京师范大学达到384学时,而南通大学仅为128学时,相差约3倍,而从教学质量社会反馈调查中也印证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健美操专项学生较受用人单位青睐,在省内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可见较为充足的教学时数是这2所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表3)。然而,从9所高校体育院系学生的调查问卷了解到,就目前学时和学习情况,有44.2%的学生认为“没有”或“完全没有”掌握健美操课程技能与知识,而认为已经“完全掌握”健美操技能与知识的学生仅有1.7%的比例。此外,如图3所示,学生自评选择基本掌握及以上的有65.8%的比例,但是,从教师访谈情况来看,在“健美操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是否实现”这一问题的回答上,有82.1%的任课教师认为“否”,课程目标并未实现(图3)。
表3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学时统计
图3 健美操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情况
对此,部分院系组织学生自费外出参与社会健身俱乐部培养。而课程教学教师也只能不断为适应新的学时要求而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考核标准,这一问题应该引起高校院系的重视,应适时组织课程教研,探索各科技能课程最佳教学时数比例,研究与现有学时相匹配的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改革。
2.4 课程教学内容:倚重运动技能忽视其它能力培养健美操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等5个方面,从9所院系健美操专修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比例分配来看,理论知识平均学时比例约为35学时,约占16.1%,运动技能平均学时为177学时,约占81.8%,其它技能实践平均学时为4学时,反映出各院系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为主(表4)。
表4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课教学内容比例统计
表5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课实践教学内容统计
丰富的运动技能课程内容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专项运动的发展动态以及发展趋势,适时拓展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学习[3]。从技能课教学内容看(表5),各院系健身操普修课与专修课均以学习成套大众健美操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5所院校在专修课中辅开拉丁、踏板、爵士、搏击操、啦啦操、有氧舞蹈等。
从教学大纲理论知识教授内容上,各院系主要安排健美操运动发展概述、项目特点、运动价值、教学技法和裁判法等教学内容,较少涉及健美操运动的科学原理、方法、运动评价、生理卫生及运动保健知识以及比较常用的团体操编排理论,所以理论教学内容实用性较差。而且,进一步从学生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来看,理论课教学教师采用教学手段如图4所示,主要以课外书籍、教材阅读为主,其次是学生自主学习。
图4 理论教学教师教学手段运用情况
显然,部分院系任课教师并未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理论课时进行教学活动,此外,即便是在大纲中安排了教学技能、乐理知识与技能等内容,但各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中并不注重其它课程内容学习,教学大纲规划的教学内容并未贯彻落实,造成课程教学实施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
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健身操运动本质和课程基本理论体系,应需而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尤为重要[4]。除此之外,健美操与音乐、舞蹈是不可分开的,应加入一些乐理常识,包括节奏、韵律、风格及如何欣赏音乐等[5]。
2.5 课程考核内容与方法:欠缺对专业核心能力的把握与考核成绩考核是教学双方实际投入的管理措施,是教学效果和课程培养目标实现客观检验的具体方法、评定手段和标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导向[6]。从教学大纲考试安排来看(表6),江苏省各院系健美操课的考试内容集中在理论课、技能考试,以及教学实习和平时成绩等几个方面,尤以运动成绩和运动技术的掌握情况为主要的技能考评为主导,其次是通过试卷或作业考察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是学生平时的表现情况。对于健美操运动尤为重要的动作创编与创新、音乐节奏、表现力等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测试和考评,少有院系会采用学生创编成套的健美操或者健美操步伐组合作为评定内容,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任课教师对健美操运动的课程认识、课程核心要点把握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与当前为学生减负的教育环境有关,考试内容与要求被大幅简化、降低[7]。
表6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修课考试内容及比例统计
3 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务实梳理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各院系应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及时更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尤其是对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相互支撑关系进行科学务实地梳理,在注重课程教学目标对专业人才全面能力培养与提高作用的同时,也要避免课程培养目标的“假大空”,课程培养目标要真实地反映课程对专业人才实际能力的支撑。例如,淮阴师范学院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制订中,探索运用OBE理念重新梳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对应与支撑的关系,建立关系矩阵,以此进一步明确课程培养目标,提升专业课程实施效果。
3.2 深入开展课程体系建设随着专业人才培养形势环境的改变,压缩和删减教学时数、提升课程实施质量与效益已是高等院校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改革的基本手段之一,对此体育院系和相关任课教师不能消极对待或有抵触思想,应认真组织研讨,建立符合学院特色发展要求和各类课程均衡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健美操课程为例:1)可将普修与专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或构成要素加以优化组合;2)遵循技能形成和学习规律,理顺并优化与本课程紧密相关的课程序列或内容,协调与其它专业课程的排列关系;3)统筹安排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以及开设时间,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由此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教学效益。
3.3 探索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最佳匹配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理论知识、运动技能、运动素质、竞赛组织与裁判、创新编排技能等多个方面,各类知识的学习具有相互增益的作用,因而学时匹配设置要均衡,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可单单倚重运动技能,忽视其它技能与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在建立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之后,健美操课程会与其它课程学习相互支撑,省掉部分重复内容或环节,因而从宏观层面来说会节省出一定学时,用到加强学生其它能力培养的方面,使之与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更加适应,形成合理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此需要教师加强此方面的实践探索。
