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TOWS分析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7-06-22郭潇蔚虎秋雨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辽宁省战略体育

郭潇蔚,虎秋雨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基于SWOT-TOWS分析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战略规划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郭潇蔚,虎秋雨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文法学院,辽宁 盘锦 12422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 SWOT-TOWS 为主要分析手段,针对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战略规划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对其内部劣势和外部威胁的深度剖析,并结合内部优势与外部机遇,提出合理化的战略规划。研究结论:特色文化、区域合作、相对优势、体制创新、整合发展五大战略举措,能够有效促进辽宁省区域非奥运项目整体战略布局的完善,进而实现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辽宁省 ;SWOT-TOWS;非奥运项目 ;战略规划

我国群众在北京奥运会后对于体育的需求日渐增强,并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与群众体育紧密联系的非奥运项目本应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举国体制下奥运项目所带来的冲击,导致其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倒退。事实上,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作为我国非奥运项目总体发展的一个子系统,其同时兼备了全民健身计划的总战略目标和微观指导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双重作用。现阶段,对我国非奥运项目发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上,而对于微观指导的区域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尚没有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如何制定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使其具有客观性、系统性和可靠性,成为现阶段的一个重要问题[2]。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将SWOT-TOWS分析法——一种战略规划的系统方法,引入到发展区域非奥运项目的规划中,为我国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以辽宁省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与文献,对SWOT-TOWS分析法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和非奥运项目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运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以“SWOTTOWS”“非奥运项目”为关键词,发现可检索的资料最早出现在1999年。故以此为开端对1999-2016年时间段内的所有文献进行了检索,搜索到有关非奥运项目的相关期刊文章51篇,并对其进行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为论文的框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SWOT-TOWS分析法 使用SWOT-TOWS分析法来辅助制定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SWOTTOWS分析法用于体育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TOWS分析法建立在SWOT分析法的基础之上,T代表外部威胁,O代表外部机遇,W代表内部劣势,S代表内部优势,通过4种因素相互交叉形成4种新的关系概念,经过德尔菲法进行提纯子因素,进而构建TOWS分析矩阵。将SWOTTOWS分析法引入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以增强战略制定过程的客观性、系统性。

1.2.3 德尔菲法 采用德尔菲法确定SWOT—TOWS分析法的各级指标权重,以问卷的形式对非奥运项目及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专家进行了2轮咨询,并对每次专家反馈回的意见及问题进行汇总与调整。通过对10位专家的3轮调查,共确定了25个问题,对4个I级指标中的25个II级指标进行赋值,赋值分成5个等级,依次为: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通过反馈回的专家评价值进行权重计算,最终确定16个II级指标,为本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背景

所谓非奥运项目,是指目前还未被列入奥运会的体育项目。奥运会中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动态的,而非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辽宁省是传统的体育大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乒乓之城”“足球之城”等一些体育运动标志性的城市,都在辽宁省。非奥运项目作为群众基础雄厚的体育运动,与竞技体育相比较,非奥运项目具有更突出的自由性、娱乐性、主动性、文化性等特征,与目前我国全民健身、全民奥运的发展趋势相吻合,更适合当前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追求。目前,辽宁省的体育运动项目呈现出“非均衡”发展现状,虽然非奥运项目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其在辽宁省发展并不顺利。与辽宁省奥运项目相比,非奥运项目虽然也由辽宁省统一管理,但是没有非奥运队伍设置的组织机构,所有支出也是由自身来承担,很多时候被称为业余化的队伍[3]。但较其他省市,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还是比较乐观,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管理中心多次在辽宁省内举办非奥运项目比赛,如,辽宁省脚斗士比赛、在大连市举办的“康比特杯”健美赛、在沈阳举办的“毽球”比赛及在省内多次巡回的台球比赛,都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从地域特征上来看,辽宁省自身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沙滩类的非奥运项目在辽宁省也有广大的群众基础。非奥运项目的整体发展有利于推动辽宁省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因此,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的制定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传统的管理学SWOT分析法来辅助制定发展战略,其不足之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SWOT分析法在分析过程中都采用定性的非系统分析方法,通过主观列举内外部因素,得出一个较为模糊的环境轮廓,根据这样的条件得出一个发展战略,不免带有主观性和盲目性,因此,本研究引用另一种分析方法——TOWS-SWOT分析法,来辅助制定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

