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由的童真世界 诗意的精神家园

2017-06-19田雪梅

求知导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社戏精神家园真善美

田雪梅

摘 要:《社戏》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节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社戏》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群纯真善良的农村孩子的形象。文章即以“自由的童真世界 诗意的精神家园”为主题,就文本所塑造人物的真善美的艺术品格加以品读与赏析。

一、面向内心的写作态度

一般而言,小说有许多种叙述艺术,既可以是超脱世俗的隐喻式,又可以是面向内心的写实式。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其叙述艺术大多都以隐喻式为主,即作者通常以旁观者身份呈现,仅仅以讲故事的形式影射出社会现实,而不泄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也不与读者进行亲密的交流。而《社戏》则是一篇典型的寫实式小说,该文章以自传体的形式详细叙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适当地加入了细致的内心感受描写,使读者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进入真善美的意境中去。在《社戏》这篇文章中,鲁迅试图将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以“我”之口说出,如“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等。通过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传达给读者,使读者真切体会到童年的社戏带给作者心灵的慰藉,让人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与乐趣。

二、崇尚良善的写作目的

《社戏》一文中,野外看社戏的经历之所以让“我”终生难忘,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获得了看戏的权利;第二,在因没有雇到船而无法去看戏的关键时刻,得到了聪明的小伙伴的帮助。而在对由于没有雇到船无法去看戏的失落情绪进行描述时,鲁迅这样描写道:“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孩童时期一个儿童应有的执着与天真。“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尽管“我”很想听从母亲的话,但儿童的执拗心理还是促使“我”以无言表达了自己的抗议“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庆幸的是,最聪明的小伙伴双喜帮“我”解决了不能出门看戏的苦恼,并以“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接触了母亲的担忧,帮助我实现了看社戏的愿望。“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达成心愿的“我”甚至在去赵庄看戏的途中产生了梦境,还出现了幻听,“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社戏对于“我”的吸引力显而易见。这一段鲁迅以儿童的视角,对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极其细微的描写,不仅勾勒出故乡的美丽画卷,更刻画出孩童的纯真、善良、可爱,给读者带来一种真善美的意境。

三、追求永恒的写作原则

鲁迅在写作《社戏》这篇小说时,遵循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原则。如在对故乡——平桥村的描述中,鲁迅这样描绘道:“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由此可见,作者所塑造的精神家园处处彰显人性的淳朴与善良,同时又使它讲出了跨越时代的永恒性。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看出,《社戏》这篇文章并没有对乡村的颓败进行具体细微的描述,但其对于理想中的精神家园的高度赞美无不抨击了社会现实。而也正是由于影射出了残酷无情的现实,才使得《社戏》中的故乡更具永恒意味。

总的来说,《社戏》这篇文章无论是在叙述艺术方面还是在叙事结构等方面,其所映照出的自由的童真世界以及诗意的精神家园,都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读者对真善美的渴求。

参考文献:

[1]杨卫军.品读《社戏》之乐[J].语文建设,2014(34).

[2]吴亚丽.七彩童年——感悟《社戏》中的诗情画意[J].语文知识,2016(3).

猜你喜欢

社戏精神家园真善美
失乐园
失乐园
真善美伴我同行
寻找通向真善美的教育之路
真善美,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习惯了真善美才能拒绝假恶丑
《社戏》唱的是哪出“戏”
母亲是贯穿“社戏”的核心人物
《社戏》的结尾赏析
鲁迅在《社戏》里撒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