3.3 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尽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出不穷,但是体育教育专业运动技能课程学习至今仍沿袭使用着传统的师父带徒弟、手把手教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方法与手段使用程度普遍较低,主要认为教师教育知识与手段更新滞后和相关先进方法手段与运动技能学习改革探索较少的原因。但是事实上,以目前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单个教师很难能够跟得上且发展出自己的全面能力,教师团队教学模式和方法必然成为今后的教学要求和趋势,充分利用教师所善长,分教学单元承担相应的任务,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必将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在教学团队的组织下如何开展课程教学,使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开展相应的改革探索。
3.4 创新课程培养核心能力考核方法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核心能力就是要会教学,即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能力,因此考核方法并不局限于试卷考核,或是技能动作评定。例如,在健美操课程考试中,可以加入考核学生创编健身操、组织教学竞赛等内容,也可以通过说课、演课的方式,以及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拍摄微视频、网络直播等手段进行考核,通过核心能力考核方法的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真正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目标引导行动,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指导课程设置与实施,但从江苏省9所体育院系健美操普修课与专修课的课程培养目标、开设时间、开设学时、教学内容以及考核内容与方法现状来看,课程培养目标尽管紧密贴合人才市场需求与趋势,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偏离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表现在:1)课程实际无法完全支撑目标所要求达到的各项能力;2)缺乏对专业课程体系的统筹钻研,导致专业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和相互增益的效果,技能学习规律与教学时数不匹配;3)倚重运动技能而忽视其它能力培养;4)考试内容与要求较低,导致达不到“会讲、会做、会教、会训、会编、会研”的能力目标。此类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健美操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于目前体育院系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技能为主课程实施中普通存在的矛盾。
4.2 建议体育院系应加强相关教师理论知识更新,以培养目标为行动导向,重新梳理课程培养目标与课程实际对应能力支撑关系,深入钻研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统筹安排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开设时间,探索最佳教学时数匹配和专业核心能力考核方法,培养出更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1] 王跃慧 . 审美体验及美育功能视域下健美操新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实施——评《现代健美操运动理论与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 ,2016(20):66.
[2] 李群英 . 构建创新型多维系统的健美操教学模式 [J]. 体育学刊 ,2003,10(2):84-88.
[3] 付蕾 , 戴名辉 , 祁红 .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综合运动能力结构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4,48(2):97-100.
[4] 陈丽珊 .关于拓展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报 (自然科版 ),2012,28(3):112-114,120.
[5] 马国锋 , 梁小军 . 信息交互反馈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及实证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3,47(7):89-92.
[6] 李德华 . 高校健美操教学训练一体化模式的研究 [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37(9):85-87,94.
[7] 张国清, 杨伟 . 高校体育院系健美操课程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1):17-18,82.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erobics Course 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Taking 9 Univers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Li-l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223300, Jiangsu China)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the pulse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erobics to enrich the rhythm of music, changing the body movements, sports and f i tness will be combined with the arts to meet the community at all levels of the masses of the physical health and spiritual needs, is the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important cours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erobics courses in 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by mean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esults: The goal of the aerobics class is separated from the support of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the course, and is ignored the best match in teaching hours, to emphas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thletic skills and ignore the other ability, Assessment of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lack of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to grasp,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facultie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train the goal of curriculum ability training,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nstantly explor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and the best match,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core competence assessment method. So i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and enhances social competitiveness.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aerobics; curriculum; personnel training
G807.0
A
1004 - 7662(2017)03- 0044- 06
2017-03-05
王莉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