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汉字及其教学综述

2017-06-20温艳楠

东方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汉字教学

温艳楠

摘要: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近些年来的发展,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2005年——2015年近十年以来,发表在《世界汉语教学》上的文章,发现近十年以来汉字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汉字构形意识;汉字特征与汉字教学;“语”和“文”的关系;汉字策略训练。

关键词:汉字特征;汉字教学;策略训练

一、引言

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点到今天已经毋庸置疑。在汉语教学中,汉字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广大的对外汉语有关人员都在积极探索一种更好的路子以期可以更顺利的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本文检索了《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2015年这十年间刊载的关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方面的论文,希望以小见大,从中把握对外汉字研究的最新方向和前沿动态,来帮助我们的对外汉字实景教学。

二、汉字构形意识的研究

从心理学上来说,留学生学会汉字的速度首先与自己的意识有关,对汉字的分解速度和汉字的记憶速度是有一定关系的,而王建勤 (2005)先生通过模拟研究,探讨了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和语言发展水平的关系,并且进一步研究了汉字结构发展对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影响。他得出的一个推论是外国学生的汉字构形意识萌发似乎晚于中国小学一年级儿童,而汉字构形意识的发展应该要有一定的识字量作为基础,并且认为,不仅要关注常用汉字频度,更要关注汉字实际出现频次,即任务频次。郝美玲 (2007)采用纸笔测验,来进一步考察留学生部件意识及留学生部件位置意识发展的先后顺序,系统的讨论了部件意识是如何随着汉语水平的发展而发展的。该研究得出结论,部件的位置意识萌芽较早,但在学习汉语的第一年一直处于发展中,一年以后部件的位置意识趋于成熟稳定,该结论与王建勤(2005)采用计算机模拟得出的结果一致。而留学生部件意识的发展晚于部件位置意识。为此,作者给出建议:确定常用汉字等级表;编写对外汉字专门教材。

三、汉字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

(一)微观上

中国的文字是意音文字,并不像英语一样是全部的字母,这种定位就决定了汉字的特征和印欧语系的表音文字不太一样。李俊红、李坤珊 (2005)以美国杜克大学中文起点班(双轨制设课)为例做了研究,首先做了汉字部首识别测查,发现“ABA学生”(零起点无华裔背景美国学生)局限于已经学过的部首字;“ABC学生”(零起点有华裔背景)已经开始有类推的意识,ABA学生对于部首只能出现在一级部件的意识不如ABC学生强;ABA学生没有清晰的部件界限,有时从汉字中抽取一个并不独立的块(笔画组合)作为部首。对部首理解功能做了测查,ABC学生对意义的理解可以做出一定的引申,同音字和多义词的影响相对要小一些。经过两项测评,作者认为,“较之ABC学生,ABA学生一般没有对汉字构形进行有理拆分的强烈意识,即只有“部分”、没有“部件”的概念。”最后,作者又对部首和汉字认知做了研究,各种媒介对于汉字识读效果从优到差的顺序为:图画—混合—例句—意义;各种媒介对于意义理解效果从优到差的顺序为:混合—意义—图画—例句,认为部首在帮助识字写字方面作用是很大的。总结后得出结论:“利用偏旁部首”才是一种教授汉字的真正的方法。徐彩华 (2007),对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发现留学生汉字分解能力的形成大致需要一年。三个月时达到“知觉分解”水平:左右、上下结构分解快,综合结构其次,包围结构再次,此时分解主要受汉字知觉分解难度的影响。实验发现母语背景在学习早期影响汉字分解的速度,汉字圈学生速度更快一些;但母语背景对汉字分解的类型特点没有影响。黄伟 (2012)对汉字的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做了研究,研究采用“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语料,对数据采取了取自然对数的方法,最后研究得出结论在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习者的书写任务中,笔画数效应显著,部件数效应和结构类型效应不显著。独体字错误率显著低于合体字错误率;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包围结构字的错误率依次递增;独体字中,少笔画字和中笔画字的错误率显著低于多笔画字的错误率;合体字中,少笔画字、中笔画字和多笔画字的错误率显著递增,2部件字、3部件字和多部件字的错误率依次递增。李运富 (2014)认为汉字难在它的形体以及部件之间的关联,其中汉字功用的多样性才是难中之难。通过与英语的对比分析,认为汉字呈现出三维的特点,从形体、理据、功用等三个角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汉字教学的重中之重应该放在汉字的功用上,即汉字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二)宏观上

