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茅当先
——悠闲岁月"大"有可"为"

2017-06-21陈友望

艺品 2017年3期
关键词:肖像篆刻书画

文/ 陈友望

一茅当先
——悠闲岁月"大"有可"为"

文/ 陈友望

茅大为

近几年,他的印章总是嘉德篆刻艺术拍卖的一号拍品,时人誉为拍卖中的“一茅当先”。他编辑了一本自诩为“三无产品”的个人印谱,无书号、无出版社、无乡党名家序跋,只为以真实作品集结自己多年的真实思想、真实水平、真实探索。他为人爽直,古稀之年仍以“老顽童”“老愤青”之名笑傲江湖,直抒胸怀,自谓衰年开窍,老而弥乐。

篆刻、书画、鉴藏,体悟“游戏三昧”

茅大为在吴山铭楼有着自己的工作室,走进清雅闲适的房间,艺文书籍,红木家具,古砚奇石,银壶玉杯,盈架环列,自书“平常心”横幅悬于门墙,赵古泥刻的“游戏三昧”印拓则放大悬贴在落地窗上,康有为、沙孟海等名人书画充盈房间。“古稀之年,有此陋室,面对吴山,沐浴天风,刻章、书画、鉴藏,悟游戏三昧,会同道朋友,不亦乐乎!”

我们走进去的时候,茅大为正戴着两副眼镜,为朋友刻两方印,一为阴刻,一为阳刻。“年纪大了有些老花,刻铁线篆印得靠放大镜帮助啦!”一边奏刀霍霍,茅大为一边讲述着自己与艺术的缘分。“我出生在杭州,但祖籍在安昌。明代始建的‘茅家台门’还有迹可循,现被安昌政府立碑保护。”他笑着说,“小时候,父亲最反对我们习武,殊不知我们的发家祖先却是明朝万历年间的武举人。父亲结交了一些文化人,经常带我们观摩书画展览,家里古玩字画也有不少,因而耳濡目染,自小喜欢古玩文物。但我真正静下心来玩书法篆刻,已是改革开放后成家立业之后的事了。”

那时候,刚开放不久,日、韩的朋友喜爱中国的传统艺术,特别爱到西泠印社访问。为这些嘉宾刻章赚外汇,也成为当时一件对外交流的事。由于业务繁忙,茅大为就经常应邀到孤山西泠印社篆刻组帮忙。“那时候能有多少机会上手刻到佳妙的石材啊!而在那里却有大量佳石可供镌刻,另外还有篆刻组师友们的热情帮助,助我进步,真是乐在其中,兴趣日增。每天晚上,人家在看电视休闲,作为返城农民的我,却独自在自建的厨房兼书房小屋里钻研篆刻,直至深夜甚至天明。”邻居们常说,听到茅大为关锁房门的声音,就知道是后半夜了。他自谓“治艺以天分为君,勤奋为臣”。天赋高且勤劳的茅大为水平迅猛精进,连续九次入展国家级书画篆刻大展,顺利在1990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4年在朱关田和余正的举荐下加入西泠印社。

“印宗秦汉”,寻求简洁大气之美

古人云,艺术乃寂寞之道。由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茅大为的从艺之路比艺苑学子和体制编员艰辛有加。曾经有一度苦于瓶颈不能突破,认为古人的高度无法超越而心生封刀之念。一位圈中好友邀请他赴福州散心,游鼓山名胜,一路但见游人赏评摩崖题刻,兴致勃勃,心结顿开,大彻大悟:历代摩崖石刻,自汉以降少有佳者,为何绵延千年生生不息?因为后来者要开创生活,要寄托精神,要表现自我。“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高峰矗立,但求尽多学习,岂敢轻言超越?何况我的篆刻无门无法,虽忝列西泠,寄兴游戏罢了。”

“印宗秦汉”,茅大为篆刻追求高古。秦汉本用篆隶,而汉代更是篆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大量的印章传世。其中许多杰作,我们今天反复观赏仍然十分耐人寻味,为之叹服。茅大为曾写了这样一首诗:“横平竖直谈何易,精錾细镌志不移。诗文书画金石佳,清楚明白淡无奇。”在他心中,汉风浩荡,正气流传,秦汉印其实质就是简洁大气之美。但要做到这一点,又何其不易!

对于英才辈出的海上印坛,茅大为深心敬佩,认为以韩天衡、吴子建、徐云叔、陈茗屋、孙慰祖诸君为首的上海印坛较好地为继承发展中国印学做出了贡献,并写诗赞曰:“北派粗率浙派僵,岭南一二尚勉强。化古铸今中坚力, 不在学院在海上。”

古文字或书法的研习对茅大为的篆刻技艺有极大帮助。最近,他奔忙于一些博物馆,斥资搜罗一些金文拓片,“这是我这两年的研究重点,尝试为金文做一些小小变革,不知能否完成一定程度上较为标准的金文千字文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还可做些以前较少做的金文篆刻作品出来。”

前段时间,圈内一度热“肖像印”。茅大为不同意“肖像印”的定义,他认为应该属于版画的范畴,定名为“肖像刻石”。应亲朋的请求,他也试刻了一些,“我不刻伟人明星,刻的都是身边的人物,邻居、亲戚、朋友,玩玩也蛮有趣的。” 许多人认为刻肖像很难,但经过亲手实践的茅大为说,刻肖像只有一个要求:“像”。而篆刻是芥子纳须弥,难度大了去了。

“这些年来,我写字、刻章、画画,诗文兼修,还花大力气搞鉴赏。”他一直认为,搞艺术的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美丑不辨,好坏不分,作为艺术家如何能把握正确的方向? !”

衰年开窍,不胜欣慰之至也

茅大为为人爽直,有人笑称其为“老顽童”或“老愤青”。四十岁左右时大部分精力花在拍卖及艺术品鉴赏上,见多了书画圈的纷纷扰扰,他一直有心编纂两本书,一本畅谈中国书画的真伪鉴赏,一本记录艺术圈的趣闻轶事。“无奈当下批评风气欠正,为晚景平安计,只能止于腹议!”对于艺术圈的是非,茅大为爱仗义执言,倘有大不平,便拍案而起,讽刺挖苦,直抒胸怀发泄一通,也不怕得罪人!

茅大为常说自己是“返城农民”,每年他都要到萧山桃源乡去几次,那是他的第二故乡。“最难忘作为知青下乡的那段岁月,淳朴的农友对我情同兄弟,没齿难忘。我这里,常有知青朋友来聚会,感怀抒情,缅怀过去的那一段难忘的岁月。”

已到古稀之年,茅大为说自己不再为名利所羁绊,“十多年前,我退出书画交易一线,便进入所谓的自由王国啦!一门心思玩我喜欢的书画篆刻,足我所好,玩而老矣。倘得能有一两件作品流传后世,则不胜欣慰之至也。”

说是养老,简直焕发了艺术的青春!一盆清香的幽兰,两片古色古香的木雕窗花,凭栏可见热闹的吴山广场,远眺正是“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的城隍阁……静处红尘,衰年开窍,老而弥乐,悠闲的晚岁“大”有可“为”!

作者系《杭州日报》记者

茅大為篆刻一閑堂 一閑堂 三江藝術館 陶氏藝術

茅大為篆刻一枝書齋 力成 王自力 王維 容堂 快然足矣

茅大為篆刻曼公 山陰朱氏 梁章凱印 平安是福

猜你喜欢

肖像篆刻书画
地毯肖像
叙利亚肖像
去世66年后,他的肖像上了钞票
《肖像》
篆刻
小小书画廓
书画
书画
书画
《三十六计》篆刻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