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导入环节的设计

2017-06-20涂建良

知识窗·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试教次数比例

涂建良

好的课程导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设计出好的课程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笔者一直秉承“好课从导入开始”的教学理念,习惯在设计导入环节时反复打磨。

2016年,笔者有幸为参加培训的年轻教师上了一节研究课,教学内容是“比例的意义”。在导入环节设计上,笔者曾多次易稿。

第一次,仅为出示课题而设计的导入。笔者最初的设想是:利用多媒体出示南昌市沙湖公园一处景色——剑匣亭的照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幅照片,你们觉得美吗?”“一个偌大的剑匣亭能在一张小小的照片上呈现,在现实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如工程师设计一个细小的零件,常常要在一张放大的图纸上展现出来,这些都要运用一个新知识——比例。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然后,笔者出示课题,进入下一个环节。

这样的导入设计简单明了,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照片引入,渗透爱家乡的德育。但是,这仅起到揭示课题的作用。

第二次,试教时“卡壳”的导入。最初的设计就这样被自己否定了,于是笔者又想:学习比例知识的基础是学生第一学期学习的比的知识,何不借助比与比例的关系,由比来导入比例呢?笔者脑海中又浮现出这样的构思:仍然利用多媒体出示剑匣亭的图片,为了让学生看得更清楚,笔者可以放大照片,其中一张放大的图片是没有按照比例放大的,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没有按一定比例放大的图片是变形的,而按照一定比来放大或缩小图形后则是不变形的。然后,笔者根据图片的长和宽,分别写出原图和放大图之间长和宽的比,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比之间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说明比例的意义。

改进后的导入设计是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入手,逐步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笔者原以为设计并无漏洞,所以就用这个设计方案在江西省丰城市石滩中心小学进行试教。但在试讲时,学生面对放大的图形,竟不能及时找到没有按比例放大的图形,导致课堂教学过程平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次,超乎预设值的导入。试教不顺畅,究其原因是照片导入的过程复杂,设问不明确,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导致的。为了更有效地从比导入比例,笔者又重新设计:从师生拍手游戏开始,在游戏前,笔者先告知学生:“老师拍手的次数与你们拍手的次数要成倍数关系。”第一轮:学生先拍了3次,笔者接着拍了6次,并要求学生记住这样的倍数关系;第二轮,先由笔者拍10次,接着全班学生拍了5次,笔者及时提问:“你们为什么拍5次?”同时,笔者将两轮拍手次数3、6和5、10板书出来。这时,笔者一边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游戏蕴藏着一个新的数学知识。”一边板书出课题“比例”,然后继续说道:“看到课题,你们能想到什么?对,比例肯定与比有关系。那么我们研究比例就从比开始吧。”接着,笔者又提问:“你能从我们刚才得到的3、6、5、10四个数字中找到两个比吗?”这种开放式提问让学生兴致大增,纷纷找到了第一轮师生拍手的次数比和第二轮师生拍手的次数比,甚至有的学生竟然发现了比值相等的比。笔者暗自高兴,这不正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吗?在笔者及时引导下,学生自然地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揭示了比例的意义。此时,有的学生还能写出不同比例,豐富了对比例概念的认知。

综上所述,好的导入环节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拍手游戏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拥有思考的空间;好的导入环节要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如果教师设计的导入环节与教学内容联系不紧密,甚至无关,只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导入自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拍手游戏紧紧抓住了新旧知识间互相联系的支点,把倍数、比和比例联系在一起,由比的知识推进到新知识比例的意义可谓水到渠成。此外,好的导入环节的设问应有利于推进教学。教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导入方式,一定少不了提问,而提高提问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石滩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试教次数比例
最后才吃梨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用比例解几何竞赛题
猫星人处处都是黄金比例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
如何在IMS网络中计算呼叫接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