3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态势分析

3.1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内部优势分析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战略的改革与完善。首先,自2009年辽宁省申办全运会成功至今,制定并出台了《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辽宁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多个体育政策、方针[4],从全民健身设施、组织建设、活动开展、科学评估、社会指导等多方面协作共同促进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为非奥运项目及群众体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次,辽宁省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意识、不同的民族文化,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与当地特有的豪放性格相互碰撞,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形成了带有浓郁及独特体育精神的运动项目,如钓鱼、冬泳、蹼泳、太极、健美操、健身健美等,以体育的张力推动辽宁体育前进,以开放的姿态倡导健身、娱乐的运动理念。最后,辽宁省取得第12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权后,本着经济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双管齐下的原则[5],针对辽宁省内各个地市公共基础设施和体育场馆不足的情况,把提高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满足了辽宁省人民日常健身、休闲的需求,更为全运会的举办及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3.2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内部劣势分析众所周知,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经济基础,辽宁省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由于受到国家改革大潮的冲击,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辽宁省经济出现了前进缓慢的局面,直接导致辽宁省体育事业受到了影响。由于辽宁省对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战略模糊、脉络不清,并没有突出重点,同时国家缺乏对非奥运项目的财政支出,自第8届全国运动会开始,除了武术外的非奥运项目均被取消,辽宁省也逐步取消了非奥运项目运动队,辽宁省非奥运项目从此走向辽宁省体育事业的边缘,各个项目生存堪忧。再加上辽宁省个别非奥运项目自身文化基础不扎实,致使在传承中也出现了裂缝甚至断层,没有经费来支撑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科研发展,辽宁省非奥运的发展落后于时代的需求,没有与时俱进,循环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使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生存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3.3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外部机遇分析辽宁省作为我国传统的体育大省,无论是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还是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其竞技体育的实力以及地位毋庸置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又不能忽视自身潜在的隐患,辽宁省正在从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迈进,体育强省更多的是强调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参与人数多、群众基础好并成绩突出,这恰恰在现阶段给了辽宁省一个发展非奥运项目的最佳时机,同时也给辽宁省的体育项目均衡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契机[6]。里约奥运会的成功闭幕,同样给辽宁省的体育事业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从“金牌主义”的冠军至上到全民参与健身理念的转变,人们真正的意识到,竞技体育冠军只有一个,但体育的内涵却不是金牌可以容纳。我国将大力发展传统优势项目,比如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等,这对辽宁省的非奥运项目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据有关数据显示,在国家提出的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区域协作正在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区域内部统一的市场,打破区域内部传统的行政划分,同时加强区域内各类资源的相互流动。在这些大背景下,非奥运项目也应在区域互动中蓬勃发展,以辽宁为中心、依托东三省、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格局即将到来。

3.4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外部威胁分析国家政策引导支持对一项运动项目的发展速度、规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项目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规模[7]。“奥运战略”与“健康中国战略”是现阶段贯穿我国体育事业的2条主线,双方有良好的互动与互补的作用,同时又有不可调节的矛盾和冲突。全国上下积极响应,举全国之力发展,形成了“举国体制”;同时,在全民健身计划下“热发展”的体育事业,与遭到“冷处理”的非奥运项目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状态下,有个别单项发展好的非奥运项目,发展也会受到抑制。从1997年第8届到2009年山东承办的第11届全运会中,连续4届全运会均是东道主摘得金牌榜第一的桂冠[8],更值得一提的是,江苏代表团在第10届南京全运会前连金牌榜前三甲都从未进入,但在第10届南京全运会中,却出人意料的取得了第一。面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东道主效应,辽宁在第12届全运会中,作为东道主的辽宁代表队,却未能出现在金牌榜首位。全运会的失利,给辽宁省的体育事业发展发出了全新的挑战,辽宁能否在“全民全运”的理念下强调全民参与,强调奥运项目与非奥运项目协调发展。过去,辽宁省的垒球、蹼泳、武术等非奥运项目均有许多优秀运动员,如今项目的生存状况都令人堪忧。人才大量流失,输送中断,其他项目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处在世界优势项目地位的非奥运项目,运动水平也正在与国外选手逐渐拉大差距。

