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端配合局部压痛点取穴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2017-06-19齐建华韩宝杰蔡斐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先兆偏头痛远端

齐建华,韩宝杰,蔡斐



远端配合局部压痛点取穴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临床观察

齐建华1,韩宝杰2,蔡斐2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目的 观察远端配合局部取穴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纳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循经远端取穴加局部压痛点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治疗,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麦-吉疼痛问卷(PPI)等观察指标进行科学评价,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循经远端取穴配合局部压痛点针刺与传统针刺取穴治疗对偏头痛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前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本研究结果对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偏头痛;针刺;远端取穴;穴,阿是;压痛点;穴,丘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偏头痛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其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偏头痛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临床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的头痛,多呈单侧分布,常伴恶心和呕吐,伴有或不伴有眼前闪光、视野缺损及麻木等先兆,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发作性头痛、自发性缓解、反复发作、间歇期正常,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1-4]。因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故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是对症治疗,患者常常因药物不良反应和反复发作而痛苦不堪,故转为求助中医治疗,其中针灸疗法通过对经脉气血的调节,取得了良好的疗效[5-7]。为了进一步探索针灸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本课题从针灸的取穴方法出发,提出远端取穴配合局部压痛点取穴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力求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收集病例60例,全部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针灸科门诊和病房的患者,经相关专业人士明确诊断为无先兆性偏头痛,既往有偏头痛的病史。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性别构成行卡方检验,>0.05;两组年龄、病程均经秩和检验,>0.05。故两组一般资料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采用国际头痛协会(IHS)(2004年)《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包括①至少有5次发作。②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 h。③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a单侧性;b搏动性;c程度为中或重度;d日常活动会使头痛加剧或因此而避免此类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④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a恶心和/或呕吐;b畏光和畏声。⑤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8]。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65岁。③患者志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根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入选时或入选前一年内行头颅CT/MRI均正常。

1.4 排除标准

①偏头痛可能由如下疾病导致者,a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变态反应、中毒等;b五官疾病,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智齿冠周炎等;c颅内器质性病变,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其他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类型。②合并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感染及出血,不能坚持治疗或依从性可能不好者,如严重畏惧针刺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治疗前15 d内服用过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者。⑥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试验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在偏头痛疼痛部位和风池穴附近探寻结节性压痛点,当触及到酸痛硬结时,如果用手按压后疼痛有所缓解,随即用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刺向硬结部位,施以一定的捻转泻法,得气后退至皮下,更换方向,分别向前后左右方向斜刺后浅留针,然后再针刺双侧远端丘墟穴,均留针30 min,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刺法治疗,取双侧率谷、太冲、外关、太阳、头临泣、四神聪、风池[9](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的穴位定位取穴)。用0.30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刺,以患者有酸麻重胀得气感为度,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本量表从无痛到最痛分为0到10,每次治疗后评价,由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自行划分。

简式麦-吉疼痛问卷(PPI),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对患者进行评估。

3.2 疗效标准

参照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疼痛积分疗效标准[10],疗效百分数=[(治疗前头痛指数-治疗后头痛指数)/治疗前头痛指数]×100%。

基本恢复:疗效百分数为90%~100%。

显效:疗效百分数为55%~89%。

有效:疗效百分数为20%~54%。

无效:疗效百分数为20%以下。

3.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s,分)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306.41±0.703.00±0.421)2) 对照组306.50±0.624.01±0.71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与对照组比较2)<0.05

3.4.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中青年期为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史[11-13]。偏头痛对人体有着相当严重的危害,它不仅会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14]。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20世纪80年代以前,血管源学说占主导地位;而目前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被认为是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主流学说;应用皮层扩布性抑制学说解释偏头痛先兆的产生亦得到许多学者的认可。多种血管活性物质、核转录因子-kB (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kB,NF-kB)、炎症因子及c-fos基因等在偏头痛发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当前我国偏头痛诊治的现状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诊断混乱和防治不规范,西医治疗偏头痛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和完全根治的方法,临床多数仅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缓解疼痛,且常常会引起较多的副反应[16]。而针刺能够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在临床针刺过程中,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调气、治神,能够促使机体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和5-HT、吗啡样物质等神经递质,以及某些无机离子如钾离子、组织胺等[17]。这些物质参与镇痛机制,发挥着镇痛作用。针刺取穴对针刺的治疗作用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临床上针灸取穴规律无外乎于局部选穴和远端选穴[18],探讨这两者的关系一直是针灸临床研究的一大课题。

