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7-06-20刘翠霞
刘翠霞
【摘要】目的 探析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参照组进行基础护理,实验组采用围术期护理干预,组间对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不同方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优于参照组,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远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后,效果良好,减轻了患者疼痛,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信赖和推广。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阑尾炎;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7..01
阑尾炎是外科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位居急腹症首位[1]。该疾病主要是由于阑尾管腔堵塞后细菌侵入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腹痛,发热,反跳痛,恶心呕吐及腹肌紧张等症状。在临床上治疗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开腹治疗和小切口腹腔鏡治疗。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是关键步骤。本文就阑尾炎手术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阑尾炎手术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参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5±8.4)岁,实验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6±9.6)岁,两组患者均排除患有各种精神障碍疾病和意识障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应用外科的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实验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患者进行手术之前,为患者及其家属简述术前的注意事项、手术流程、手术室环境等;对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信息做好了解;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评估,家属和护理人员多关心和鼓励患者,让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在术前指导病人深呼吸和床上活动,告知患者术前6 h禁食禁水,并在术前2 h给予葡萄糖,补充能量,且在术前不进行清洁灌肠,减少了患者的疼痛,保证了患者的睡眠舒适度,给患者及其家属简述清楚,避免患者出现紧张的不良情绪。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首先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调节好手术室内的温度及湿度,避免患者着凉,术中采取保暖措施,仔细检查心电监护是否良好,静脉通道是否通畅,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麻醉前给患者做好解释,告诉患者如有不适请立即告诉医生。
1.2.3 术后护理
在患者麻醉清醒后的6 h,给予温开水,肛门排气后,给予患者流质饮食,然后随着病情的好转变化,逐渐过度至普食,同时饮食应清淡不油腻,营养丰富的均衡饮食。术后早期营养饮食,可以改善术后胃肠道粘膜,促进肠蠕动的恢复。术后进行早期活动锻炼,可以防止肠粘连的发生,有效的减少了肠麻痹,同时还降低了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的风险。
1.3 观察指标
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
给予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各不相同,其中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4.9%,远高于参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由于护理方式不同,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见表2。
3 讨 论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是普外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发展较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引发出血、穿孔、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目前,在临床上治疗阑尾炎的主要方法包括开服手术和微创腹腔镜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在本文中,主要树立以“患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满足患者了的生理心理需求,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鼓励,增强患者的信心。
综上所述,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信赖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陆美华.65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2(07):52.
[2] 李爱萍.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效果[J].吉林医学,2013,12(2):425.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