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干部亲社会性原动力探究及长效模式建构
——以扬州大学为例

2017-06-21潘凌霄

文教资料 2017年11期
关键词:原动力高校学生干部

潘凌霄 陈 静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学生干部亲社会性原动力探究及长效模式建构
——以扬州大学为例

潘凌霄 陈 静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高校学生干部既是未来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管理力量来源,又是学校各学生组织的实践领导者,是沟通学校管理和普通学生大学生活诉求的重要桥梁。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具有明显的亲社会性,亲社会性是影响其德育成长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干部的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存在差异性,高校对这一群体综合素质培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探究高校学生干部群体亲社会性原动力,有利于建构高校优秀学生干部群体培养的长效模式。

高校学生干部 原动力 长效模式

高校学生干部指在高等学校的学生正式组织中处于一定的领导工作岗位、担负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任务、行使一定的服务职能的学生[1]。高校学生干部是各级各类高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的原动力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在工作原动力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干部不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共同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模式。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职能、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大的变化。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必然会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新问题。与此同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得到高度关注,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缺乏专门力量的深入观察与有效指导,其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广泛了解当下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的心理活动特点,准确把握他们从事学生干部实践的原动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调整和构建教育引领的长效模式,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

一、亲社会行为、原动力的定义

随着德育理念的不断丰富发展,亲社会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亲社会行为的定义最早是美国学者Weisberg于1972年在“社会积极形式考察”一文中首先创设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研究、分类,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和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甚至为他人利益而做出自我牺牲等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2]。高校学生干部不同于社会管理干部,他们的实践历练是兼顾学习的同时,要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和精力,为师生服务,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究其实践历练的本质,更多的是利他行为,也就是亲社会行为。

在组织行为学中,动力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鼓励和策动,使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期待的目标前进的过程。产生动力的力称为原动力。原动力分为外部原动力和内部原动力,外部原动力主要指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等,内部原动力主要指内心需要、精神安慰等。通过调研,分析高校学生干部亲社会行为原动力,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以建构优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长效模式。

(一)学生干部群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入职动机功利化

动机是意识主导机能,主体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内在原因[3]。高校学生干部的入职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将来工作中所要达到的目的,而日益展现出来的工作目的也能反映他们最初的工作动机。高校一些学生干部入职动机比较多样:第一,希望通过工作机会,增强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以在社会中尽快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位;第二,利用这个机会展现自我价值,满足成就感;第三,凭借这个身份赢得更多荣誉,在评奖评优中胜出;第四,真心想要为学校或班级的建设贡献一分力量。由此可见,高校一些学生干部入职动机呈功利化趋向,他们期望通过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获得更多的荣誉,而服务奉献意识淡薄。

2.岗位热情递减化

高校一些学生干部的心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最终会显著地体现在高校学生干部的具体行为活动之中。在实践中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随年级增长而减弱[4]。大一新生刚入学校,对待工作热情高涨,只是有些不熟悉事务;大二时,高校学生已经基本熟悉所有工作流程,但第一次经历换届等人事变动,有些焦虑不安;到了大三,高校学生干部由于面临升学和就业的选择,会陷入纠结困惑中,但是比之前两个阶段,这时会显得更加自信成熟,处理事情更加理性;大四时,高校学生的热情早已消磨殆尽,而且即将离开学校,不会再主动争取岗位锻炼机会。

3.心理角色冲突化

角色冲突是指个体必须同时扮演过多的不同角色,由于缺乏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所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冲突[5]。任何人在社会中都同时扮演着至少两个角色,高校学生干部也一样,即作为“成年人”、作为“学生”和作为“学生干部”的角色。学生干部需要在两者之间快速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将两者建立起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干部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干部不能同时满足众多角色伙伴的期待引起的。学生干部的角色期待不仅来自于老师和同学,还来自于自我期待。高校学生干部心理角色的矛盾冲突会对其身体心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生干部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法

项目调研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来说,调查问卷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受调查者是否有过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受调查者在这个过程中的具体感受。第二,受调查者成为高校学生干部的动机及维持长期历练的动力影响因素。第三,受调查者对学生干部因工作业绩而获得更多认可和鼓励的态度。

(二)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在扬州大学各校区随机发放,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52份。经数据统计分析发现,受调查的群体有48.4%来自大二,2.13%来自大一,42.55%来自大三,还有6.91%来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图一:扬州大学学生干部工作原动力来源调查研究

