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本科办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

2017-06-21闫绪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航天工业专业本科空乘

闫绪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本科办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

闫绪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航空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是培养空乘人员的重要阵地,在全国各高校争先开办空中乘务专业本科的背景下,本文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本科空乘专业为例,针对空中乘务本科专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从专业归属、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就业模式等方面提出对策,希望为我国本科空乘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空中乘务 本科办学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各航空公司的人才需求层次及标准不断提高,因此,我国高校出现一股开办空乘专业本科的热潮,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专业归属不明确、师资缺乏、对口就业率低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空中乘务本科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空中乘务专业本科办学现状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航学院率先创办了空中乘务高职专科专业,开创了我国空乘人才培养的先河。2003年南昌航空工业学院率先开创了全国首个空中乘务本科专业。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广西区内唯一的航空航天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依托广西民航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开设有商务英语(国际乘务方向)本科专业,2014年招收了首批学生,现如今在校学生已达30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有20所左右的高校先后开办了本科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

空中乘务专业属于特殊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本科专业,因而它的收费较其他普通本科专业较高,全国空乘专业学费基本都在每年万元左右,开办空中乘务专业确实能给高校带来一定数目可观的经济效益。高校对本科学生比例的要求让很多高校对开办空中乘务本科专业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空乘本科人才的培养似乎有欣欣向荣之势。然而我们看到,在这光鲜的外表下,却是问题重重。

二、空中乘务专业本科办学面临的困境

1.专业归属不明确。

空中乘务专业只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尽管各高校在招生时都对外宣称招收空中乘务专业本科生,但在全国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空中乘务专业。因此,空中乘务专业既不归属于普通本科专业,又不归属于艺术类本科。目前所有高校空中乘务本科专业无一例外地挂靠在其他专业名下,使其成了一个名不副实的专业。挂靠到艺术类专业后只能打着其他专业名称的旗号进行招生和面试,而另外一部分挂靠到普通本科专业的院校则连提前面试都无法进行,如桂航的空中乘务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国际乘务方向),未能挂靠艺术类专业导致考生只能通过高考文化课成绩报考,从另外一种意义上说,降低了生源质量,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甚至低于专科专业。即使将专业挂靠在艺术类专业的高校,最后招进来的这些学生艺术特长并不突出,文化成绩也不理想。2017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成为国内首家开设交通运输 (客舱安全方向)的高校,能否提前面试、其他高校能否按部就班等问题有待探究。由此可见,空中乘务本科专业的学生相比专科学生而言并没有质的提升。

2.无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申报空中乘务本科专业需要按照挂靠专业课程设置办学两年后方可转向空中乘务方向,造成资源浪费、师资混杂、专业建设混乱等问题。

表1 桂航空中乘务本科与专科部分课程设置对照

从表1可以看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本科专业商务英语(国际乘务方向)与专科专业空中乘务课程设置除部分英语专业课程外大同小异,实际上作为一门比较新的本科专业,大多数高校空中乘务专业本科培养方案都是依循专科培养方案。如何培养空中乘务本科生,缺乏统一的办学标准,缺乏统一的本科专业教材,缺乏新的教学思路。在全国应用型高校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建立空中乘务本科应用型课程体系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师资队伍缺乏。

目前,大多数本科高校人才引进均需要硕士以上学位,而空乘专业本身并无研究生,具有空乘经验的教师对实际操作比较熟悉,但往往缺乏理论基础,他们大多数只有本科以下学历;在校的理论教师缺乏空乘人员的实践工作经验,对空乘的具体工作流程和细节都不了解,虽然在科研和理论方面有所弥补,但大多都是纸上谈兵,缺乏说服力。这导致各高校人才引进步履艰难,无法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的缺乏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4.对口就业率低。

目前,部分培养空中乘务本科生的院校都面临就业渠道不畅通的问题。某些高校为了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用就业率吸引生源,而实质上的对口就业率,也就是升空率却远远低于就业率。航空公司进高校招聘的机会并不多,加上淘汰率之高,毕业生被迫走参加航空公司社会招聘这条路径,而社会招聘,空中乘务本科生不比专科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毕业生最后进了游轮、酒店、银行等。为了提高对口就业率,同时获取高价值的实验设备,部分高校被迫采取和航空中介合作,在学生面试上航空公司后给中介公司一部分收益,这种做法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空中乘务专业本科教育的对策