表1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内部优势(S)因素评价

表2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内部劣势(W)因素评价

4 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规划的TOWS分析及其制定

TOWS分析是建立在SWOT分析基础之上。按照TOWS分析的思路(表1~4),首先,重点从内部和外部中区分出影响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其次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及评价值,最后得出TOWS矩阵表。

表3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外部机遇(O)因素评价

表4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外部挑战(T)因素评价

综合上述分析的结果,由权重和评价值得出综合值,剔除内外环境中综合值分值较低的影响因素,确定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的影响因素:S1、S2、S3、S5、W2、W3、W6、W7、O1、O2、O3、O5、T2、T3、T4、T6。将上述16个因素按照综合值分值进行排列,构建TOWS矩阵(表5),形成4种潜在战略选择(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抓住其发挥优势,克服弱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考虑战略的可实施性[9],最终确定辽宁省区域非奥运项目发展的5大战略。

表5 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系统的TOWS矩阵

4.1 民族灵魂——特色文化战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及精神支柱,是凸显一个民族历史积淀与民族魅力的重要支撑,更是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内在源泉[10]。辽宁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域,独特的多民族混居历史,不同的民族意识文化形态,在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后,与东北地区特有的豪放、爽朗、坚韧的性格相互碰撞,与现代体育独特的魅力和气质相互融合,形成带有浓郁及独特体育精神的运动项目。以豁达的人文环境营造参与氛围,以体育的张力推动辽宁省体育不断前进,以开放的姿态倡导健身、娱乐的运动理念,多元化的文化与独特的黑土地气息达到了最佳的融合点,这些构筑了辽宁省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产生来自于一个民族的精神底蕴及深层的社会状态,这是一种无形资源。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应该充分挖掘这些具有深厚内涵和带有浓重文化气息的非奥运项目,保护并延续这种物质文化,实施特色文化战略。

4.2 合作共赢——区域合作战略受限于“奥运争光计划”和“举国体制”大方向的影响,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并行的发展模式。不管是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方面,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方面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1]。为此需要保证省市级的训练基地的健康发展,不仅在后备人才上形成良性循环,而且让非奥运项目走进校园,加强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交流。另外,注重打造优势非奥运项目。1)要实行东北区域联盟战略。东北三省之间的体育结构存在着相互弥补的关系,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主要依靠该项目的布局、政策引导、区域间的互动,这其中主要包括合作、互助及互扶,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进而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竞争。2)职业化联盟战略。依据非奥运项目开展的现状,整合东北三省开展程度较高的非奥运项目实施带动战略[12]。如相比较体育人口及体育公共服务等,辽宁省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冰雪项目上,黑龙江、吉林2省占据优势,将成功的经验共享、将资源共享、将人才共享,利用各种优势,形成同步发展局面[13]。

4.3 突出重点——相对优势战略辽宁省东临黄海与渤海,其与吉林、黑龙江省相邻外,与山东、河北同是相邻省份,体育结构也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会导致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各类资源会被相邻省份瓜分,使地区间体育竞争格局犹如“分吃蛋糕”而变得愈演愈烈。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相对优势战略,应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1)相对人才资源优势。人才资源是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源动力。近几年,辽宁通过挖掘引进、后备培养等举措,加大后备人才储备,并且借助2013年辽宁全运会余温,切实提升体育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确保辽宁省未来在非奥运项目发展上产生优势。2)相对项目资源优势。经过长时间的体育运动开展,辽宁省形成了一些具有可持续发展和强竞争力的优势非奥运项目,如蹼泳、武术、台球、毽球等;同时还形成一些潜在优势项目,如冬泳、徒步、漂流、健美、轮滑等。这些优势项目及潜在的优势非奥运项目,为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及优势[14]。

4.4 自上而下——体制创新战略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发展涉及面较广,并独具特点,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调节与各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涉及到科研、医疗、教育、退役运动员安置等等。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仅仅靠政府或是体育管理部门单一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适当突出重点的前提下,以政府、社会、学校、企业、个人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对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发展进行多中心治理,形成契合效应,有效地推动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发展。非奥运项目体制创新战略的实施,不但从多部门、多渠道进行治理体制创新,而且还要从管理体制上、训练体制及比赛体制上进行创新,多方面的共同创新,为非奥运项目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托优势,也为非奥运项目未来在辽宁省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前提条件[15]。

