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

2017-06-21张菊弟欧伟明邓明红张金凤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川崎消失

张菊弟,欧伟明,邓明红,张金凤

(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300)

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

张菊弟,欧伟明,邓明红,张金凤

(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目的 探讨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均为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为2组: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50)与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观察组,n=50)。比较2组治疗后血清ZgA、ZgG、IgM水平及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清IgA指标、IgG指标、IgM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基础上,取丙种球蛋白加用,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丙种球蛋白; 小儿川崎病; 应用价值

川崎病临床以淋巴结肿大、皮疹、口唇皲裂、发热、指趾端皮肤改变等为主要特征,且常有冠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伴发,属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症,也是重要的诱发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原因,故受到国际医学界关注[1]。本病病程长,以往首选阿司匹林治疗,其可抗血小板聚集、抗炎,近年丙种球蛋白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其除可对血小板聚集抑制外,还可对血管损伤的免疫反应抑制。本次研究针对小儿川崎病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展开探讨,现回顾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川崎病患儿100例,均为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12岁,平均(3.2±0.9)岁,病程平均(2.2±0.4)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12岁,平均(3.4±0.8)岁,病程平均(2.1±0.5)年。组间病程等基线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1)口腔黏膜、眼结膜有充血、红肿表现;2)持续发热>5 d;3)手足有膜样脱皮、僵硬肿大、潮红;4)颈部淋巴结肿大;5)皮肤有皮疹、多形红斑等变化。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与上述诊断标准符合;2)患儿监护人均对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心、肝、肾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取阿司匹林口服,40 mg·kg-1·d-1,热退后3 d始减量,2周左右减至3~5 mg·kg-1·d-1,持续给药时间6~8周,至临床相关症状消失,依据治疗情况将给药量及给药时间适当增加。观察组:上述方案应用同时,取丙种球蛋白加用,即取1 g·kg-1丙种球蛋白单次静脉输注,2次·d-1,共用2 d。

1.5 指标观察

平均开展3个月随访,对比2组血清IgA指标、IgG指标、IgM指标水平(均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并统计对比2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清IgA指标、IgG指标、IgM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清指标对比

组别nIgAIgGIgM观察组500.9±0.3*19.8±3.2*1.5±0.2*对照组500.5±0.27.4±1.71.1±0.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2 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n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观察组501.6±0.3*2.4±0.2*5.3±1.4*对照组504.9±1.34.6±0.49.8±2.6

*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川崎病以中小血管大范围炎症为主要特征,并可增加冠状动脉损害概率,严重者,甚至诱导冠状动脉瘤发生,是儿童心脏疾病一种常见类型。现阶段,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有报道指出,在整个发病过程中,均与中性粒细胞有密切关联[2-3]。本病进入急性期后,检测中性粒细胞活跃性水平及数量,均有显著提升表现。中性粒细胞可损伤患儿内皮细胞,进而诱导血管损伤发生。相关调查显示,川崎病有冠状动脉损伤伴发患儿,与无冠状动脉损伤者比较,中性粒细胞数量居更高水平,表明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预测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可作为重要参考依据。本病临床以淋巴结肿大、黏膜充血、发热等为主要症状,主要特征表现在广泛血管炎和免疫系统异常活化两方面,可作为早期有效诊治依据[4-5]。

现阶段,针对本病治疗,国内外均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方案,可使临床症状有效改善,且对冠状动脉损伤有预防作用[6-7]。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丙种球蛋白可有效缩短上述症状缓解时间。此外,观察组血清IgA指标、IgG指标、IgM指标在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阿司匹林应用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使患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性疾病的风险明显降低。丙种球蛋白可对血管表面免疫反应抑制,主要是通过对血液内单核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相关受体封闭来实现,结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抗血栓形成、抗炎效果,可显著促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风险降低。

综上,针对临床收治的小儿川崎病患儿,在阿司匹林常规治疗基础上,取丙种球蛋白加用,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1] 晏萍兰,李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1366-1368.

[2] Kudo K,Hasegawa S,Suzuki Y,et al.1α,25-Dihydroxyvitamin D(3) inhibits 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expression and interleukin-8 production in human coronary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J].J Steroid Biochem Mol Biol,2012,132(5):290-294.

[3] 黎世坤.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14.

[4] Kanegaye J T,VanCott E,Tremoulet A H,et al.Lymph-node-first presentation of kawasaki disease compared with bacterial cervical adenitis and typical kawasaki disease[J].J Pediatrics,2013,162(6):1259-1263.

[5] 何俊峰.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182,186.

[6] 朴金花,金莲花,孙景辉,等.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5):480-483.

[7] 姚小花.不同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64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2):68-69.

(责任编辑:刘大仁)

2016-09-10

R725.9

A

1009-8194(2017)04-0079-02

10.13764/j.cnki.lcsy.2017.04.031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川崎消失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打丙种球蛋白能预防感冒吗?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消失的童年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
美永不消失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