1.尽快完善本科专业名录和招生模式。

将空乘专业挂靠在其他艺术类本科专业下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既不科学又非长久之计,对于空中乘务专业本科的发展不利。只有设置到本科目录,才能实现专业的良性长久发展。高校不能为了利益而盲目地开设本科专业,专业的开设应符合学校的背景、市场的需求,对于某些无任何航空航天背景和专科办学经验的高校,应限制其专业的开设和招生。同时主管部门应该组织对空乘专业进行入校评估,对某些办学质量低下、就业差的高校予以责令整改,仍旧无法达到条件的坚决撤销,禁止那些为了面试将专业随便地挂靠在艺术类专业下的高校行为。其次,有些面试中为了追求高考录取率,录取未达到面试标准的考生,这是某些高校对社会和考生不负责任的表现。高校应加强前期的宣传,在面试中严格要求,宁缺毋滥,选拔优质生源,使专业发展得到良性循环。

2.探索全新的空中乘务本科教学模式。

空中乘务本科专业,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都应当与专科专业有所区别,以培养高端空乘应用型人才为主,高校申办专业应当选择具备较好的教学和实训条件,有一定的专科办学经验。开设本科专业,应去除当前功利化和随意性的做法,将招生和办学规模适当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实现精品培养的目标。开设空乘专业本科的高校应联手成立全国空中乘务专业研讨会,解决目前办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的空中乘务办学模式和课程设置,组织编写适合本科学生的教材,从关门办学的单一模式中走出来,在课程建设上充分考虑专业特殊性,不能按部就班,应加强学生艺术气息的培养,加强实践课教学,将原有不完善的课程重新分解重组,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和应用型课程改革的新模式,确保人才培养满足当代民航发展的新要求。同时,高校应该积极探索与航空公司的合作,借助航空公司的现有条件开展实践实践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省教学硬件的开支,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

3.调整人才引进标准,健全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空乘专业的师资比公办院校的更具有实践指导性,民办院校不受制度约束,大多数教师来自于航空公司具有丰富经历的退役空姐。而公办院校教师缺乏职业背景,具有职业资格的人才学历结构又不适应高等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空乘专业师资的引进是目前专业发展最大的瓶颈。高校应打破传统的招聘模式,如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于2015年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其师资队伍应向应用型转化,招聘时适当降低学历门槛,提高社会实践经验的要求,平衡人事制度与应用型教育。另外,也要将具有飞行经验的教师引进后鼓励其提升学历和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理论比较强没有工作经验的教师,选派其到企业进行学习和深造,打造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双师型”队伍。

4.完善就业模式,提高对口就业率。

空乘专业本科生相对于专科生有着学历、英语水平、综合知识等多方面的就业优势。然而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航空公司招不到人、高校学生没就业渠道。由于空乘专业的特殊性,高校应积极创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就业模式,提高对口就业率。首先,高校可以通过与航空公司直接合作订单班等方式,在提高对口就业率的同时做到资源共享;其次,高校应就空中乘务专业提前就业提出具体的方案,能否用航空公司实践课、培训课置换学分,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另外,高校教师是学生就业方向的指明灯,空乘面试具有一定的机会性和偶然性,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通过《空乘面试技巧》等课程培养学生就业的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信念。鼓励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同时尽量多地参加面试,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也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1]刘是今.我国空中乘务专业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05).

[2]陈玲玲.常态下高职院校空乘学生就业的几点思考[J].青年与社会,2010(3).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22).

[4]林彦.高职学校空乘专业何去何从——浅析空中乘务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8).

猜你喜欢

航天工业专业本科空乘
航天工业智慧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现状与航天工业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英国航天局发布《2018航天工业规模与健康状况》报告
1067名民航空乘人员健康体检情况分析
《航天工业管理》官方微博开通
西藏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新旧课程设置比较
中药专业本科中药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探讨
大连民族学院建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