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早期处理措施
2017-06-21王琼巴特
王琼++巴特
【摘要】烧伤患者体液的大量丢失及皮肤屏障的破坏容易发生休克及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往往伴有缺氧、一氧化碳中毒、呼吸道梗阻,严重者甚至发生呼吸衰竭、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极大的增加了烧伤患者死亡率。因此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早期恰当的处理及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烧伤;吸入性损伤;呼吸衰竭;早期处理
【中图分类号】R644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4.0.01
吸入性损伤是指吸入烟雾颗粒、热蒸汽或酸碱等化学物质引起口腔、鼻黏膜、气管、支气管甚至肺实质的损伤。在发生的吸入性损伤患者中,吸入烟雾的患者往往重于热力,常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导致的休克及缺氧是死亡的重要原因[1]。
1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原则
吸入性损伤多发生在室内密闭空间,有头面颈部烧伤患者应高度重视。吸入性损伤患者易导致缺氧及一氧化碳中毒,应尽快逃离现场,对疑有吸入性损伤者,应严密观察,立即高浓度给氧,补液,持续监测呼吸功能,早期判断病情,根据症状进行评估及临床分度后再进行吸入性损伤及烧伤全身治疗。
2 吸入性损伤的早期判断
2.1 轻度吸入性损伤
咽喉部不适感,无声音嘶哑及呼吸困难。病变限于口、鼻腔和咽部,可见烧焦鼻毛。
2.2 中度吸入性损伤
常伴声音嘶哑,发生呛咳,病变多累及咽喉部、气管,肿胀呈进行性,可发生呼吸困难,需要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2.3 重度吸入性损伤
患者在短期内发生低氧血症、意识模糊、呼吸窘迫、窒息甚至昏迷。病变多累积肺实质,常致肺不张、肺水肿。血气指标多异常,需紧急行气管切开术并预防呼吸衰竭发生。
3 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处理措施
3.1 补液抗休克
补充丢失体液,调节酸碱平衡,降低烧伤并发症发生率,大量补液可减少因组织灌流减少所致肺水肿的进一步发展。
3.2 监测指标
密切观察并记录其呼吸、脉搏、血压及血气等指标,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解除气道梗阻,可防止肺不张发生。
3.3 吸氧、雾化治疗
头面颈烧伤患者首先考虑用导管吸氧、面罩吸氧,雾化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使黏痰、气道分泌物易排出,达到清洁气道、湿化气道作用。
3.4 气管插管、切开
对于中重度吸人性肺损伤患者,可以早期行气管插管或切开,解除气道阻塞,防止进行性缺氧对呼吸系统和全身各系统造成的损害,也防止了因喉头水肿压迫造成的突然窒息。而且便于吸痰,利于气道分泌物和脱落气道黏膜的排出,保障患者翻身后的气道通畅及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是抢救危重烧伤患者的关键[2]。
3.5 手术治疗
为减少烧伤毒素的吸收,加快创面的愈合,降低脓毒血症的发生率,休克期后尽早行切痂植皮手术。
3.6 辅助呼吸
发生呼吸衰竭后使用呼吸机纠正呼衰较困难,早期采用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呼吸可以减少氧消耗及呼吸肌做功,确保氧供充足,有助于肺顺应性提高,预防肺不张。呼吸机常用模式:同步间歇指令性呼吸(SIMV)加压力支持,呼气末正压呼吸(PEEP)。
3.7 抗感染治疗
烧伤后皮肤防御功能减退,机体免疫下降,全身感染发生率高。早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控制感染发生率,后期加强患者痰及创面分泌物培养,依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3.8 心理宣教
心理治疗伴随烧伤治疗全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治疗的关键。烧伤患者常发生心理改变,产生焦虑、烦躁、失眠等负面情绪。积极诱导、劝慰患者,鼓励帮助患者走出阴霾,积极的面对疾病,协助进行功能锻炼[3]。
4 讨 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成熟,以及对烧伤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改进,烧伤休克及感染的病死率均下降,吸入性损伤已成为烧伤的重要死亡病因[4]。因此,在吸入性损伤的治疗过程中,早期病情判断及把握气管切开指征,加强对烧伤呼吸道的管理及早期呼吸机的应用,对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烧伤患者整体治疗水平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王锡华,叶祥柏,沈运彪.2606例烧伤病人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6:2395-2401.
[2] 路 卫,夏照帆,陈旭东.吸入性损伤后预防性气管切开与紧急气管切开的临床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3,19(4):233.
[3] 周爱华.43例在校大学生呼吸道烧伤临床护理观察[J].吉林医药,2012,33(6):1334-1335.
[4] 盛志勇,杨宗城.烧伤治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9.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