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官德思想的历史局限与价值

2017-06-21角云飞李妍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局限性

角云飞+李妍

【摘要】传统官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德配天、忠君爱国、以民为本、清廉勤勉、修身正己的思想。虽然传统官德思想在当下看来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其中一些精华内容对今天提升党员干部道德水平仍有现实价值和积极作用。

【关键词】传统官德思想 局限性 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B823 【文献标识码】A

传统官德思想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传统官德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了维护封建君权和官僚利益的工具,但其中一些精华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我国传统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德配天。君主的权力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在我国古代,政治与道德是被捆绑在一起的,将政治与道德衍生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联系起来,使道德发挥出更强的政治功能,从而将封建统治制度的政治目的、权力和秩序与封建道德融合为一体,从伦理层面保证封建君主统治的政治合法性。所以“德治”受古代一些思想家大力追捧和倡导,将其视为维系封建统治的关键所在。《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尚书·太甲下》有“德惟治,否德乱”的内容。司马迁通过先秦政权兴衰而得出了“有德者昌”“饰诈者亡”等结论。官德成为了社会安危治乱的决定因素,这种传统思想一直延续到近代。

忠君爱国。忠君爱国是我国古代为官从政的根本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忠君即对封建君主忠贞;爱国即报效国家,要求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中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国古代封建君主将忠君与爱国并驾齐驱,实现自身统治地位在臣民爱国的道德追求中变得更加巩固的目的。在“朕即国家”的专制集权统治下忠君才是本质。周时即有这种忠君的思想,“危身奉上曰忠”,汉代的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身以心为本,国以君为主”。司马光的“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把忠君观念推向极致。与忠君相联系的是报国,“以天下为己任”是古代士大夫代代相传的座右铭,更是官德的大美追求。我国古代官员的职责是治理好国家,以报国为己任,这是官员为官的目的,但一切都要求以忠君为前提。

以民为本。以民为本是我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在治理国家中倡导的基本政治观念,并作为封建官吏为官从政的必要要求和道德准则。我国古代有很多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论述,如《尚书》中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孟子》的《尽心章句下》中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古代官德中的以民为本内容,一方面是要胸怀爱民之心,做到爱民如子,另一方面要有养民之法,做到民富国强。今天我们仍可以从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中作一些借鉴,然而必须认清我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是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使民众感受压迫和支配,进而巩固统治地位所采取的政策。它不是民主主义,更与社会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为民做主与尊重人的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有着天壤之别。

清廉勤勉。古代官德思想要求官吏要将清廉作为其从政的根本,清廉也是衡量古代官吏官德水准的重要标尺。古人以“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是谓贪,贪则不廉,不廉就是败德。我国古代清廉的思想,一是强调“一朝玷污,终身玷缺”,要求官吏保持清廉,将为官清廉“畏人不知”列为次等,摒弃博取清廉名声的行为;二是注重节俭对保持做官清廉的重要性,“惟俭可以助廉”,认为不节俭必定贪腐。“居官不可作受用之想”,官员要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大力克制自己的欲望;三是禁戒贪污。汪辉祖在《学治臆说》中指出“以私用而亏官帑,实为侵盗”,徐栋在《牧令书辑要》写到“有礼物馈送,更丝毫不可受”。古代官德中的勤勉是要专心致志把政事处理地井井有条,一丝不可懈怠,为官一日就要尽职尽责。我国古代对勤勉的要求很高,一是强调尽心尽力,敢于负责。张养浩在《三事忠告》中说,“公家职务,一毫不尽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下”;二是要不图安逸,全部精力处理政事。“要当专心致志,朝夕以思,自邑事外,一毫不可经意,如声色饮燕不急之务,宜一切屏去”。

修身正己。修身正己是自觉地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反省,提升自身的品行,这也是我国古代官德对官吏提出的基本道德规范。我国儒家思想对“修身”非常重视,不仅有很多关于修身正己重要性的论述,还提出了一些修身的具体方法。儒家思想强调修身正己的目的在于将封建社会的道德要求,由必然性的外部权威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官吏个人德行的不断完善成为政治成功的杠杆,强调做好人是做好官的前提,先正己才能正人。《论语·宪问》中有“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论述。《论语·卫灵公》中提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我国传统官德思想的局限性

君主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官僚利益高于民众利益,君主专制和等级特权制等局限性使传统官德存在明显的糟粕之处,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愚忠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皇帝的圣旨高于一切,不论是否符合善恶,是否有违正义,是否符合民意,官吏单方面完全臣服于君主,强调对君主的愚忠。“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集中概括出了傳统官德愚忠和盲从思想的灵魂,这也是维持封建君臣关系的根本要求。传统官德变成了对强权和人身的奴性隶属与依附。

人治思想。法条刑律在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经实施,但在我国古代,法条刑律对百姓不对君王,可以说实施的是“君下法制”,法条刑律不能约束皇权,而是受皇权的统治,所以本质上是人治,人治思想导致我国古代官员唯君命是从。官吏的重视程度决定百姓的合法权益能否受到有效保护。

官本思想。随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秦汉后建立,民本思想逐渐被官本思想所取代,强调官吏是百姓的“父母官”,国家属于君主,君主的权力为“天”授。官吏在行使权力时,不需要征求百姓的意见,完全由其做主,对百姓的任何事情可以私自干涉,百姓利益的保障全靠“父母官”。利益分配受家族化君权和国家私有化的影响偏向于统治阶级和官僚私利。

我国传统官德思想的现实价值

我国古代官德思想存在的历史和阶级局限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传统官德留下一些精髓内容,如清廉、勤政、节俭等,对今天仍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清廉俭朴。清廉俭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是古代官德的重要内容。古代对官员清廉俭朴的德行要求也是当今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道德素质,更是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多元思想的冲击下,有的党员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影响严重,只有修身正己,保持廉洁自律,才会对腐败行为产生免疫力。

民本思想。我国古代政治生活中非常重视官民关系,认为是维护政权统治的关键所在,以民为本是古代官德思想的重要内容。虽然古代的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人本思想,在出发点等多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古代民本思想对官员的要求对当今仍有借鉴和启发价值。要将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深深植入党员干部的心中。

慎独正己。古代的慎独正己借鉴到今天,是要求党员干部谨慎行使手中的公权力,高度自律,注重自身的言行,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主动反思自身的不足。慎独正己在今天是自律精神的具体表现,要在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扬慎独正己的思想,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自身修养。

(作者分别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年。

②[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

责编/张蕾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局限性
滴水藏海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当代价值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浅谈视听技术在刑事案件测谎中发挥的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
新媒体在高职生政治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低星级酒店员工晋升制度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