图二:扬州大学学生干部克服困难动力来源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有67.2%的调查对象将“学生干部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选为自己想要成为学生干部中最重要的因素,大大超越了第二重要的,有20.63%的学生选为最重要因素的“学生干部可以服务他人,获得自我满足感”选项。这两个选项的共同特点是具有主观性和非功利性,从高校学生干部的自身需要出发,有着一定程度的使命感,是出于学生对展现自己能力的渴望,以及对能够展现高校学生自我综合能力平台的需要。

另外我们发现,有81.48%的学生选择了“自身兴趣”为激励他们迎难而上的最大动力来源,而另两个选项道德约束和制度规定都被列为次要动力。自身兴趣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动力因素,比起其他约束条件,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干部在解决困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坚定信念,有效地完成学生工作。

三、学生干部亲社会性教育的路径

(一)确立服务师生的坚定信念

调研访谈对象基本覆盖扬州大学各校区。访谈对象指出:高校学生干部工作面临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如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团队精神,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足等。与此同时,由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和监督过程存在一些漏洞,部分学生心存侥幸,在利益的诱惑下,做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校级校规的实践行为。

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根源在学生干部自身。首先,学生干部应当树立为老师和同学服务的观念,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其理论核心是集体主义原则,所以学生干部的工作宗旨应当是全心全意为老师和同学服务。其次,学生干部应当坚定信念,在困难和诱惑面前绝不低头,坚持不懈,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在遇到困难时,发挥团队精神,结合群众力量,调动主观能动性,攻坚克难,圆满完成每一项工作;在碰到诱惑时,坚定信念,控制自己的私念,以集体利益为先,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最后,学生干部应当积极深入到普通同学中,留心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反馈给学校或老师,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深厚的群众基础。

(二)建立学生第三方评价机制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预防功利化倾向,必须进一步推动自我教育与榜样教育,建立干部评议制度[6]。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表明,普通学生对高校学生干部认识的主观成见很多,而对高校学生干部真实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状况缺乏切实体验。学生干部的身份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影响到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距离和关系[7]。高校可以鼓励普通学生也参与到学生干部工作中,感受真实的实践历练,从而减轻高校学生干部所面临的压力及来自同学的误解,获得来自普通同学的合理建议和理解。

此外,让普通学生深入体验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有利于良性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在这个评价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学生干部可以形成榜样机制,充分发挥先锋干部的模范作用。根据学生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认定评估,学生干部之间实施匿名评价制度,有效引导学生干部群体间的互相监督,提高综合素质。普通学生可以通过民主评议制度监督学生干部群体。对其中优秀学生干部进行推介,宣传事迹,形成良好的学习之风,对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及时采取措施,敦促改正。

(三)引导其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调研和访谈对象表示参与工作的最大动力是希望通过高校学生干部工作来锻炼、展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存在感,最终得到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收获。但是原动力是一种潜在的动力,具有冲动性、时效性和功利性。当高校学生干部群体遭遇挫折,或者工作成果不被认可时,高校学生干部群体很有可能会改变初衷。

高校和教师需要对学生干部工作的原动力因势利导,将这种潜在的原动力转变为长期的责任意识。组织培养,是我们进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最基本的途径[8]。组织中多种形式的培养活动,有助于学生干部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了解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这一步骤,高校学生干部能够较快地对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全面了解。同时,高校的统一培养对高校学生干部亲社会活动氛围的营造有积极意义,能够让高校学生干部在心理上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对自身更高的道德要求,促进高校学生干部之间的团结与和谐,最终帮助高校学生干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结语

高校学生干部实践历练具有显著的亲社会性,他们的付出与收获跟社会管理干部迥异。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学生干部的原动力激励学生干部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实现组织建设和管理目标。虽然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岗位实践原动力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功利性成分,但是随着高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以及高校学生干部多种评价机制的完善,这些因素将会逐步消失。以亲社会性原动力的激发和维持为追求,建构高校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长效模式,是培养社会主义优秀干部力量的重要路径,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管理人才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1]熊磊.加强高核学健干部队伍建投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4:1-2.

[2]寇彧,王磊.儿童亲社会行为及其干预研究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4).

[3][6]包为党,陈冬.高校学生干部中功利性思想状况的调查及分析[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4(2).

[4]裴丰庭,王魁,周大进,刘秀芳.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热情减弱的原因及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师文慧.高校学生干部心理角色冲突及调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8).

[7][8]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69,117.

江苏省2015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1117067X)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原动力高校学生干部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释放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动力
——广东省特级教师·江伟英
贾静雯:爱,是勇敢的原动力
阅读的原动力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QNX技术为MSI Global自动售检票系统提供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