万业馨 (2007)从汉字的符号体系入手进行研究,认为汉字的认识要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也就是先认识整字,指了解字词间的约定关系;然后分解字形,进一步理解部件与整字间的联系(或读音,或意义范畴),再回到整字;认为应该正确引导学习者,不仅要将汉字的主体的形声字的全貌客观的展示给学习者,还要深入讨论及研究规划。最后得出结论:不仅要认识到汉字作为语言符号的本质特征,还要认识到它鲜明的形体特征。并提出了字库和词库是认识汉字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施正宇 (2008)正式提出了建立教学词库和字库的概念,以词的使用频率和字的构形规律为基本线索构建教学词库,梳理与之相关的教学字库,做到字词兼顾,并在语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汉语能力和汉字能力。万业馨 (2015)以《中国字·认知》为例对如何打破汉字教学瓶颈进行了讨论,认为首先要对汉字是一种符号体系有比较清楚的认知,还要选出学习者必须了解的部分,其次要进行教学总体设计,并且要把在实践中了解到和收集到的学生信息认真总结,并作为设计教材的重要参数,最后不断完善。

四、“语”和“文”的关系

江新(2007)在汉字的认和写谁先行方面做了研究,他认为,“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有利于学生识字,并且有利于学生写字。万业馨(2012)对拼音是否可以先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拼音先行可取并且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是由汉字单音字词多的特点和汉字本身的复杂情况决定的,但是拼音是不能完全取代汉字的,这不仅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有关,也是历史的选择,虽然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不能确定拼音是否会最终取代汉字,但现如今汉字仍然是学习和我们使用的工具。

五、漢字策略

马明艳 (2007)对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进行了个案研究,从书写错误、字形策略、记忆策略、应用策略、复习策略、归纳策略等角度,分析了该个案汉字学习策略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认为汉字书写量影响汉字书写法的掌握,呈现负相关的趋势,学习策略的选择对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学习策略对汉字的关注是从整体发展到局部的,而且学生的认知顺序和教学顺序并不一致。柳燕梅 (2009)对汉字策略训练的必要性、可教性和有效性等进行了研究,认为有必要开展策略教学,学生对它们基本持肯定态度,策略训练不仅是可教的,而且有计划地开展策略训练是非常有帮助的。

六、其他

江新(2005)探讨了非汉字圈双字词的频率效应,结果发现整词和字的复现率都会影响学习效果,而且基本呈现正相关,为此,作者认为出现频率应该称为字词选择的重要标准之一。刘英林、马箭飞(2010)研制《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倡导汉语国际教育的通俗化、大众化、普及化;大力破解“汉语难学”的瓶颈问题;将汉语音节引入国家标准,首创音节和汉字、词汇三维基准新模式;推行“普及化等级水平”,统筹考虑等级划分、等级水平与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是一项伟大的语言学工程。戴媛媛(2014)对高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作文正误字做了对比分析,选取了“非汉字文化圈学生错别字数据库”中的586篇语料进行统计,其总用字量达到《大纲》要求,甲级字和乙级字的掌握情况比较好;常用字的使用频次较高,对留学生来说,高频错别字相对集中。

七、结语

总的来看,最近十年以来,汉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汉字的特点研究与汉字教学方面,呈现比较好的发展趋势,关于汉字偏误分析和汉字策略训练的研究比较少,关于汉字教材的研究就更少了,虽然有学者提出设计专门的对外汉字教材,不过由于汉字的特殊性和汉语本身的特殊性,设立专门的对外汉语教材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过在汉字教学方面结合汉字的各种特点综合教学,以上论文又给我们提出了汉字教学的新思路,作为一门新学科,汉字及其对外汉字教学还有很多亟待我们去发现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模拟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

[2]郝美玲,《留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萌芽与发展》,《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3]李俊红,李坤珊,《部首对于汉字认知的意义》,《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4期。

[4]徐彩华,《外国留学生汉字分解水平的发展》,《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5]黄伟,《字形特征对汉字文化圈中高级水平学习者书写汉字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1期。

[6]李运富,《汉字特点与对外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3期。

[7]万业馨,《从汉字研究到汉字教学》,《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8]施正宇,《词·语素·汉字教学初探》,《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2期。

[9]万业馨,《如何打破汉字教学的“瓶颈”》,《世界汉语教学》,2015年第1期。

[10]江新,《“认写分流、多认少写”汉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

[11]万业馨,《略论汉语拼音和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和关系》,《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

[12]马明艳,《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13]柳燕梅,《汉字策略训练的必要性、可教性和有效性的实验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9年第2期。

[14]江新,《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对非汉字圈学生双字词学习的影响》,《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4期。

[15]刘英林,马箭飞,《研制<音节和汉字词汇等级划分>探寻汉语国际教育新思维》,《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

[16]戴媛媛,《基于语料库统计的高级阶段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正误字作文对比分析》,《世界汉语教学》,2014年第3期。

猜你喜欢

汉字教学
泰北华裔儿童学习汉语的特殊性
《说文解字》与汉字形体分析对汉字教学的一些思考
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的汉字教学模式的探讨
留学生书法课中的汉字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浅谈零基础留学生的汉字教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多媒体技术在幼儿识字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短期汉语培训背景下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论汉字偏旁部首在改善留学生汉字畏难心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