4.5 资源优化——整合发展战略辽宁省体育资源丰富,体育整体水平居全国前列,优化资源利用,是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关键。整合发展主要涵盖了3个方面:1)物质资源的整合。从政策、资金、科研由奥运项目向非奥运项目倾斜,建立非奥运项目提升计划,使“不均衡”的现象逐步消失,并向其他非奥运优势项目省份建立长期有效的互补机制,实现非奥运项目整体快速提升。2)体育项目整合。根据辽宁省特有的地理优势,在确保原有优势非奥运项目竞争力的基础上,逐步引进、开发和拓展冰雪非奥运项目,贯彻落实总书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指示,真正实现非奥运项目在辽宁省的全面发展。3)人才资源整合。人才是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源动力,通过积极的举措建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引进、用人、留人构建统一规范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良性循环,让科技融入非奥运,创新融入项目,实现科技兴体,把人才的建设真正放在首位。

5 结 语

非奥运项目不是单纯的体育项目,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其发展影响着未来体育运动的发展,是辽宁省由体育大省迈向体育强省的重要转折点,是实现“全民奥运”宏伟构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奥运项目同样是体育项目,而且是体育项目的主力军。体育也绝不是为少数人办的精英体育,而是全民参与的体育,活跃于全民健身中的体育运动绝大多数是非奥运项目。目前来看,辽宁省非奥运项目面临的内部劣势及外部威胁还是很大的,通过构建TOWS矩阵,综合分析,确定了辽宁省非奥运项目发展的战略选择,逐步弥补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辽宁省非奥运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 刘敬环 . 后奥运时期大连市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 [D]. 大连 :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2] 张波,李玲华 . 基于 SWOT-TOWS 分析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规划——以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为例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30(1):26-32.

[3] 王乐 , 李辉 , 荆雯 . 制度变迁视域下的非奥运项目发展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3):238-242.

[4] 苏晓红 . 辽宁大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 [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2):40-46.

[5] 张波 . 辽宁竞技体育发 展环境分析 [J]. 体育文化导刊,2013(2):21-24.

[6] 张伟,于文谦 . 辽宁由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转变的思考 [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4,30(2):46-47.

[7] 郑圆圆 . 我国“体育、艺术 2+1 项目”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33.

[8] 刘勇,庄敏 . 以社会学的视角看中国全运会的“东道主金牌峰现象”[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3(1):75-79.

[9] 黄芸玛,陈蓉 .TOWS 矩阵分析法 : 西宁城市旅游发展战略新设想 [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34(2):74-78.

[10] 孔巧晨 . 科技发展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构建 [D].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2012.

[11] 宋洁,于文谦 . 高校非奥运项目发展路径探析 [J]. 体育学刊,2015(3):95-99.

[12] 张健,张建华,赵鑫 . 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非均衡性研究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 26(6):70-74.

[13] 于文谦,张廷晓 . 我国非奥运项目的社会文化价值及其实现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6):9-13.

[14] 魏玉峰 .新增奥运项目高尔夫球橄榄球发展动因与对策分析 [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11.

[15] 王乐 . 北京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非奥运项目发展战略研究 [D].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10.

Based on the SWOT -TOWS Analysis of Non-Olympic Sports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Regional Planning Research——A Case Study of Liaoning Province

GUO Xiao-wei,HU Qiu-y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anjin 124221,Liaoning China)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ainly by SWOT-TOWS analysis method and research on strategic planning of development of Non-Olympic events in Liaoning province.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internal weaknesses and external threats and combining the internal strengths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make reasonable strategic plan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e, regional cooperation the relative, advantag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 i ve strategic initiativ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the Non-Olympic consolidation project in Liaoning Province, 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on-Olympic projects in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province;SWOT-TOWS;non-Olympic sports;strategic planning

G80-051

A

1004 - 7662(2017 )03- 0026- 06

2017-01-08

郭潇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辽宁省战略体育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我们的“体育梦”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