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症脑血管病42例效果分析
2017-06-20吴振宇
吴振宇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症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急救中心收治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症脑血管病的效果。结果 患者42例急救时间维持在(8~48)min,急救反应时间(17±4)min,急诊室到病房(30±7)min,症状缓解(4±0.5)d,死亡11例,发生后遗症17例。结论 急诊绿色通道可缩短延长生命时间,得到的疗效较理想。
【关键词】急诊;绿色通道;急救处理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9.0.01
重症脑血管患者发病较急促,死亡率较高,临床上容易出现感染、昏迷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巨大影响,已经成为急救中心的主要诊疗对象,成为了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由于该病较急促,而且病因复杂,病情发展较快,所以并发症情况较严重,病死率较高。急诊绿色通道是一种新型的救治机制,可争取较多的抢救时间,疗效理想,本次主要探讨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5月急救中心收治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所有患者均出现大范围脑出血,出血部位主要位于脑干、丘脑和基底等节区,而且容易出现大面积梗死,患者42例中,脑栓塞3例,混合型脑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出血26例,大面积梗死5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8~86岁,平均(56.9±5.6)岁。临床表现突然昏迷、血压升高、全身大汗、或高热,呼吸短促。
1.2 方法
(1)侧位:急救中心24小时接收重症脑血管患者,对患者进行侧位的检查,立即开展各项检查,实行先急救后交费;
(2)给氧和用药:给患者吸入一定的氧气支持和药物支持,加强急救中心各项工作配合,开展急救预报制度;
(3)监控各项生命体征:急诊科、神经外科协同开展,保持呼吸通畅、建立静脉通道、调整血压、严格监控患者在临床上的各项生命体征[2]。重症脑血管患者由于病情较严重,可直接进入急诊,由专人开展头颅CT检查,明确病变部位并开展血型、生化类检查,必要时由专业急救人员会诊,了解患者病情,并结合患者情况做好手术各项准备,制定合理的手术操作方案,缩短急救时间,当生命体征稳定后收入住院。
(4)现场急救与转运:接到120呼救,迅速出诊,抵达现场,现场实施急救并转运患者,到医院后,做好交接的工作,制定严格的急救工作制度。
2 结 果
患者42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死亡11例,发生后遗症17例。见表1。
3 讨 论
脑溢血患者急性期发作死亡率可达40%。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一旦发病,必须早期进行处理,避免疾病恶化。现阶段,临床上对二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一般使用脑内穿刺抽吸及超早期手术等方法操作,一般在患者发病6~24 h后可消除血肿,减少了脑组织受压情况,恢复了脑功能。因此开展急救对重症脑血管及外科手术患者具有较大意义。
急诊绿色通道是救治重症脑血管疾病所开展的一种机制,目前已经得到全国各地急诊人员的重视,成为医疗急救中心给急诊重症患者提供的高效服务体系,主要目的是给患者争取较多的抢救时间。通过建立急诊绿色通道积极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开展救治,缩短了诊断、转运、治疗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可以让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治疗,给危重急救创造了较高的条件,体现了急诊救治绿色通道安全、快捷的作用[3]。
现阶段,急救系统模式主要由患者家属拨打急救电话,然后由医务人员到家中接诊,结合患者病史启动急救中心内部急救系统。开展此过程时,由于急救前出现的急救信息沟通问题较多,容易出现信息断链问题,占用了大量的诊治时间[4]。
急诊急救工作主要面对的是病情较严重的重症患者,时间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构建急诊绿色通道,节省较多的急救时间。本次主要对急诊绿色通道救治重症脑血管病42例进行分析,首先制定了急救预案,并从接诊、现场急救、中途转运及内部急诊等方面开展规范性和连续性救治,保证了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控制了颅内血压,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了监测,主要从现场急救及转运急救治疗两方面开展救治,延长了急救时间、急救到病房时间及临床恢复时间,得到的效果较理想。
综上所述,急诊绿色通道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很大作用,给患者赢取了较多的抢救时间,得到的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祖国友,付丽娜,马煜东.急诊绿色通道在重症创伤救治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5,1(07):182-183.
[2] 刘晓林,梁隆斌.危重症患者急诊绿色通道的一体化管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6,1(08):1156-1158.
[3] 卢 智,朱道平,彭四维.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急诊绿色通道下采用血管内介入灌注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6,1(09):68-69.
[4] 赵红梅,吴一晨,谷慧平.急诊绿色通道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9(33):96-99.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