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学会“做”数学

2017-06-20李彩霞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养成学习方式

李彩霞

摘要:学习数学不应该仅仅成为学生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熟练应用,理应鼓励孩子自己去经历学习的过程,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课程改革中,让课堂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激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改革;有效;学习方式;养成

基础课程改革,促进了我们这些奋斗在一线的青年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更突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数学课改实践中,确立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生本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做”数学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一、注重教学与生活有效结合

周玉仁教授在肇庆市作报告时指出:80年代的课堂教学是满堂灌,90年代的课堂教学是满堂问,而21世纪的课堂教学是满堂跑。“灌、问、跑”这三个动词足以体现了中国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教学风气。虽然我不太赞成满堂跑的课堂教学,但这个“跑”字却非常形象地、生动地反映了21世纪的课堂教学新气象,突出了新理念下生动具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景教学。丰富多彩应是数学的本色,因为现实的生活是千姿百态的。新数学教材改变过去旧教材的“繁、难、偏、旧、远离生活实际”的现象,而更多是源于生活的数学。游戏是一年级学生最熟练、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教学中,我喜欢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注重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接受能力往往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既能消除学生的疲劳,又能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如:一年级上册(人教版)(第96-97页)9加几的例题,9+3=□,教材配了一大幅插图,图中有小朋友在数牛奶的盒数。我在教学中,将它设计成一个游戏:让学生看算式表演乘公共汽车,然后进行心算口算训练:A生用逐一数数的方法数出来;B生用9加几的方法算出来;C生采用“凑十法”算出来;D生把9看成10,先把10加3得13,再用13减去1得12。通过这一表演活动,学生体会验到了学数学的乐趣,更体会到了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再如:在教学《位置》时,我让学生玩拍手和听反话的游戏:先左对左、右对右来拍,再左对右、右对左来拍;一人说向右转,另一人则做相反(向左)的动作。学生的兴趣活跃,充分地体验到了左右的相对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波利皮亚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与联系。”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数学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多用脑子去想、用眼睛去看、用耳朵来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用身体亲身经历、用心灵感悟和体验,把学数学变成了“做”数学。如:在学习8的组成和分解时,我简单地提出:“把8根小棒分成两份,一共有几种方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数一数,结果学生不仅完成得很快,而且经过在小组内交流又轻松地得到了7种不同的分法,有的学生甚至能看一种摆法说出两种分法。很显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很抽象的问题一下子就变得非常形象了,在“做”数学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学”数学的知识。

三、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呢?往简单的方面说,只须一句话,那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的基本保证,是改变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

习惯的培养,我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一是最基本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听(能集中听,能听懂)、说(能用基本的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读(发音清楚、准确)写(工整、规范)等,在训练中采取“小步子、低起点、齐监督”的办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学会收集数学信息、培养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对书本和问题的质疑、积极参与交流等。经过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能说出和找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计算方法,能列举出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正确发挥好课堂评价的功能

数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对学习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的根据转变。也就是说,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当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我在进行评价时,重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适当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你再想想,可能会说得更好!”等等,老师真诚的话语、鼓励的眼光能给学生无穷的力量。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开展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组长评组员等评价活动。我还采用记积分,争当小小数学家评比;奖红旗,争当回答问题小能手等,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激发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学习,发挥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新课标、新教材改变了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学生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学数学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将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第四期

[2]胡明根主编,《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成有信《教育學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叶圣陶1979年10月《学习不光为了高考》

[5]《小学教学研究》2006年第二期

猜你喜欢

养成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分析素描训练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航母舰员安全意识养成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