本课题通过观察远端取穴配合局部压痛点取穴与传统针刺取穴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的疗效,为临床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头痛的穴位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及临床参考价值。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改善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得出远端取穴配合局部压痛点取穴法对于针刺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具有较为良好的疗效。局部压痛点针刺治疗通过对局部软组织进行多层次的针刺,松解局部的软组织粘连、疤痕及挛缩,从而改善局部因缺血缺氧而产生的疼痛,临床起效较快[19]。无先兆性偏头痛一般均为反复发作性疾病,具有较长的疼痛病史,对于此类陈年痼疾,多在疼痛局部有相应的病灶,应先清理局部的压痛点,将疼痛部位的始作俑者击溃,再选取足少阳经远端原穴丘墟,以疏通全身气机[20-22]。查阅古代多种文献,针灸对于偏头痛的产生多从足少阳胆经论证。《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因此,当五脏六腑发生病变时,可选用相应经脉上的特定穴位进行治疗。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五》中“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络图”在叙述胆经原穴和肝经络穴配伍治疗的病症中提到“面体不泽头目疼……须向丘墟蠡沟取。”[23]丘墟为足少阳经原穴,故其有调整脏腑经络虚实的功能,针刺丘墟能使三焦原气通达全身,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24-26]。远近配合取穴既有效地解决了局部病灶的问题,又疏通了全身气机,增强了机体整体的调节作用,加强了穴位对剧痛的抑制作用,从而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也印证了中医治疗特点中的“整体观念”。人体一身经脉相贯通,主血周流一身,故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语。故疾病虽然呈现出局部疾患,无论用药施针仍要兼顾一身之正气。本课题从整体出发,采用远端取穴结合局部压痛点取穴法,远近配合,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对以后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王立群.针刺治疗偏头痛83例疗效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0,27(1):48-49.

[2] 王谨敏,吴成瀚,吴松鹰,等.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267-268.

[3] 曹静,樊永平.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 983-984.

[4] 詹来英,刘琳,付风珍,等.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4,(3): 8-10.

[5] 周建伟,赵菁菁,张颜,等.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的现状与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9): 1022-1024.

[6] 郭惠环,郑定容,林少玲,等.复方丹参配合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9-50.

[7] 陈强,于明,韩薇,等.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MMP-9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3,(21):2644-2645.

[8] 旋静,辛琪.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9):142-143.

[9] 杜元灏,董勤.针灸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37.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6-37.

[11] 刘东,万琪.偏头痛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289-292.

[12] 倪健强,赵红如,王辉,等.遗传背景对偏头痛临床性状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 21(5):357-360.

[13] 尹延英,徐严明.偏头痛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11):697-699.

[14] 郭丽.针刺治疗偏头痛机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3):49-50.

[15] 谭亮,樊光辉.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9):571-572.

[16]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6.

[17] 李舜伟,李焰生,刘若卓,等.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7(2):65-67.

[18] 张春燕,江娟,滕善梅,等.针灸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0):1596-1597.

[19] 何剑炜.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3):76-78.

[20] 张勤.深刺丘墟与丘墟前后敏感点治疗肋间神经痛40例观察[J].光明中医,2000,15(5):39-40.

[21] 刘芳琴.针刺丘墟透照海穴治疗胸胁痛l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5):9-10.

[22] 黄迟艺.针刺丘墟透申脉治疗脑卒中后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8):951-954.

[23] 陈慧敏.针刺少阳经特定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29-30.

[24] 张丽华,王艳君.点按丘墟穴及踝关节抗阻训练对脑梗死后足下垂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3):1412-1413.

[25] 贾春生,马小顺,石晶,等.电针丘墟穴治疗偏头痛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7,(9): 814-817.

[26] 张书芬,李海虹.针刺丘墟透照海治疗胁痛的体会[J].中医药学报,1997,(4):36.

Clinical Observations on Acupoint Selection at Distant Places and Local Tenderness Points for Treatment of Migraine Without Aura

1,2,2.

1.300193,; 2.300193,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cupoint selection at distant places and local tenderness points in treating migraine without aura. Method Sixty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to two groups, 30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distant points selected along meridians and local tenderness poi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upuncture at conventionally selected points.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using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the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 Result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pain score was lower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0.05).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3.3%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5). Conclusion Both acupuncture at distant points selected along meridians and local tenderness points and acupuncture at conventionally selected points have a certain therapeutic effect on migraine, but the former produces a better effect than the later and can markedly relieve the p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patients.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Migraine; Acupuncture; Distant acupoint selection; Point, Ashi; Tenderness point; Point, Qiuxu(GB40)

1005-0957(2017)06-0723-04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6.0723

2016-1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3143)

齐建华(1992—),女,2015级硕士生,Email:1134892292@qq.com

韩宝杰(1964—),男,主任医师,Email:297580467@qq.com

猜你喜欢

先兆偏头痛远端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先兆流产,别害怕
先兆流产的三个药膳方
夏困当心中风先兆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40例
以先兆型偏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CADASIL(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