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劳动本质理论对劳动者发展的启示

2017-06-19周珊董强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能动性主体性劳动者

周珊+董强

【摘要】马克思提出劳动价值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其对于劳动本质的阐述为当今时代劳动者的发展和主体性的体现提供了有益启发。为促进劳动者自由、全面发展,应充分发挥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劳动异化 劳动者 能动性 主体性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当今时代,劳动与劳动者的概念和外延在不断延伸,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劳动创造了新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培育劳动者精神,促进劳动者发展应成为重要议题,唯有让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劳动者的智慧得以发挥才能形成新的动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异化劳动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观主要是对劳动地位、概念和本质等问题的阐述,马克思劳动理论和思想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劳动主体理论等都对劳动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马克思劳动本质理论是基于劳动者立场出发,目的在于促进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针对劳动价值进行了探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阐释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劳动领域的发展中具有科学理论指导作用。马克思认为,劳动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商品的价值来看,商品是通过劳动产生的,因而劳动也可分为抽象的劳动和具体的劳动,不同的劳动性质反映了不同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揭露了劳动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认为人在生产的时候能够反映出我们的本质。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马克思对异化劳动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并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进行强烈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参与劳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活,因而这种劳动是不自由的,是奴役的劳动,劳动者在其中不能够感受到快乐。这也与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是相违背的,从人类的本质上看,马克思认为自由的参与劳动是人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使人们失去了自由,将自身变成异己力量。

马克思劳动本质理论对劳动者发展的启示

首先,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认为,人具有“类本质”的特点,即人具有利用自然的意识,且为了维持生存有意识的开展劳动,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异化劳动中,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人们的“类本质”也发生了变化,导致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因此,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应尊重客观规律,且能够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当今社会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上升,同时,人是具有独立思想和思维的,因而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主体性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不断的努力促进自身向更为深远的方向发展。马克思认为劳动者要实现自由劳动就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能够自主运用科学理论指导社会性活动,这也是人类回归本质,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力争提升劳动者的幸福感。异化劳动之中劳动者是不开心的,劳动者处于被剥削的地位,马克思劳动本质理论认为劳动者不应仅仅将劳动作为维持生命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劳动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特殊需求,最终实现无拘无束的劳动。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幸福和快乐,这才是劳动的真谛。实际上劳动者与劳动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因此,作为劳动者也应知足常乐,在劳动中创造幸福。

再次,通过劳动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影响了人们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进而威胁到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马克思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且和谐人际关系是通过积极的理性态度去解决问题,因而我们要扬弃异化,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氛围。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表面化、金钱化、利益化,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仅仅有利益因素,而更应是心灵上的交往,这也是马克思劳动本质理论对于人与人异化问题阐释给我们的启发。

回归劳动者主体性的实现路径

首先,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者在社会生活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劳动者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发挥劳动者对社会的推动作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满足劳动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动者,其需求也是有所差异的,只有合适的、满足劳动者需要的激励措施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激励作用;二是劳动者应坚信未来生活的美好,主动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并投入到工作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物质上的满足,还能够实现精神上的满足,感受到劳动带给人的幸福和喜悦。由此可见,劳动是劳动者提升幸福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次,完善制度,保障劳动者主體性。为促进劳动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国家和政府在政策层面应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如建立合理的生产资料分配制度,为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开展教育培训,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权利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法律保障。此外,在社会环境建设方面,也应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增进劳动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劳动者的社会地位,真正实现劳动者的自由解放。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够实现自我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者的素质与能力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直接影响,劳动者能否全面发展以及劳动者的主体性能否得到有效发挥,都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走向。

再次,挖掘潜力,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还应在工作岗位中不断发挥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运用聪明才智。马克思从唯物辩证的角度去理解劳动本质,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来看,创新对于社会的推动力是十分巨大的,而劳动者也是创新的智慧和源泉,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其创造性,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此外,劳动者创造能力的发挥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促进人们思维方式发生改变,如果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发挥聪明才智去创造劳动,运用创造精神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那么也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创造一个和谐共生的空间。

最后,诚信友善,营造互信互助的劳动环境。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会对劳动者自身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马克思认为诚信是一种无形的道德规范,也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应遵守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社会中,雇佣者应充分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怀着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劳动者,作为劳动者也应忠于职守,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每一份工作。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劳动本质理论意蕴深厚,其关于劳动价值和异化劳动等理论的提出是以资本主义劳动关系为基础的,马克思指出要促进劳动者的全面自由发展就要扬弃异化,为劳动者营造一个更为宽松公平的发展空间。马克思劳动本质理论对于当前推动劳动者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价值,劳动者发展要充分发挥其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回归劳动本质,对劳动者的观念进行正确引导,为劳动者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充分挖掘劳动者潜能,为提升劳动者素质做出努力。

(作者分别为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②鲁品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与旧劳动价值论根本对立的理论——兼论马恩为何是旧劳动价值论的反对者》,《创新》,2016年第1期。

③马莎莎:《论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特征》,《理论建设》,2016年第1期。

责编/张蕾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能动性主体性劳动者
致敬劳动者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致敬最美劳动者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在云端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